《文化丛书系列:西厢记(套装上下册)》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厢記》,取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并在金朝人董解元《西厢記諸宫調》的基礎上改编、創作而成。内容寫書生張君瑞上朝應舉途中,和相國之女崔鶯鶯在普救寺相遇,并產生愛情,因崔母老夫人的反對不能如願;後來,通過侍女紅娘的相助,二人*終冲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而結合。
《聊斋志异》以谈狐说鬼为主,题材宽泛,承载着作者对社会阴暗面的批判和对忠孝节义的说教。既有满腔“孤愤”,又有男女情怀。但也有一些迷信色彩。作品多是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具有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情节曲折、境界瑰异的特色。
张孝祥历官至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并先后六守外郡,显示其从事政治活动的能力。同时,他对文学创作及书法等多方面也具有卓越才华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南宋初年词风转变中的著名作家之一。《张孝祥词笺校》全书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前言》、《张孝祥词笺校》、《张孝祥年谱》。这本书是宛敏灏先生研究《于湖词》的有关论述的结晶。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的中国香学文化专著。全书从概念、发展简史、香材、用香方法、香与其他传统雅文化的搭配助益、香与家居生活、品香的感悟和审美判断、香与宗教、历代香学文化大家、主要香学文化典籍精要摘录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香学文化这一脉古老、特殊、美妙的传统文化。本书主要是绪论,香史,香识,香境几个章节的修改,涉及内容近十万字。主要修订了原来表述不准确,文字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地方,以及论述不透彻之处,同时增加了近五年的个人香学文化研究成果和业界技术发展、科研成果。图片更换十几幅,增加了三十多幅。
程廷祚独好治经,而于天文、舆地、食货、河渠、兵农、礼乐之事,皆能竟委探源。宋元儒尊希夷河洛图书及变互卦气之说,又或拘执爻位阴阳乘承比应之体,《易》学转晦,先生乃著《易通》及《大易择言》三十卷。晚年作《彖爻求是说》六卷,自成一家言。道光本中作者的自注文字,丛书本有不少将之混入正文,其他如鱼鲁亥琢之失,二本则互有短长。此次点校,《青溪文集》以道光本为底本,以《金陵丛书》本并校;《青溪文集续编》以道光本为底本,以民国抄本作校本。并将二集合一,定名为《青溪集》。
中国古代诗歌,是民族的瑰宝,不同时代、不同作家有各自的风格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曲选粹》即是从历代诗歌中选出部分精品,加以注释,推介给读者。丛书按时代顺序分为先秦两汉诗卷、魏晋南北朝诗卷、唐诗卷、唐宋词卷、宋诗卷、元明清诗卷、元明清词卷、元明清散曲卷共计八卷。从选目来看,所选均为情感真挚感人,富于艺术特色,可读性强的作品,适当兼顾不同时代、不同流派和不同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每个作家还撰有小传,简要介绍作家生平行事、诗歌成就特色及作品和版本存世情况。作品的注释,以语词注释为主,适当阐发诗意,必要时引述古人评语,总之以引导读者领略诗意诗境为要。 这套诗歌选集,由傅璇琮先生生前一力倡导并担任顾问,知名学者卢盛江、卢燕新担任主编,汇集了国内相关领域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作者们将几
《朱枫林集》共十卷,是朱昇的诗文合集,其不 仅是我们研究和了解朱昇本人生平经历、思想*述的 **手资料,*对研究元明之际的历史有较高的参考 价值,对研究理学发展史和徽州的历史文化、人情风 俗也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
《张忠烈公存集》为张道濬于崇祯六年至崇祯十五年期间,在流放海宁卫时期,将先父张铨生前著述汇辑刻印而成。 所谓“存集”者,意即当时存世的文稿。今《张忠烈公存集》仅残存二十九卷,前五卷阙,卷六至卷八为“诗”;卷九至卷十收“奏疏”,卷十一至卷十八收“启”,卷十九至卷二十六收“尺牍”,卷二十七收 “叙”,卷二十八收 “序”,卷二十九收 “传”, 卷三十收“杂著”,卷三十一阙,卷三十二收“《春秋集传》”,卷三十三收“墓志铭、墓表”,卷三十四收“祭文”,卷三十五收“谱牒”等。
??%2610;%269;“四大名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和巅*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它们已经成为广大读者首*的文学启蒙书和反复咀嚼的经典之作。“四大名著大字本”是在我社优质版本资
《世说新语》三卷,南朝刘义庆编撰,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了自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本书是作者历经亲身访书,对台湾地区公藏单位的463部稀见明别集进行考述,撰写提要。这些明别集皆为稀见版本,绝大部分为大陆、海外所未见,或者所藏版本更早、更全。每个条目包括作者小传、别集的题名、卷数、版本、藏地、册数、板式、行款、序跋、钤印、内容篇目、价值评述等,揭示版本流变,考察成书经过,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为明代文学研究、地域文学研究、文学个案研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为更加系统全面的进行明人别集总目的调研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本书是对清人张澍所编唐人李益诗集《李尚书诗集》的全面整理和研究成果,也是对李益及其诗歌的一次综合性研究。主要有《李尚书诗集》诗歌来源考察、校勘、注释、集评、辨析、后人借用化用李益诗歌情况考察、编年和附
《孟浩然诗集(上下)》择通行的明刊本为底本,参考它本,加以简单的注释,选择历代汇评,以精当典雅为准。此外,散见于史书、类书中孟浩然诗作、散句,近人有辑佚之功在前,予以保留。唐人王士源序、孟浩然传、诸传本提要也一并作为附录。全书收诗计二百六十余首,书影数篇。
北宋 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 安石诗文选辑。王安石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本书精选王安石代表性诗文多篇,兼顾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多样性,力求全面完整地反映王安石的诗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