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是民族的瑰宝,不同时代、不同作家有各自的风格之美。《中国古典诗词曲选粹》即是从历代诗歌中选出部分精品,加以注释,推介给读者。 丛书按时代顺序分为先秦两汉诗卷、魏晋南北朝诗卷、唐诗卷、唐宋词卷、宋诗卷、元明清诗卷、元明清词卷、元明清散曲卷共计八卷。从选目来看,所选均为情感真挚感人,富于艺术特色,可读性强的作品,适当兼顾不同时代、不同流派和不同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每个作家还撰有小传,简要介绍作家生平行事、诗歌成就特色及作品和版本存世情况。作品的注释,以语词注释为主,适当阐发诗意,必要时引述古人评语,总之以引导读者领略诗意诗境为要。 这套诗歌选集,由傅璇琮先生生前一力倡导并担任顾问,知名学者卢盛江、卢燕新担任主编,汇集了国内相关领域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作者
《宋词三百首笺注》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推出的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 线装丛书中的一种。词的创作极盛于两宋,历代宋词的选本众多,清末朱彊村(上彊村民)先生编选的《宋词三百首》以量多、面广、精辟等特点成为其中的经典,本书即是近现代词学大师 唐圭璋 先生对《宋词三百首》的笺注。书中的注解部分详尽扎实、明白晓畅;评笺部分集历代词评,全面广博;还包括每一位词作者的生平小传和相关评品。这些内容不仅能让读者理解和欣赏宋词,更能领略到 唐圭璋 先生对宋词的独到心得,感受这位词学大师的文化风致。此次出版,采用宣纸印刷,线装函套,共分四册,装帧古雅精美,内文大字疏朗,清晰醒目,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古籍的文化美感。
方岳,因忤权要史嵩之、丁大全,贾似道诸人,终生仕途失意。强烈的爱国思想,是方岳诗词的主旋律。其诗词构思新颖,意蕴精警,用语不拘一格,俚俗之言,经史百家之语,雅俗骈散,信手拈来,涉笔成趣。著有《秋崖集》四十卷,词集有《秋崖词》。
《读书堂杜工部诗文集注解》是张溍晚年家居所作,共注解杜诗一千四百五十四首、杜文二十八篇。始撰于顺治六年,成于康熙十二年,阅二十四寒暑,五易其稿而成。其所用底本乃为明长洲许自昌刻《集千家注杜诗》本,稍节其注之冗复芜杂者。溍之所为,多在每诗之下有评语及圈点,时亦稍采钱谦益、朱鹤龄笺注。
中国古代诗歌,是民族的瑰宝,不同时代、不同作家有各自的风格之美。《中国古典诗词曲选粹》即是从历代诗歌中选出部分精品,加以注释,推介给读者。 丛书按时代顺序分为先秦两汉诗卷、魏晋南北朝诗卷、唐诗卷、唐宋词卷、宋诗卷、元明清诗卷、元明清词卷、元明清散曲卷共计八卷。从选目来看,所选均为情感真挚感人,富于艺术特色,可读性强的作品,适当兼顾不同时代、不同流派和不同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每个作家还撰有小传,简要介绍作家生平行事、诗歌成就特色及作品和版本存世情况。作品的注释,以语词注释为主,适当阐发诗意,必要时引述古人评语,总之以引导读者领略诗意诗境为要。 这套诗歌选集,由傅璇琮先生生前一力倡导并担任顾问,知名学者卢盛江、卢燕新担任主编,汇集了国内相关领域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作者们将
中国古代诗歌,是民族的瑰宝,不同时代、不同作家有各自的风格之美。《中国古典诗词曲选粹》即是从历代诗歌中选出部分精品,加以注释,推介给读者。 丛书按时代顺序分为先秦两汉诗卷、魏晋南北朝诗卷、唐诗卷、唐宋词卷、宋诗卷、元明清诗卷、元明清词卷、元明清散曲卷共计八卷。从选目来看,所选均为情感真挚感人,富于艺术特色,可读性强的作品,适当兼顾不同时代、不同流派和不同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每个作家还撰有小传,简要介绍作家生平行事、诗歌成就特色及作品和版本存世情况。作品的注释,以语词注释为主,适当阐发诗意,必要时引述古人评语,总之以引导读者领略诗意诗境为要。 这套诗歌选集,由傅璇琮先生生前一力倡导并担任顾问,知名学者卢盛江、卢燕新担任主编,汇集了国内相关领域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作者们将几
