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笺注》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推出的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 线装丛书中的一种。词的创作极盛于两宋,历代宋词的选本众多,清末朱彊村(上彊村民)先生编选的《宋词三百首》以量多、面广、精辟等特点成为其中的经典,本书即是近现代词学大师 唐圭璋 先生对《宋词三百首》的笺注。书中的注解部分详尽扎实、明白晓畅;评笺部分集历代词评,全面广博;还包括每一位词作者的生平小传和相关评品。这些内容不仅能让读者理解和欣赏宋词,更能领略到 唐圭璋 先生对宋词的独到心得,感受这位词学大师的文化风致。此次出版,采用宣纸印刷,线装函套,共分四册,装帧古雅精美,内文大字疏朗,清晰醒目,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古籍的文化美感。
方岳,因忤权要史嵩之、丁大全,贾似道诸人,终生仕途失意。强烈的爱国思想,是方岳诗词的主旋律。其诗词构思新颖,意蕴精警,用语不拘一格,俚俗之言,经史百家之语,雅俗骈散,信手拈来,涉笔成趣。著有《秋崖集》四十卷,词集有《秋崖词》。
《读书堂杜工部诗文集注解》是张溍晚年家居所作,共注解杜诗一千四百五十四首、杜文二十八篇。始撰于顺治六年,成于康熙十二年,阅二十四寒暑,五易其稿而成。其所用底本乃为明长洲许自昌刻《集千家注杜诗》本,稍节其注之冗复芜杂者。溍之所为,多在每诗之下有评语及圈点,时亦稍采钱谦益、朱鹤龄笺注。
唐诗三百首(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选读) 蘅塘退士原序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馀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请以是编验之。 卷一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张九龄(678 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 道侔伊吕科 ,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他七岁能文,终
本书为黄生著的《唐诗评》、吴修坞著的《唐诗续评》和吴智临著的《唐诗增评》三书合定本。通过对名篇佳作的选评,探讨怎样学习唐诗。遵循 务约、务精、务简易 的原则,力求突出重点,简约精当,举一反三,深入浅出。
《田间诗集》于乾隆时被禁毁。直到宣统二年才得以重刻。这本诗集中收录了顺治八年以后钱澄之所作的诗歌作品。诗集得名 田间 ,作者在自序中解释道: 钱子游十年归,归十年始有庐。庐在先人墓旁,废瓜田盈亩为之,环庐田也,故名田间云。
本书稿以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全宋诗》为辑补对象。撰者广泛查检宋及宋以后典籍数百种,尤其为《全宋诗》所忽略的佛道文献、方志文献、石刻文献、类书,辑出佚诗、佚句两万余首(条),新见作者200余人,对佚诗佚句精心查重、辨伪、校勘,剔除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全宋诗订补》及报刊上发表的宋诗辑佚文章中相同的作品。新见作者均撰写小传。并对《全宋诗》已收的若干作者小传及作品的重出、误植进行补正、说明。这对《全宋诗》的完善有极大价值。
杜诗的艺术有多方面的成就,无论古体、近体、五言、七言,都有他独到的长处,为历代所重视,注家蜂起,到宋代有“千家注杜”之说。清代的仇兆鳌花费20年时间,搜集各家注本,辑为《杜诗详注》,资料极为详尽,至今仍不失为阅读杜诗的一种重要的参考书。此次整理以康熙五十二年(1713)附记的后印增补本为底本,参校其他各本,统一格式、篇目,订正讹误,加以标点,并编制篇目索引附后。
