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为宋一代文学宗师,是北宋有影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王安石曾赞美欧阳修的诗文云:“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韻,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宏辩,快如轻本骏马奔驰。”《欧阳修诗文集校笺(套装上中下册)(竖排繁体)》整理者以被历来学者认可的四部丛刊周正大刻本为底本,除参校各有价值版本外,更为可贵的是,作者获得日本重量文献影印本,以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所珍藏的南宋本《欧集》为主要参校本,纠正了不少疏纰漏误。全书编订缜密,校笺详允,集评精到。以资研究者参考。
《文徵明集(增订本)》由我社初版于1987年,现予以增订,收入“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号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为明代著名文人、书画家,著有《甫田集》三十五卷。他在诗文方面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方面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大家”,又继吴宽、王鏊之后领袖吴中文坛三十余年。《文徵明集(增订本)》汇编《甫田集》等各种传世刊本的全部作品为前三十五卷,又从抄本、墨迹、书画文献中补辑得诗文词曲三十二卷,并附录序跋题记、传记志文、年表、交游酬赠、诗文评论等五卷资料。辑校者周道振先生(1917-2007)是著名的碑帖鉴藏家和文徵明专家。此次增订,除过录周先生补充在初版上的数百条校记外,还收录了他续辑的文徵明集外诗文二卷等内容,从而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典藏本:杨炯集笺注(套装共4册)》包括:《杨炯集笺注第壹册》《杨炯集笺注第二册》《杨炯集笺注第三册》《杨炯集笺注第四册》共4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典藏本:杨炯集笺注(套装共4
《珊瑚木难》,明朱存理辑。存理,长洲人,字性甫,博学工文。闻人有异书,必访求,以必得为志。纂集《铁网珊瑚》《野航漫录》《吴郡献征录》《旌孝录》《鹤岑随笔》等书。正德间以布衣终。本次影印所采底本为国家图
《桑调元集(套装共5册)》是清代浙江诗人桑调元的诗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弢甫集》《弢甫续集》《五岳集》等著作,并附录点校者搜集的传记等研究材料。桑调元以学者而兼诗人身份,在清代诗坛占有一定位置,出版其诗
彭孙遹(一六三一—一七○○),字骏孙,号羡门,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他顺治十六年中进士,然因奏销桂误而遭褫革。至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 ,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 彭孙遹才力富赡,诸体兼擅,在诗文词等方面均有较深的造指。他的诗歌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在中博学鸿词之前,他创作了大量抒发家国兴亡之感、广泛反映社会残酷现实的诗歌作品。后期则多颂圣应酬之作。“公当憔悴之时,而其言尤而不伤;公处贵盛之日,而其旨淡而弥永。”其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另外,他也有部分豪放之词,激越悽楚,非当时艳作者所能到。 本次整理的《彭孙遹集(上中下)(精)》,《松桂堂全集》部分以乾隆八年刊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金粟词话》以《倚声初集》所录本为底本,校
归懋仪(1761-1832后),字佩珊,常熟人。一生交游甚广,著述甚富,为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 活跃的闺秀诗人,传世作品超过千首。归懋仪集的版本情况 复杂,本次整理搜罗国图、上图、南图等藏刻本、稿本多种(包括柳亚子藏南社抄本、丁祖荫抄本),对《绣余小草》《续草》《再续草》《三续草》《四续草》《五续草》《余草》《近草》进行全面整理,并进行补遗,均细加校勘。前言梳理其生平事迹、创作情况、作品版本情况,附录诸家唱和、生平资料、其夫李学璜作品集《枕善居诗剩》等。本书可谓是归懋仪诗文作品 为完备、 的读本。
《思复堂文集》,清邵廷采撰。 邵廷采,原名行中,字允斯,後改名廷采,字念鲁,浙江余姚人,另著有《东南纪袁》《西南纪事》《诗经儿课》《礼经节要》《姚江书院志略》等。 邵氏乃清初浙东重要史学家,为学主於经世致用,倡言经学、心性之学本出於一源,主张治史在鉴古知今,以救时弊。论文则以为无关世道者可以不作,有关世道者不可不作,故於明亡殉国臣子传记持详,旁及宋明遣民轶事,亦孜孜访求,作傅表彰。浙东地区自阳明倡致良知之说,亲炙私淑,代有传人,书院讲学之风特盛。邵氏乃列学人及书院傅记於卷首,以尊学术,此类文章大多收入《思复堂文集》,对於稽考史实、辨章学术均有一定的价值。 《思复堂文集》有康熙五十一年刊本和光绪二十年会稽徐友兰重刊本。徐氏重刊本较康熙本增又八篇、附录四篇,并对康熙本的文字