选录于本书之中的诗词共100首,分为四类:一是程颢、杨时、陈宪章、王守仁和邵宝等东林先贤的名篇;二是东林学子、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叶茂才、薛敷教和黄道周等人的佳作;三是东林后学和清代诗人高世泰、张能鳞、钱肃润、李玉、孔尚任、宋琬、施润章和顾光旭等人的诗词;四是近现代名人康有为、梁启超、熊希龄、董必武和邓拓等人的纪念、感怀之作。诗词作者多达58人。每首诗词之后,均注明选自何处,并附有作者简介。选注者除对所选作品的部分词句作了较为详细的注释外,还对每篇的写作背景和全篇大意、艺术特色等作了提示性的读解,使之更为现代人所领会。选录于本书之中的诗词共100首,分为四类:一是程颢、杨时、陈宪章、王守仁和邵宝等东林先贤的名篇;二是东林学子、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叶茂才、薛敷教和黄道周等人的佳
杜诗的艺术有多方面的成就,无论古体、近体、五言、七言,都有他独到的长处,为历代所重视,注家蜂起,到宋代有“千家注杜”之说。清代的仇兆鳌花费20年时间,搜集各家注本,辑为《杜诗详注》,资料极为详尽,至今仍不失为阅读杜诗的一种重要的参考书。此次整理以康熙五十二年(1713)附记的后印增补本为底本,参校其他各本,统一格式、篇目,订正讹误,加以标点,并编制篇目索引附后。
中国古代诗歌,是民族的瑰宝,不同时代、不同作家有各自的风格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曲选粹》即是从历代诗歌中选出部分精品,加以注释,推介给读者。 丛书按时代顺序分为先秦两汉诗卷、魏晋南北朝诗卷、唐诗卷、唐宋词卷、宋诗卷、元明清诗卷、元明清词卷、元明清散曲卷共计八卷。从选目来看,所选均为情感真挚感人,富于艺术特色,可读性强的作品,适当兼顾不同时代、不同流派和不同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每个作家还撰有小传,简要介绍作家生平行事、诗歌成就特色及作品和版本存世情况。作品的注释,以语词注释为主,适当阐发诗意,必要时引述古人评语,总之以引导读者领略诗意诗境为要。 这套诗歌选集,由傅璇琮先生生前一力倡导并担任顾问,知名学者卢盛江、卢燕新担任主编,汇集了国内相关领域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作者们将几十
自宋代以还,杜诗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杜诗学逐渐成为一门颇受关注的学问。和学界学杜、研杜之风息息相关,古代徽州地区的文人学者们,也对杜诗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杜渐成风尚,并写出了众多的杜诗学著作,对杜诗学的繁荣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诸多徽人治杜著述流传至今的目前仅有黄生的《杜诗说》已被整理出版,并在杜诗学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余几种尚无整理本面世。本次即将与黄生《杜诗说》关系密切却因版本稀少学界难睹其面貌之二种予以整理汇编,以期为徽学研究和杜诗学研究提供精良可靠的基本文献。此二种为:《杜诗提要》(十四卷),清初学者吴瞻泰撰(1657 1735,字东岩,安徽歙县人);《苦竹轩杜诗评律》(六卷),清洪仲撰。洪仲,又名洪舫,字方舟,号邗上羁人,室名苦竹轩,安徽歙县人。生活于清顺康年间,生卒年不详。
本书合录了民国时期两位四川籍词人江子愚、刘冰研的诗词作品集。江子愚,清末曾留吏部供职,入民国先后任《国民公报》主笔、四川省政府顾问等职,建国后为四川省文史馆馆员。书稿收录其《萸軒诗钞》《小红萧谱》《听秋词》,内容多登临揽古,感时抒怀。刘冰研,清末秀才,曾入吴佩孚、邓锡侯等戎幕,游历大江南北,结交当时名士。本书主要收录其《劫余灰》《寒彬馆词剩》《寒杉馆词剩》,所作多登临凭吊,怀人感时。二人词作风格相似,以中晚唐词为宗,其词清丽,其旨婉约,典雅精工,文采斐然。合而为一集,既可存前人心血,亦可为后来人学习。
本书为黄生著的《唐诗评》、吴修坞著的《唐诗续评》和吴智临著的《唐诗增评》三书合定本。通过对名篇佳作的选评,探讨怎样学习唐诗。遵循 务约、务精、务简易 的原则,力求突出重点,简约精当,举一反三,深入浅出。
