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风华:天门传》是 十四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一带一路,万水千山 系列丛书的重要读本之一。 天门,古称竟陵,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和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本书尝试以史家的视角、作家的笔调,让人们沿着历史的轴线,了解天门的前世今生,文字质朴又饱含深情,语言平实又不乏豪言壮语,为我们记录和展示了天门这座城市的精神与底蕴,气质与灵魂,也书写了天门人不断进取的精神。 一部优秀的城市传记是天门城市的需要,也是天门人的需要。本书向世界讲述天门故事,讲述中国故事,是用图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实践。
330张彩绘《山海经》帛画,通过摄影和后期,结合原经文展开图说,展示了整体设计精美的异域风情的山海经图画,神兽和事物名称全部配有拼音。
《澳门弹起》是第一本以立体书形式呈现澳门世界遗产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创意之作。全书包含八个立体场景,包括妈阁庙、大三巴、龙环葡韵等最具代表性的澳门历史文化景点,每个立体场景页面后都配有该景点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庆介绍。 本书创作团队精心选材,将历史、建筑、人物、故事和文化五大元素以主题串联起来,使读者在趣味阅读中发现澳门之美。当中,既有重大历史事件,又有人物故事;既有文物建筑,又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中华传统文化,又有西方文明;既有历史城区,又有离岛风貌 可谓绚丽多姿! 以小见大,小中见美是本书的要旨。透过精美的手绘插画和趣致的立体结构,多角度演绎澳门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深厚人文底蕴及旺盛的生命力,带领青少年读者推开历史的厚重大门,穿越百年时空,游走澳门大街小巷,探寻
郭因编著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精)》内容介绍: 康熙六年(1667),清政府将原江南省一分为二,设立江苏、安徽两省,这是安徽建省之始。因安庆、徽州为当时安徽境内江北和江南 的两府,故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名省。又因境内古有皖国,并有皖山(天柱山)与皖水,故安徽简称为皖。 安徽虽然建省较迟,但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却十分厚重,曾有“人文渊薮”之誉。《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将要展示的,就是这人文荟萃之地的“文化地图”。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精)》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本书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本书由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主编。截至2017年,桂林市已获公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个、中国传统村落85个。这些名镇名村地理位置独特,风景秀丽,建筑风格突出,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特征。本书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些名镇名村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及其文化底蕴进行详述,同时辅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对古镇、古村的整体和建筑的细节进行展现,图文并茂,再现了中国传统古村落的发展和形成过程。
为进一步向国内外游客介绍安徽的旅游文化资源,安徽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编写了一套安徽旅游新文化丛书,共分为《江淮行 皖山》《江淮行 皖水》《江淮行 皖人》《江淮行 皖文》,每册遴选100个*能代表安徽特色的100座山、100条江河湖水、100位名人、100个文化遗产遗址及民俗,全方位地展现了安徽的自然山水之美、人文景观之美。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发源之地。遗留下非常丰富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进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河南省被国家认定的不可移动的文物65519处,其中包括古民居的古代建筑类文物多达23921处,这其中宅第民居类建筑为14526处,占古建类文物的61%。特别是发现一批传统村落,其民居建筑的格局基本保存完整。典型的有郑州市上街区的方顶民居群,现村落内保存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窑洞房舍等100多处,并有较完整的传统街巷,其面积约2万平方米;巩义市的海上桥民居群,系三面环土岭的寨堡式村落,现存院落20处,窑洞75孔,楼房42幢80余间,其面积达22400多平方米;巩义市小相民居群,规模宏大,高墙深院,砖墙或砖柱土坯墙,配以青瓦屋顶,非常壮观,村内旧有四座桥以及胡同小巷。除此之外,还有新登录的古村落古民居等,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开展的大范围网络线上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 次大规模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本书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个角度对此进行探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关注教育技术演进、教学模式变革、教学改革转向等;实证研究方面,基于对学生、教师、教务人员的问卷调查,探讨我国高校开展线上教学的教学系统建设、教学满意度情况、在线教学(学习)效果评估等
全世界都在问“道是什么?”《道理生活之大青城》给出了答案。 66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物,66个执着得不能再执着的故事,一路铺开,丈量了大青城35个乡镇的坚持,看似普通的每一天其实正是孕育伟大的每一天。深刻的情感,隐藏在乡音浓厚的叙述里;厚重的人文,记录于11万字的书页中。 全书从竹的守望,乐的古今,医的厚德,武的寂寞,食的哲学,茶的轮回,居的理解,艺的无憾……七个篇章入手,娓娓道来,是人文的纪实,也是内心的叙述。 作为《道理生活》文化系列丛书的开山之作,《道理生活之大青城》将道文化发祥地——大青城地区作为地理样本,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川西大青城地区的生活模样,成为烙印在你我心底的美好缩影。令人心动的,除了真实的故事本身,更多是千百年来,国人代代相传的智慧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