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皖人所撰诗话八种,包括朱弁《风月堂诗话》、《白山先生载酒园诗话评》等。
本书收《中衢一勺》三卷,附录四卷,述水利、漕运、盐政;《艺舟双楫》论文四卷,论书二卷,附录三卷,论文辞、书法,其中对于书法提倡碑学,对推动清后期书风的变革有开山之功;《管情三义》赋三卷,诗三卷,词一卷,《浊泉编》一卷,收诗、词、赋;《齐民四术》农三卷,礼三卷,刑二卷,兵四卷,论农、礼、刊、兵。内容丰富,于经济、政治、文学、艺术等多所创见。
郭祥正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梅尧臣誉之为 真太白后身 ,有《青山集》三十卷。 本书集其诗1400余首。
本书考察五百余种宋人别集的版本源流,重点清理各集全秩之版本体系,尤其重视祖本及重要传本的研究,并尽量对各本优劣有所评骘。在前次出版的基础上,本次修订,吸收了学界有关宋人生平事迹考索的新成果,各别集选其常用版本,增述卷目编次情况,以明其结构内容,完善了《全宋诗》《全宋文》中有关底本及辑佚情况介绍,并增补了几种新见书叙录。
归懋仪(1761-1832后),字佩珊,常熟人。一生交游甚广,著述甚富,为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 活跃的闺秀诗人,传世作品超过千首。归懋仪集的版本情况 复杂,本次整理搜罗国图、上图、南图等藏刻本、稿本多种(包括柳亚子藏南社抄本、丁祖荫抄本),对《绣余小草》《续草》《再续草》《三续草》《四续草》《五续草》《余草》《近草》进行全面整理,并进行补遗,均细加校勘。前言梳理其生平事迹、创作情况、作品版本情况,附录诸家唱和、生平资料、其夫李学璜作品集《枕善居诗剩》等。本书可谓是归懋仪诗文作品 为完备、 的读本。
王阳明是中国明代杰出的思想家与教育家。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对儒学的发展贡献尤为卓著。他创立了以“良知”为本体,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以“致良知”为实践目标,而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其学说影响,不仅及于中国,而且波及日、韩等东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对王阳明的著作历代都有整理出版。主要的是明代隆庆六年谢廷杰编刊《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和由吴光等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王阳明全集》一九九二年版四十一卷本。近二十年来,钱明又将多家辑佚成果和他本人的辑佚成果汇为一册。进而扩编为《王阳明全集(新编本)》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新编本6册,凡五十四卷,约二百万字。上中册三十八卷,由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下册十六卷由钱明整理编校,吴光覆校。
归懋仪(1761-1832后),字佩珊,常熟人。一生交游甚广,著述甚富,为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 活跃的闺秀诗人,传世作品超过千首。归懋仪集的版本情况 复杂,本次整理搜罗国图、上图、南图等藏刻本、稿本多种(包括柳亚子藏南社抄本、丁祖荫抄本),对《绣余小草》《续草》《再续草》《三续草》《四续草》《五续草》《余草》《近草》进行全面整理,并进行补遗,均细加校勘。前言梳理其生平事迹、创作情况、作品版本情况,附录诸家唱和、生平资料、其夫李学璜作品集《枕善居诗剩》等。本书可谓是归懋仪诗文作品 为完备、 的读本。
本书考察五百余种宋人别集的版本源流,重点清理各集全秩之版本体系,尤其重视祖本及重要传本的研究,并尽量对各本优劣有所评骘。在前次出版的基础上,本次修订,吸收了学界有关宋人生平事迹考索的新成果,各别集选其常用版本,增述卷目编次情况,以明其结构内容,完善了《全宋诗》《全宋文》中有关底本及辑佚情况介绍,并增补了几种新见书叙录。
本书考察五百余种宋人别集的版本源流,重点清理各集全秩之版本体系,尤其重视祖本及重要传本的研究,并尽量对各本优劣有所评骘。在前次出版的基础上,本次修订,吸收了学界有关宋人生平事迹考索的新成果,各别集选其常用版本,增述卷目编次情况,以明其结构内容,完善了《全宋诗》《全宋文》中有关底本及辑佚情况介绍,并增补了几种新见书叙录。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典藏本:杨炯集笺注(套装共4册)》包括:《杨炯集笺注第壹册》《杨炯集笺注第二册》《杨炯集笺注第三册》《杨炯集笺注第四册》共4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典藏本:杨炯集笺注(套装共4
归懋仪(1761-1832后),字佩珊,常熟人。一生交游甚广,著述甚富,为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 活跃的闺秀诗人,传世作品超过千首。归懋仪集的版本情况 复杂,本次整理搜罗国图、上图、南图等藏刻本、稿本多种(包括柳亚子藏南社抄本、丁祖荫抄本),对《绣余小草》《续草》《再续草》《三续草》《四续草》《五续草》《余草》《近草》进行全面整理,并进行补遗,均细加校勘。前言梳理其生平事迹、创作情况、作品版本情况,附录诸家唱和、生平资料、其夫李学璜作品集《枕善居诗剩》等。本书可谓是归懋仪诗文作品 为完备、 的读本。
《重刻律音汇考(共3册)(精)》,古琴谱,清代琴家、浏阳古乐创始人邱之稑撰,清道光十五年(1835)成书,流传广泛,在清代即多次刊印。《律音汇考》按“律吕溯源”“乐器审音”“仪礼尊经”“诗乐存古”的思路系统地阐述了邱之稑的古乐理思想,以复原古乐为方向,结合《周礼》《尚书》《诗经》等内容,熔歌、舞、礼、乐于一炉编纂而成, 末以琴瑟谱复原演奏《诗经》原文,是当时的一大创举。全书八卷。卷一、卷二论说乐律,包括《原律吕说》《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说》等,共十三篇。卷三论说雅乐乐器的制式和特点,卷四为相应的乐器图,均包括古琴。卷五,录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的仪式和礼乐程序,卷六为作者对相关问题的辩证。卷八,将宋代赵彦肃所传唐雅乐乐谱“风雅十二诗谱”,改编成太簇夹钟均、大吕均两种不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