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以 为君亲政、贤明之道 为出发点所编写的一部巨著,其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奇特的古代佳作,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神话、生物、医学、水利、矿产等方面内容。《山海经》乃中国文化的珍品,是中国古人想象力的集中体现,深刻并鲜活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的种种神话传说。本书汇聚了几乎所有今人可能搜集到的《山海经》图文版本,全面呈现这部中国上古时代*奇幻与瑰丽的想象之作。除了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从事创意产业的艺术家、设计师、动漫 创作者、广告从业者、游戏开发者和爱好者、玄幻文学家等人士能都够从此书中获取无数灵感,同时,作为一部传统文化经典的图文大全,本书也非常适合家庭收藏。
《周易》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它的古老和深邃使它当之无愧为 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 。《易经》与《道德经》、《论语》一起构成中华民族的三条经线,共同成为华夏文化的灵魂,其他文化皆从此三者衍生而来。在中国古代史上,易学专著达三千余种,形成人类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学术奇观。《易经》传到西方后,被人们看成是一部奇妙的未来学著作。他们惊呼,东方文化正在改变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易经》的哲理可以涵盖万物,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科学技术如何发展,《易经》总会有一个发展 框架 在等着,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易经》是人类思想的*,迄今没有任何一种思想超过《易经》的高度。然而,《易经》蕴藏的道理都是在生活中能见到的,说出来会让人觉得豁然开朗。
本书是从三个方面全面介绍禅宗理论、经典和禅修,分三篇,上篇讲解了禅宗的基本理论、禅宗发展历史;中篇介绍了禅宗的重要经典《心经》和六祖坛经;下篇是真际禅林的禅七开示,方便读者参禅悟道。本书适合读者全面地了解禅宗及禅修。
黄铭、曾亦译注的《春秋公羊传》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 微言大义 ,用问答的方式解经。《公羊传》的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公羊学大盛于西汉,历代注疏研究均不乏其人,名家有董仲舒,何休,清代常州学派与康有为等。本次出版我们约请国内公羊学研究*名学者上海同济大学曾亦教授对全书进行详尽注释与翻译。顾及义例阐发与普及串讲两个层面,是《春秋公羊传》的较好普及读本。
本书是著名易学家、山东大学刘大钧教授关于民间为流行的周易占卜方法——纳甲筮法(又称铜钱卦)的讲座记录,通过婚恋、疾病、官运、求财等实例讲述了纳甲筮法的占卜原理及方法。文字简洁,卦例周详,并有许多作者关于纳甲筮法运算机制的独到见解。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深刻领会周易作为卜筮之书的特点,并进而学习周易刚健、包容、谦恭、变通等哲学精髓。
小词,本是宴乐助兴之作,却因士大夫在创作时无意或有意地带入家国之思,使其精神内涵呈现丰富层次,形成幽微深曲的美感特质。从两宋之苏东坡、辛稼轩,至清之张惠言、陈曾寿,再到民国之吕碧城、沈祖棻,叶嘉莹在本书中透过一首首经典词作,将传统读书人于小词中折射出的隐忍持守、家国抱负尽数展现,*佳诠释了 兴于微言 的词之特质,以及潜藏其中的士人修养。
《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007年第二版,2016年第三版)经过十多年教学实践、精心修订,已成为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的中文本科通用教材,并出版辅助教材《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和《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简明本《现代汉语通论精编》也于2012年6月出版,并配以多媒体光碟。全面增订的《现代汉语通论教学参考》,预计2017年出第三版。
为什么尊像画可诱导信仰? 为什么佛国诸尊妙相庄严? 为什么菩萨表现出饶益有情? 为什么护法尊者罗汉长驻人间? 为什么佛弟子是佛陀的衣钵传人? 为什么有众多神众护佑佛法? 《解读敦煌 佛国尊像》叙述敦煌每尊(佛、菩萨)塑像、画像的规制、色彩及艺术特点和成就,有的还有关于尊像的背景故事。是研究敦煌佛像的读物。
本书坚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从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一般关系切入,追问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是 中国式 以及回应著名的 韦伯命题 ,追溯新文化运动以来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百年 恩怨 ,简评现代化浪潮中的各种传统文化观,最终确认中国共产党的唯一正确态度,并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从历史探讨中归纳有关 根基 的既有观点,从中国式现代化之 中国特色 挖掘其传统文化底蕴,进而提出并论证了 中和位育,安所遂生 的理念与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传统文化根基。 中和位育,安所遂生 的中华智慧必将牵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也必将助益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是一部中华文明二十四节气生活词典——二十四节气被世界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本书中,韩良露融汇毕生所学,梳理中国数千年古老历法,旁征博引两百余篇诗词典籍,完整解读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民俗风貌、诗词典籍、养生美食……本书不仅仅是古老的知识,也是一本“生活”出来的美学指南,将古老的文明、传统、习俗化用于日常生活中、与家人朋友相处的细节中,让人感受到节气其实也是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过普通日子的智慧。《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之一沈宏非、作家殳俏作序 。随书附赠24张精美节气卡,掌握24个节气的时间、习俗和小常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为华东师大国培计划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原典导读课程培训的配套教材,全书分12讲,分别为:《大学》导读、《论语》导读 刘、《老子》导读 、《孟子》导读 、《周易》导读、《诗经》导读 、《孝经》导读 、《中庸》导读、《黄帝内经》导读 、《礼记》导读 、《庄子》导读、《春秋左传》导读,每一讲由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教授共同执笔撰写。全书在撰写传统文化经典文本导读时,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形象活泼,表现力强。
《口袋本小故事》包括6个分册《对联小故事》《谜语小故事》《俗语小故事》《谚语小故事》《歇后语小故事》和《惯用语小故事》。每个分册有小故事70余篇,生动形象地阐明了相关熟语、对联等的历史渊源、民间传说以及其中蕴含的现实意义和深刻道理,有趣、丰富而全面。故事短小精悍且妙趣横生。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见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领会到从古至今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探讨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概念、文化内涵及重要价值; 第二,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进程及当前的发展情况; 第三,讨论如何建立相关学科的理论体系以支持传统体育教育; 第四,研究不同地区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传播方式及发展状况; 第五,关注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中的传承和发展; 第六,分析民族传统体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挑战和机会; 第七,强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第八,总结并展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保护与创新。
帛书,是古代春秋战国至汉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即本色的初级丝织物为书写材料,常常有“竹帛”并举,并且帛是其中贵重的一种。现有 早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完整帛书,以及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为大宗。 就书法而言,布局大体齐整字体扁平而稳定,笔法圆润流畅,介于篆隶之间,这种将文字艺术化的追求,深受广大书法者的爱好。为 好地配合广大书法家、书法爱好者进行帛书的创作,书稿针对对联幅式产生的渊源、特征等进行集字谋篇,并对其章法布局逐一评说,在评说中欣赏,在欣赏中学习章法布局的有关知识,力求图文并茂,言之有物,论之有据,使之成为书法家、书法教育者、书法爱好者不可多得的一本参考书、教科书。
本书为 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基因及其现代意义研究”的成果。本书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梳理与分析,从法治的视角透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法治因子的天道、礼制以及民本思想;将法治的“基因”与其“生长环境”分开来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使读者清晰地看出法治研究领域里的“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争论之实质;通过研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法治基因”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揭示出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症结不在于缺乏“法治基因”,从而否定了法治研究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本书对于弘扬中国 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
《庄子集解 庄子集解内篇补正》由[清]王先谦,刘武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