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很难写 , 尤其是刀刻甲骨,漆书竹简,不可能像今天用电脑,几分钟就是一大版。故古文简约,少废话,这是老祖宗的一项特长,不应该轻易丢掉。 锺 叔河 积年抄得 短文若干篇,短的标准,是不超过一 百 个汉字,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现从中选出一些,略加疏解,以飨读者。借用郑板桥的一句话: 有些好处,大家看看;如无好处,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
本书专释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以唐开成石经本为底本,参以唐以前的文献、出土文物及石刻中所涉及的相关资料,兼采段玉裁、陈乔枞、皮锡瑞诸家的研究成果,对《尚书》文本详加比勘校订而成。每篇均分校释、今译、讨论三项,几乎巨细无遗地汇集了有关尚书文字考释和专项问题研究方面的成果,堪称今文尚书注释的集成之作和有关尚书问题的百科全书。
《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空间》是一本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策划出版,反映中国传统空间安置文化的原创大众科普图书,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地理学教授周尚意担任主编。本书按照地理学空间等级自高而低的序列,依次分为宇宙、天下、城市、乡村、园林、家庭6个单元、下设20个主题、89个专题。主要展示可以体现为视觉的、物质性的文化景观,如山水、城市、村庄、农田、园林、院落、庙宇等。本书力图透过不同景观的空间形式,展示其背后的地理道理及文化意义,如天人合一、象天法地等。如五岳(中国的五座名山)的位置关系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五行观相关,又如园林中的一池三山设计手法与道家意境有关。同时,为了使内容更丰富,本书中插入了许多相关知识介绍、详细的局部介绍。 《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空间》美观精致,设计巧妙。本书展现形式多
本书是《宋宴》作者的新作,延续前作特点:以当代食材、制法步骤还原古籍记载的美食,配合讲解食物历史背景的散文,呈现出一本具有文化深度和丰富图片资料的饮食文化作品。 《元宴》考据《饮膳正要》《居家用事类全集》《云林堂饮食制度集》等记载元代饮食的古籍,还原呈现了30道元代美食,以主打食材(牛羊肉、禽类、水产、蔬果)顺序编排,涵盖热菜、冷盘、汤羹、面点、饮品,附有详细制法步骤图,同时以元散曲杂剧、书画文献勾勒元代风物文化。由于元朝幅员辽阔且民族多样,不同地区在自然物产、烹饪技艺及口味习惯方面的表现千差万别;蒙古人在东征西战中接触并融合了亚洲中西部的饮食文化;此外,各民族进入元朝为官、传教、经商,又为民间带来外域饮食,它们与本土饮食之间发生交融。因此,相较前作,本书收录的菜品多使用羊肉、
本书以讲义的形式,从体时位方法系统入德位法则来释易,立德学释《 》七十五讲。本书围绕德性(十德系统)提出宗性说,形成了从道之体全德之性、从象之宗溯理之源、从法之序正易之用为特点的宗性易学流派。上卷以“从象数理归德位、从全大体言治理、从演法则定程式”为结构,从明易道法则和据法则言治理两大体系来解读《 》达至理入大乘之思想;下卷以解读卦爻德学精义为重点,从“德”在本体、道性、法序、经世、证悟五位一体的本原性原理来解卦、爻之象数原理,并阐发德学义理。宗性易学,从小乘身德之成到大乘位德之全,再到大小乘贯通的性命双证之道,处处不离德性,爻爻不离法则。又以易会通释、道、儒、医诸家,形成了统纪诸家归德并总御群方宗性的显著特征。
你知道短短千余字的《三字经》中,都有哪些好玩的故事吗? 在这套书中,馒头师将带领馒头家族陪你展开一场纸面上的时空之旅,带你学习从为人到处世,从文学到常识,从天文到地理,从哲学到历史,从典籍到名人等百科知识。读完之后,你会发现那些耳熟能详的三字短句竟如此精彩,浓缩于其中的数千年中国文明史竟如此有趣。同时,你也会懂得一些该懂的道理,学会一些该学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相会在《三字经》包罗万象的“三千世界”里吧!
本书以儒家伦理为视角,以新加坡、马来西亚(简称 新马 )为中心,以华社、华商、文士、华校、华教、政府为对象,全面而又系统地研究了从明末至新加坡取消儒家伦理课程当年近四百年时间里,儒家伦理在新马两地弘传的历史背景、阶层群体、载体、方式、途径、效果、价值观念、本土化特征及传播规律等。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儒家伦理在新马两地弘传过程中呈现出的四个本土化特征:从传播群体来看,儒家伦理的本土化呈现出以日常资生事业为主、通俗教喻形态为辅的特征;从传播语言来看,儒家伦理的本土化呈现出多元媒介用语表达的特征;从传播途径来看,儒家伦理的本土化呈现出教材与课程两相配合的特征;从传播结果来看,儒家伦理的本土化呈现出新马国家价值观念认同融合的特征;归纳出儒家伦理在新马两地弘传过程中的三条规律:措诸事业、
本书收皖人所撰诗话八种,包括朱弁《风月堂诗话》、《白山先生载酒园诗话评》等。
本书收《中衢一勺》三卷,附录四卷,述水利、漕运、盐政;《艺舟双楫》论文四卷,论书二卷,附录三卷,论文辞、书法,其中对于书法提倡碑学,对推动清后期书风的变革有开山之功;《管情三义》赋三卷,诗三卷,词一卷,《浊泉编》一卷,收诗、词、赋;《齐民四术》农三卷,礼三卷,刑二卷,兵四卷,论农、礼、刊、兵。内容丰富,于经济、政治、文学、艺术等多所创见。
《从百草园到八道湾:鲁迅家的细碎往事》 充满烟火味的鲁迅 家事 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 这里没有学术的盖棺定论和大是大非,没有北大的教授和彷徨的斗士,这里只有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的谋生者。 以周氏家族为背景,全景描绘鲁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学业、爱情、婚姻、子女、家庭,从个性分明的角度,用各种行动记录,以及来往信件,加以更为现实化的表达。作者在描述周氏三兄弟故事的时候,着力点更多地偏向于周家女性的心理分析。作者不但对鲁迅出身书香世家的母亲好读小说加以欣赏,也对鲁迅 被包办婚姻 的元配朱安也报以同情,同时,作者还能从 被遗弃 的朱安的角度去看人事纷纭,从嫁到中国的两个日本姐妹的角度去看世事变迁,由此,也表达了作者在夹叙夹议之中,对20世纪30年代种种人世百态的看法,也能更多地引起读者
本书共收录34篇论文,分为四部分,即 墨子考论 墨子思想论述 墨学现代价值及其意义 墨子研究综合论述 ,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墨子的姓氏、里籍、生卒以及墨学兴衰等,阐述了墨子的主要思想,如和平思想( 兼爱、非攻 等),政治思想( 尚贤、尚同 等),经济思想( 节用、节葬 等),教育思想( 上说下教,遍从人而说之 等),科技思想( 鸢飞戾天 小孔成像 等),实干思想( 墨突不黔 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社会理想( 天人合一 天下为公 )等,畅论了墨子在科技、经济、伦理、教育等领域的学理精髓,发扬了墨子其人其事对于当今的重要影响和借鉴意义。本书观点鲜明,理真据实,对当代弘墨兴墨,启示借鉴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