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大俳句诗人中,松尾芭蕉被誉为 俳圣 ,与谢芜村和小林一茶居至圣左右,以 亚圣 之姿并为三圣,三者地位类似唐诗中的杜甫、李白和王维,至今仍是诗歌星空中*为闪亮夺目的星辰。 芭蕉以风雅为生命,蕉门蕉风,将俳句提升至 道 之境界。芜村则为中兴健将,将俳句的入诗题材延伸至天地万物,达到 自他无差别 的境界,表现手法也更趋细致、艺术化。一茶效仿前人,继承闲寂、幽玄美学的同时,又发展出独特的变奏,为俳句加上诙谐的个人印记,直白表现出对生活的感受。 本书从芭蕉、芜村和一茶各自创作的不同题材、类型的俳句中,遴选出300余句,按年代先后编排并附上原文、读音及简注,以助鉴赏。
尾藤正英,1923年生于大阪。历史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曾任日本史学会会长,《日本思想大系》丛书(岩波书店,1970-1982年)编辑委员。日本新儒家学派的标志性人物,江户时代儒家思想的研究专家。著有《日本封建思想史研究》。
千代尼是日本著名俳句女诗人,在日本文学史上,几可与芭蕉并列。千代尼的诗风清澄,如白玉一般,无装饰,不雕琢,朴实自然。她的俳句里蕴藏着多姿的自然万象。她以女性视角观察世界,让笔下的景物有情有爱,有声有色。语调轻,而意无穷。 本书从千代尼不同创作时期的代表作品中遴选俳句250余首,用中文译文辅以日语原文及读音、简注,以助鉴赏。
妖怪 是人无法觉察其真面目的不可思议之物; 化物 是某种善于变换外形之物。 幽冥界善于操使妖异的力量,不断翻弄着那根恐怖的提线,向人间降下灾厄。日本人一直深深畏惧着妖怪:食人的鬼、诳骗凡人的狐狸、幽灵 风俗史学家江马务在假设妖怪化物实际存在的前提下,探讨自古以来人类与妖怪间的往来 先民们如何看待、如何理解,以及如何应对妖怪化物。 本书基于从大量古籍中采集辑录的文献记述,勾勒出妖怪与化物的本来面目,由此一窥从古至今的人类之虚妄偏执的流变。 发表于1923 年的论文《日本妖怪化物史》是柳田国男民俗学所依仗的先驱性妖怪研究。此外,本书另收录《文艺作品中的鬼》《磷火》二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文化的输入和了解绝不能再“厚此薄彼”。固然,今天仍然有少数日本右翼分子试图用卑劣的手段掩盖那段令大和民族蒙耻的血腥史实,但我们还是应该以宏阔的历史气度、开放的文化心态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了解日本文化。因为要固守民族的文化之根,我们不能单面守护自己的文化母体,而是要积极了解异域文化,吸收和借鉴异质文化的精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2001年12月7日,南京大学成立了“中日文化研究中心”。“中心”下设的“日本学术译丛编辑部”致力于译介日本代表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当代学术棱镜译丛》中专门设置了“广松哲学系列”,所译著作在中国哲学界已经引起了强烈反响。不过这次的译丛“看东方:日本社会与文化”与之有较大的不同。如果说“广松哲学系列”目的在于译介
《中日夷越文化探究》是一部以探讨中日两国古代东夷人和越人及其后裔的民族识别、形成、融合、迁徙,民族族称之更替以及上述各民族的文化之古今面貌、各种变化等情况的专著。作者从民族、民俗、历史、考古、人类体质、原始宗教乃至语言等学科领域出发,采取多方位、多角度相互配合,齐头并进的方式进行跨国界、跨学科的综合交叉研究,先后解决了各种疑难问题多个,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创新成果,为中国人研究中日两国的夷越文化开了个好头,为进一步探讨日本民族起源、日语系属的归属等重大未决疑难问题的研究开创了先河,填补了我国在此研究领域的空白。
无
新鲜美味的寿司,却是为了延长食物保存期的产物?热火朝天的中国“爆买族”,其鼻祖却是日本人?闲在家的家庭主妇,在日本居然也是一种正规职业?一说起日本,你或许会想到“樱花”“武士”“富士山”……然而,因为生活环境与社会习俗的不同,日本还有太多的文化元素不为我们所知,或是与我们的想象“相隔甚远”。《日本文化99元素(日汉对照有声版)》是一本可以带走的日本文化库。由日本作家白幡洋三郎为你精心准备的日本“文化大餐”。通过日本特有元素,让你品味原汁原味的岛国风情,感受传统思维的颠覆性转变。
新世纪十余年,是我国当代文化史上变革快的时期。文化研究也成为前沿、语境化的学术之一。从Google这一美国文化霸权的“特洛伊木马”,到当代高新科技助力电影创意的《阿凡达》,科技与文化的密切结合,催生出崭新的文化艺术新类型、新业态。从公共领域私人化看今天媒介素养的缺失,到消费时代人们凝眸时装的反思,从中我们透视消费社会的媒介的意识形态。“男色”究竟是谁制造的?“伪娘”的性别身份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网络泛恶搞时代中的恶搞现象该怎样分析?还有“凤姐”、“芙蓉姐姐”以及淘女郎和麻豆族,他们都展示了我们时代的文化的新貌,揭橥了一个审丑时代的文化百态。
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六国表》中说过: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熟。东方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东方文化正在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辉。 本书是中国学者撰写的全面介绍东方文化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规律的著作,视阈广阔,贯通古今,通览北非埃及文化,西亚、南亚文化到东亚、东南亚各国与中国文化的历史,观澜索源,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广博的知识层面,严密的理论体系,精湛的分析,使本书成为广大读者了解东方文化史的既有权威性、学术性又有普遍性的著作,成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优秀教材,更是当代方兴未艾的东方文化研究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