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以 为君亲政、贤明之道 为出发点所编写的一部巨著,其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 50 余年来前后历经 4 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重要、*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 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本次 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 Lewis Eden ),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 古史新证 ,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文化研究成果。修订的文稿和图片注释无一句空话,深入浅出,新意连连,水平之高为数十年来同类出版物中之翘楚。修订的内容中增加了一部分与文稿相配合的图片,某些关键文物的照片解析力之高也是惊人的。完成
3000多年前的商朝祖先们,不管做什么事,都习惯在甲骨上刻字,占卜问天。千年之后,祖先远去,但曾被埋藏的甲骨被一缕晨光照亮,于是我们发现了甲骨文,国内目前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什么是风?凤鸟煽动翅膀腾空而起,便有了风。 什么是念?整颗心都向你聚拢,想你时,我心无法思考其他。 什么是族?旗下一支箭,为同一面旗帜战斗的人,方为同族。 寻着甲骨文生动优美的线条,我们恍惚回到了祖先们创造中华文明的现场,看他们如何耕田织衣、占卜祭祀,如何送别亲人,又生养子女,如此生生不息,才有了千年后的我们,以及我们浸润其中的中华文化。 然而,甲骨文也是国内最冷门的专业之一,只有少数院校设置。本书作者李右溪是甲骨文硕士,学校那届学甲骨文的只有她一人,她一度担心甲骨文有成为绝学的风险。于是她写下这本书
孔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也是分析、理解中华文明的关键性人物。有关他的文献,浩如烟海;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常有云泥之别,普通读者很难识得一个真实的孔子,更不用说了解、掌握他思想中的精髓,尤其是在当下的时代价值。 本书为著名作家、文化学者、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先生,积二十余年积累与思考而推出的阐发中华文化核心要义的 大家小书 。全书以深邃的思考、凝练有力的文字,深入剖析正儒、伪儒之别,逐一揭去时间、历史笼罩在孔子身上的面纱,在层层递进的逻辑分析与中西方文化对比中,将孔子及儒学历久弥新的思想精髓娓娓道来,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深入溯源与全面展示。
孔子说的都对吗? 为什么要想象?想虎想马不行吗? 古人为什么没有标题党? 《古籍原来这么好看》采用通俗易懂、生动幽默的语言,无论是初高中生,还是大学生,抑或是打工人,如果你想作为古籍入门读物,一定要选它!该书分为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共18篇,对古籍的目录、版本、校勘、注解等基础知识进行生动讲解;外篇共35篇,对如何阅读《诗经》《二十四史》《周易》等古籍经典进行详细的方法介绍。作者采用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读者了解古籍阅读的基本通则、弄清古籍阅读的基本规律,从而激发读者阅读古籍的兴趣,有助于读者轻松掌握古籍阅读方法,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这是一本结合了国宝文物与手账记录功能的特色文创书籍,博物馆手账,按照历史年代表为序,展示了近90家博物馆160多件国宝。 本书以中国历史为线,以文物为镜,管窥传统文化,唤起中国人最深层的文明记忆,近距离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底蕴!通过日历这一载体,不仅仅介绍文物、传播历史知识的经典,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这些博物馆当中,既有声名显赫的国家级大馆,也有静谧偏远的县级小馆,都承载着历史的变迁与沧桑;这些文物里,既有万众瞩目的明星文物,也有古人所用的日常物品,都映照着文明的辉煌与荣耀。 本书有高附加值,精美赠品。赠送2025年月历卡,国宝故事音频,中国100个必去博物馆打卡折页。
《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007年第二版,2016年第三版)经过十多年教学实践、精心修订,已成为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的中文本科通用教材,并出版辅助教材《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和《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简明本《现代汉语通论精编》也于2012年6月出版,并配以多媒体光碟。全面增订的《现代汉语通论教学参考》,预计2017年出第三版。
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饮食篇,以中国自古以来的饮食文化作为切入点,寻找中国人的美学之源。张佳玮用他优美的文字和博学的知识,让中国人的饮食美学跃然纸上。
1919 1920年,45岁的毛姆来到中国,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旅行:溯长江而上,由水旱两路,途经重庆、成都、北京、沈阳、上海、香港等地。本书便是他此行后的杰作,共有58篇小文。但该文集不能算作传统意义上的游记,而是一种建构于白描之上的思考。毛姆自己也说 用可以写小说的素材,连缀成一组中国之行的叙事 。毛姆笔下,交织其间的东西方文化交融、争鸣、障碍、冲突,足以引领我们开启深沉思考。 他拜访了光耀学坛的哲学泰斗辜鸿铭、戏剧学者宋春舫、沉浸于个人精神世界的汉学家和那些游笔于青山绿水的仕子文人。他也亲见了身份尊贵的政界首脑、生如驮兽的劳苦大众、自命不凡的驻华官员和悲天悯人的天主教修女。他震撼于中国画家笔下羽翼震颤的嘤嘤鸣雀,沉醉于山野乡间清淡雅致的牌坊浮雕,对最贫穷村庄里寻常可见的镂雕窗棂赞不绝口,他描
《寒夜客来》是历史学家、美食家逯耀东的又一部美食文化文集。作者在全国各地多次寻觅古早饮食,探究民间美食的变迁。他发挥自身专业的优势,结合历史、文学等相关知识,叙述美味佳肴的形成与流变过程,分析时代和环境在其中的影响,述说其中的典故与趣味。这些文章谈味道的同时,更注重每一味菜肴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不是单纯地介绍美味珍馐及做法,而是对民间俚食抱欣赏赞许态度,体悟百姓的生活情趣。
《老子的心事 雪煮 道德经 第贰辑》是雪漠《雪煮 道德经 》系列的第二部力作,主要注解《道德经》的第二十二章至第四十二章。本书延续了《老子的心事 雪煮 道德经 *辑》的论述方式,力图在东方哲学的框架内解决现代人的困惑与热恼,并在注解中着力强调经典的学以致用,满足当代不同读者的需要。本书在展现古代中国智慧的同时,希冀以《道德经》五千言帮助读者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获得更多的知行智慧。
作为《论语》的普及性读物,本书没有繁琐的考证,作者希望能用明白晓畅的话语讲《论语》,使其不仅便于阅读,更可在日常生活中对读者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书中每小节由经文、译解、注释、解说四部分构成,作者以文雅通俗的语言,对经文作出充分的讲解、引申,赋予面孔严肃的经典别样的温情与生活气息。