归懋仪(1761-1832后),字佩珊,常熟人。一生交游甚广,著述甚富,为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 活跃的闺秀诗人,传世作品超过千首。归懋仪集的版本情况 复杂,本次整理搜罗国图、上图、南图等藏刻本、稿本多种(包括柳亚子藏南社抄本、丁祖荫抄本),对《绣余小草》《续草》《再续草》《三续草》《四续草》《五续草》《余草》《近草》进行全面整理,并进行补遗,均细加校勘。前言梳理其生平事迹、创作情况、作品版本情况,附录诸家唱和、生平资料、其夫李学璜作品集《枕善居诗剩》等。本书可谓是归懋仪诗文作品 为完备、 的读本。
钱谦益为明清之际重要的诗文作家。《牧斋初学集(全3册)》为其入清后的作品。钱的作品,被清高宗列为禁书,因之湮没达二百年之久。辛亥前后,始有铅排本问世,然缺点甚多。钱仲联教授数十年的研求,标校整理,成为最完善的本子。
彭孙遹(一六三一—一七○○),字骏孙,号羡门,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他顺治十六年中进士,然因奏销桂误而遭褫革。至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 ,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 彭孙遹才力富赡,诸体兼擅,在诗文词等方面均有较深的造指。他的诗歌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在中博学鸿词之前,他创作了大量抒发家国兴亡之感、广泛反映社会残酷现实的诗歌作品。后期则多颂圣应酬之作。“公当憔悴之时,而其言尤而不伤;公处贵盛之日,而其旨淡而弥永。”其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另外,他也有部分豪放之词,激越悽楚,非当时艳作者所能到。 本次整理的《彭孙遹集(上中下)(精)》,《松桂堂全集》部分以乾隆八年刊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金粟词话》以《倚声初集》所录本为底本,校
邵晋涵(一七四三——一七九六),字与桐,一字二云,浙江余姚人。余姚邵氏乃诗书相传之家,世代屡有科第之举。邵晋涵自幼多疾,左目微眚,然天资聪颖,博闻强识,勤奋用功。十二岁即能遍通《五经》,为诗操笔立就,有『神童』之誉。乾隆三十年浙江乡试中举,名列第四;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礼部会试,荣登 ,殿试二甲。乾隆三十八年,以翰林院庶吉士身份充《四库全书》馆纂修官,次年授编修职。这以後,除居丧和一次短暂外任外,邵晋涵一直在京任职。前後任职史馆十余年,名卿列传,皆出其手。嘉庆元年六月,因感染寒疾,溘然长逝,享年仅五十四。 邵晋涵在半百人生里,勤奋刻苦,于学无所不通。除经、史诸书外,旁及金石、方志、目录、辑佚、校勘、编纂学诸领域,是清代学术 的标志性人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邵晋
《重刻律音汇考(共3册)(精)》,古琴谱,清代琴家、浏阳古乐创始人邱之稑撰,清道光十五年(1835)成书,流传广泛,在清代即多次刊印。《律音汇考》按“律吕溯源”“乐器审音”“仪礼尊经”“诗乐存古”的思路系统地阐述了邱之稑的古乐理思想,以复原古乐为方向,结合《周礼》《尚书》《诗经》等内容,熔歌、舞、礼、乐于一炉编纂而成, 末以琴瑟谱复原演奏《诗经》原文,是当时的一大创举。全书八卷。卷一、卷二论说乐律,包括《原律吕说》《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说》等,共十三篇。卷三论说雅乐乐器的制式和特点,卷四为相应的乐器图,均包括古琴。卷五,录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的仪式和礼乐程序,卷六为作者对相关问题的辩证。卷八,将宋代赵彦肃所传唐雅乐乐谱“风雅十二诗谱”,改编成太簇夹钟均、大吕均两种不同调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典藏本:杨炯集笺注(套装共4册)》包括:《杨炯集笺注第壹册》《杨炯集笺注第二册》《杨炯集笺注第三册》《杨炯集笺注第四册》共4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典藏本:杨炯集笺注(套装共4
归懋仪(1761-1832后),字佩珊,常熟人。一生交游甚广,著述甚富,为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 活跃的闺秀诗人,传世作品超过千首。归懋仪集的版本情况 复杂,本次整理搜罗国图、上图、南图等藏刻本、稿本多种(包括柳亚子藏南社抄本、丁祖荫抄本),对《绣余小草》《续草》《再续草》《三续草》《四续草》《五续草》《余草》《近草》进行全面整理,并进行补遗,均细加校勘。前言梳理其生平事迹、创作情况、作品版本情况,附录诸家唱和、生平资料、其夫李学璜作品集《枕善居诗剩》等。本书可谓是归懋仪诗文作品 为完备、 的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