姚鼐继承了同乡方苞、刘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学,成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对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也有所补充发展。他既扩大了方苞的 义法 说,主张 义理、考据、辞章 三者的统一,又继承发扬了刘大櫆的 神气 说,提出了 神、理、气、味 与 格、律、声、色 相统一的理论;同时,还总结概括历代文章的风格论,发展了 阳刚阴柔 相反相成的美学观。本诗集训纂者姚永朴系姚鼐族玄孙,对族高祖行迹十分熟悉。训纂中,大量征引他人罕见的手资料,交代出每一首诗的写作年代和背景,这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姚鼐及桐城派的珍贵资料。此书牵涉典实颇多,有助于人们读诗、学诗。就 训纂 体来说,此书之丰赡,又可与惠栋之《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合称双璧。
《辛弃疾集编年笺注(套装共6册)》包括:《辛弃疾集编年笺注(第一册)》、《辛弃疾集编年笺注(第二册)》、《辛弃疾集编年笺注(第三册)》、《辛弃疾集编年笺注(第四册)》、《辛弃疾集编年笺注(第五册)》、《辛弃疾集编年笺注(第六册)》共6册。《辛弃疾集编年笺注(套装共6册)》所有诗文词都按写作时间先后考证其确切或大致作年,并加以新的笺证和注释,对作品的历史背景、有关人物时事及典故、俗语词的准确意义详加笺释。后载新著辛弃疾年谱二卷,在对辛弃疾生平研究多年心得的基础上,参据出土资料、族谱、金石资料,并勾辑前人未见的其它文献资料,完整准确地记录辛弃疾一生的真实面貌。附录两卷,收载有关辛弃疾生平的传记资料、序跋及同时友人的赠酬文字,对辛弃疾集版本的考证文字以及引用书目和篇目索引等。全书共十四卷。
《慎墨堂诗话》四十四卷,是清初 诗人邓汉仪的诗歌评论著作,系2009-2015年度 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 本书辑录邓汉仪所编选总集、别集及诗评类著作之评语及笔记中论诗文字,内容首列《诗观》三集四十一卷,以清康熙慎墨堂刻本为底本,以乾隆仲之琮深柳读书堂重辑本和书林道盛堂本为参校本;次列《慎墨堂名家诗品》一卷,清康熙刻本;再列清康熙介安堂刻本孔尚任《湖海集》和清康熙师白堂刻汇印本之李赞元《出门吟》、《悔斋集》、《又新集》;末卷为清夏荃辑、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民国钞本《慎墨堂笔记》。书后附录邓汉仪诗歌序跋、诗歌评论及传记资料等,以备参考。
吕本中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自己的理论主张,尤其是他提倡诗语应流转圆美。他的诗风似乎是在 江西诗人 瘦硬、朴拙的流行诗风之中兑进了一些张耒等人平易的诗美素质,从而形成了一种淡雅和婉、轻快流转的风格。本书诗的部分,正集二十卷以乾道本为底本,外集三卷以庆元本为底本,与四库本、家刻本、吕抄本比勘。
《太平广记(套装共10册)》是宋初人编的大型类书之一,专门收集自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因为成书于太平兴圃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名为《太平广记》 这部书是李防等人奉宋太宗的命令集体编纂的。从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三月开始,至次年八月结束,成害五百卷,目录十卷,六年(九八一)正月雕印(据《宋会要》及灸进书表》)。后来因为有人说这部书并非后学者所急需,就把板子收了起来,所以流传不庚。
中国古代诗歌,是民族的瑰宝,不同时代、不同作家有各自的风格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曲选粹》即是从历代诗歌中选出部分精品,加以注释,推介给读者。 丛书按时代顺序分为先秦两汉诗卷、魏晋南北朝诗卷、唐诗卷、唐宋词卷、宋诗卷、元明清诗卷、元明清词卷、元明清散曲卷共计八卷。从选目来看,所选均为情感真挚感人,富于艺术特色,可读性强的作品,适当兼顾不同时代、不同流派和不同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每个作家还撰有小传,简要介绍作家生平行事、诗歌成就特色及作品和版本存世情况。作品的注释,以语词注释为主,适当阐发诗意,必要时引述古人评语,总之以引导读者领略诗意诗境为要。 这套诗歌选集,由傅璇琮先生生前一力倡导并担任顾问,知名学者卢盛江、卢燕新担任主编,汇集了国内相关领域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作者们将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