《庄子》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籍,以具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哲理、汪洋恣肆的文风,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本书选取了《庄子》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对其做了注释,便于阅读。对所选文章,有题解、文化史拓展,文学史链接、集评等内容,对把握《庄子》的思想,有很大帮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等丰富思想智慧,这些思想智慧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大力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实现了党的理论上的重大创新,而且取得了实践上的伟大成就,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彰显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新时代,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继承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新境界。本书从从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六个方面切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契合之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书从 周文王遗训与儒家中庸思想 元圣周公与 前儒学时代 时空维度下的孔子与儒学 孔子:一个人的两千五百年 董仲舒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文庙祭祀及其教化功能 成人之道与为政之德 中华 八德 及其价值 儒家 四书 与中华家风 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对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董仲舒等古圣先哲,六经、四书、《孔子家语》等国学经典,礼乐、中庸、五常、八德等国学理念的阐述,深刻论述了传统儒学作为国学主干的内涵与演变,讲透国学精髓,有利于广大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国学,充分汲取国学智慧,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更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是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而本书作者通过对 三纲 的来源及其真实含义的分析,认为 三纲 的主要精神是从大局出发,即小我服从大我。作者认为,要解决中国文化的问题和出路,就是要正确阐述儒家王道思想的现代意义。本书批评人们从民主/专制二分式思维和进化论历史观出发,将儒家的 忠君 、 三纲 等价值观误解为维护专制的工具;提出 三纲 的本义并不是指无条件服从,而是指从大局出发、从做人的良知与道义出发做事;儒家式的贤能政治比以党争和大众运动为特色的民主政治更适合于中国国情。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是北京大学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50多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卉代文化面貌*重要、*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第四次修订版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 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精选图片,改谬补漏,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新文化研究成果,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 古史新证 ,勾勒出情趣盎然的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图景。
家风是家族成员长期恪守家训、坚守家规,通过家教而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一个家族 宝贵的财富,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感的源泉。 好家风是好家庭的血脉,好家风成就好家庭,好家庭培育好子女,好子女建设好社会。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从家出发改变社会,源清流洁,强基固本。 新时代,我们要 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正是崇文编著的《中国好家风(历代传世经典家训经典版)》的意义之所在。
本书借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分类方法梳理子学,介绍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名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佛家、医家、术数家、天算家、艺术家、谱录家、类书家凡十四家。所讲各家,既谈其思想学说,又简要介绍其历史发展。 全书语言通俗易懂,分析问题密切联系实际又深入浅出,作者以画龙点睛之笔探讨古今论题,循循善诱地分析人性、价值观等,是本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的国学、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你会闻香吗?茶香是怎么来的?茶香与发酵程度有什么样的关系?六大茶类可以如何更简单地理解?茶叶是如何发明的?茶叶的消费方式经历了什么样的改变?人类历史上为了茶叶而发生过哪些战争?为什么说茶是世界上健康的饮料?应该如何喝茶才能对人体有益?罗军著的《中国茶密码》这本书讲的是我们知道却可能并不完全了解的中国茶。
该书以 知识辞典 的方式全面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从伦理、礼俗、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史学、哲学、宗教九个方面,以辞目的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梳理。该书共收入辞目600余条,实际涉及了约2000个传统文化关键词,追本溯源、辨章学术,旁征博引、叙议结合,语言生动、可读性强,同时又注意以学术新成果诠释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相融合,有助于当代读者阅读和接受。该书内容专业而不晦涩,融知识、思想和个人感悟于一炉。
本书将家风建设与中国七大家文化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结合起来,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以名门望族家风故事为榜样,以自身践行家风经历为示范,倡导读者践行并记录优秀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共性家风以及本家族优秀家风,让优良家风真正蔚然成风,惠及家族、社会。
北大人气老师张一南全新力作,带你一次读懂中国六朝文学。 从东汉末年到隋朝初年,跨越300余年的六朝文坛,涌现出许多耳熟能详的大诗人,从曹家三父子到建安七子,从田园诗人陶渊明到山水诗人谢灵运,从素颜也帅气的嵇康到塑料美男子潘岳等。没有六朝诗人的探索,就没有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作者在本书中,悉心详解六朝文学史的发展脉络,通透解读30余位文人的生平经历、名篇佳句与创作风格,以一贯的轻松幽默、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六朝名士的精神世界,带读者领略六朝文学的独特魅力,句句精辟,篇篇爆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