《诗经》是五经之一,自古传授,有其渊源。西汉初年,习《诗经》者,有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为今文经学,毛为古文经学。东汉以降,古文经学日益盛行,今文学说便逐渐失传了。其中齐诗亡于三国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宋代,相关文献渐次散佚。韩诗文献中,硕果仅存的,就是《韩诗外传》。《韩诗外传》十卷,杂述古事古语。体例是每条先讲一个故事,然后征引一句或两句《诗经》中的句子与古事相印征,体例与刘向《新序》《说苑》《列女传》相类似。虽然这是撰著者借《诗经》发挥自己的思想,但对我们理解《诗经》中的句子以及诗义,有 直观、形象、可感的帮助。其中记录的古代轶事和传说,也可借以校勘诸子古籍。作为研究西汉今文诗学的重要资料,历来受到学者重视。许维遹先生的《集释》收集了数十种有关的校注材料和不同
《古诗十九首》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五言诗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 基本、 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玉台新咏》是继《昭明文选》之后,于公元六世纪编成的一部上继《诗经》、《楚辞》下至南朝梁代
《慎墨堂诗话》四十四卷,是清初 诗人邓汉仪的诗歌评论著作,系2009-2015年度 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 本书辑录邓汉仪所编选总集、别集及诗评类著作之评语及笔记中论诗文字,内容首列《诗观》三集四十一卷,以清康熙慎墨堂刻本为底本,以乾隆仲之琮深柳读书堂重辑本和书林道盛堂本为参校本;次列《慎墨堂名家诗品》一卷,清康熙刻本;再列清康熙介安堂刻本孔尚任《湖海集》和清康熙师白堂刻汇印本之李赞元《出门吟》、《悔斋集》、《又新集》;末卷为清夏荃辑、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民国钞本《慎墨堂笔记》。书后附录邓汉仪诗歌序跋、诗歌评论及传记资料等,以备参考。
《严可均集》是清代著名学者严可均的诗文集,诗四卷,文九卷,收入严可均的诗文创作和各体文章,后附整理者辑录的相关集外诗文和传记评论资料。严可均是乾嘉学派的重要学者,其著述对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具有重要的价值。作者简介:孙宝,山东人,现为西华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与经学,已经出版古籍整理图书多种,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三审意见:《严可均集》是清代严可均的诗文集,不存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严可均精于考据之学,以汇辑古代文献典籍而显名于世,整理出版其著述,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作者在整理过程中精选底本,校勘细致。
姚鼐继承了同乡方苞、刘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学,成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对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也有所补充发展。他既扩大了方苞的 义法 说,主张 义理、考据、辞章 三者的统一,又继承发扬了刘大櫆的 神气 说,提出了 神、理、气、味 与 格、律、声、色 相统一的理论;同时,还总结概括历代文章的风格论,发展了 阳刚阴柔 相反相成的美学观。本诗集训纂者姚永朴系姚鼐族玄孙,对族高祖行迹十分熟悉。训纂中,大量征引他人罕见的手资料,交代出每一首诗的写作年代和背景,这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姚鼐及桐城派的珍贵资料。此书牵涉典实颇多,有助于人们读诗、学诗。就 训纂 体来说,此书之丰赡,又可与惠栋之《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合称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