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大俳句诗人中,松尾芭蕉被誉为 俳圣 ,与谢芜村和小林一茶居至圣左右,以 亚圣 之姿并为三圣,三者地位类似唐诗中的杜甫、李白和王维,至今仍是诗歌星空中*为闪亮夺目的星辰。 芭蕉以风雅为生命,蕉门蕉风,将俳句提升至 道 之境界。芜村则为中兴健将,将俳句的入诗题材延伸至天地万物,达到 自他无差别 的境界,表现手法也更趋细致、艺术化。一茶效仿前人,继承闲寂、幽玄美学的同时,又发展出独特的变奏,为俳句加上诙谐的个人印记,直白表现出对生活的感受。 本书从芭蕉、芜村和一茶各自创作的不同题材、类型的俳句中,遴选出300余句,按年代先后编排并附上原文、读音及简注,以助鉴赏。
尾藤正英,1923年生于大阪。历史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曾任日本史学会会长,《日本思想大系》丛书(岩波书店,1970-1982年)编辑委员。日本新儒家学派的标志性人物,江户时代儒家思想的研究专家。著有《日本封建思想史研究》。
千代尼是日本著名俳句女诗人,在日本文学史上,几可与芭蕉并列。千代尼的诗风清澄,如白玉一般,无装饰,不雕琢,朴实自然。她的俳句里蕴藏着多姿的自然万象。她以女性视角观察世界,让笔下的景物有情有爱,有声有色。语调轻,而意无穷。 本书从千代尼不同创作时期的代表作品中遴选俳句250余首,用中文译文辅以日语原文及读音、简注,以助鉴赏。
妖怪 是人无法觉察其真面目的不可思议之物; 化物 是某种善于变换外形之物。 幽冥界善于操使妖异的力量,不断翻弄着那根恐怖的提线,向人间降下灾厄。日本人一直深深畏惧着妖怪:食人的鬼、诳骗凡人的狐狸、幽灵 风俗史学家江马务在假设妖怪化物实际存在的前提下,探讨自古以来人类与妖怪间的往来 先民们如何看待、如何理解,以及如何应对妖怪化物。 本书基于从大量古籍中采集辑录的文献记述,勾勒出妖怪与化物的本来面目,由此一窥从古至今的人类之虚妄偏执的流变。 发表于1923 年的论文《日本妖怪化物史》是柳田国男民俗学所依仗的先驱性妖怪研究。此外,本书另收录《文艺作品中的鬼》《磷火》二文。
《日和手帖9:我就是对公路片上瘾》《我就是对公路片上瘾》特集,专访外知名探险家、设计师、纪录片导演、杂志主编、咖啡师、职业赛车手和吟游诗人,等等。通过他的生活样本,呈现“公路片”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旅行,而是一种亲身前往的精神。在这里,你将—— 跟随旅行探险家谷岳,一路向北探索“尸骨之路”; 与穷游网CEO蔡景晖同行,对世界上瘾; 观看纪录片导演Dylan Gordon,用哈雷摩旅生涯; 与平面设计师改造面包车漫游冰岛公路之旅; 来到即将全面禁车的奥斯陆,感受城市间对自行车的友好; 探访美公路,开启激燃人生; 参观滑板少年在老巴士上开垦的花园; 发掘城市中的骑行人格; 跟随风光摄影师王源宗前往西藏,看最美的星空…… 另附16页《艺术手帖》:访问视觉设计师Hideki Sajio、插画家Frank H?hne、装饰艺术家Karolina Halatek。 日和手帖Hiyori T
本书共分6章。明治维新让一个积贫积弱的日本华丽转身,一跃成为与西方列强比肩的强国,国力强盛的日本信心和野心急剧膨胀,在军国主义思潮涌动下,开始大肆入侵他国。然而,在各国及人民的反抗下,法西斯化下的日本如昙花一现,最终走向了失败。战败后美国的长期占领,也为日本创造了一个和平的外环境,日本积蓄力量迅速复兴和崛起,其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但好景不长,石油危机后的日本经济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全书以史实为基础,以具体事件和人物为主线。用轻松诙谐的语言,娓娓道来,将严肃的历史解说得妙趣横生,令人捧腹,启人智慧。
此书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进而分析其原因。
本 拉登、卡扎菲、萨达姆、巴以冲突、利比亚战争、也门骚乱 提到阿拉伯世界的中东地区,也许这几个词汇足以概括多数人对这个地区的印象。其实,战乱只是媒体报道的表面现象,神秘的中东世界至今未曾解开神秘的面纱。这里产生了可爱的和英雄的阿拉丁,也孕育了等同于法律的宗教信仰;美丽的阿拉伯女子不能将面容展示给丈夫以外的男人,却能容忍四个妻子和一堆儿女的丈夫的存在;走在街上你能看到贴满萨达姆头像的公共巴士,也会碰到为了给妇女让路而造成的堵车事件。这里有不要贷款利息的银行家,也有把卡特叶嚼个不停的男人 《战火之外》以一个中国80后年轻人的笔触,通过作者在阿拉伯世界的见闻,揭开了阿拉伯文化特有的神秘面纱,旨在向读者介绍一个战火之外的阿拉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