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文化传统在传承中同源而分流,有批判、有扬弃,但在批判和扬弃中有创新。 从15世纪以来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自由民主理念的从胚胎孕育到发芽和生成,这条道路在 精神的历史 里可谓历历在目。 欧洲不只是一个地理的概念,它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欧洲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从构成中国由前现代向 现代 转变进程底蕴的本土性知识资源的分析入手,讨论了由政治参与、政治竞争、政治控制构成的中国现代国家形成及发展的 根本性议程 或 建制议程 如何在19~20世纪的实际演变中跨越了革命、战争和危机等重大事件,*终形成了国家机制中政治控制压倒政治参与和政治竞争的 特质 。本文认为,若以孔飞力的历史叙事为标杆,则中国革命固然具有巨大的历史正当性,革命所建立的国家却从来都面临着深刻的合法性挑战。但包括政治民主化推进在内的中国 现代性 的构建仍是可能的,这首先是因为,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了这方面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知识资源。而这一构建前行的必要条件则是如魏源、冯桂芬等近两个世纪前所言 广开言路 。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主要讲述了朱元璋一生建立及统治明朝七十年间的历史。 朱元璋生于元末乱世之中,父母死于饥荒,他从赤贫起家,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追逐,终于建立起朱姓江山,从一个衣衫褴褛、沿街乞讨的乞丐成为一个庞大帝国的统治者。 同时,在朱元璋的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都是一代人杰。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并以无穷的精力为明朝设计了一套不同以往的制度规范。
《老照片》第一五七辑共有十六篇文章。 故时风物 有两篇文章,《档案深处的 醴泉 》梳理了自1921年投运以来的企业历史,从中可管窥中国现代企业制度之端倪。 旧事重温 有四篇文章,三篇涉及抗日战争的背景,其中《八路军被服厂的一张合影》通过追溯鲁东南莒县军需被服厂、兵工厂的历史,揭开了一段曲折的抗战史;另一篇讲述知青如何扎根内蒙古的故事。 名人一瞬 有三篇文章,其中《爸爸邓广铭的交游(上)》为我们娓娓道来学者之间交往的种种,颇具可读性。 人与摄影 有一篇文章,介绍了郭建良的几幅人物摄影习作的诞生记。 人生况味 有两篇文章,《潘玉珂,一位不会哭泣的女人》展示了一位隐忍、沉默,甚至 不会哭泣 的女艺术家的医生。 私人相簿 有三篇文章,《我家的百年往事》梳理了一个家族自祖父开始的百年历史,可看作相应时代的缩
《老照片》第一五八辑共有十六篇文章。 名人一瞬 有三篇文章,分别涉及胡适曾经有过的几次塑像经历、邓广铭晚年的交游、沙孟海拍摄书法纪录片,从中可一窥名人待人处世的方式。 人生况味 有一篇文章,回忆了父亲宋作楠的一生。 人与摄影 有三篇文章,分别谈论英国摄影师汤姆逊拍摄的中国主题照片、北京王府井大街上两家中国照相馆的渊源、摄影师郭建良摄影习作的拍摄过程。 私人相簿 有四篇文章,分别回忆了父亲、母亲、二姨、姨父等亲人,可见平凡人对亲情的忆念。 旧事重温 有两篇文章,分别谈论武昌高师筹建的始末以及银行系统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本辑还有 编读往来 一篇文章,作者叙述了《老照片》给一家人带来的全新阅读体验。
本书作者搜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援华抗战的大量历史资料,经过整理,再现了1943 1945年抗战期间中美两国特工人员联手袭击日寇的联合行动,包括深入敌后,对敌监视,侦查截取情报,杀敌锄奸、爆破袭击等等。
《美国简史》一书是由荷兰裔美国知名历史学家、作家亨德里克 威廉 房龙所著,于1927年出版上市,仅3个月就销售了20万册,时至今日多次再版重印,流传很广。本书共有五十三章,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写起,一直写到20世纪20年代,再现了美国的创建和发展的酸甜苦辣历程。其中对历史事件、西方文明以及美国的政治生活都有详细的讲述。房龙这部史书,以通俗生动的写法,简洁明了的语言,再配以手绘插图,将枯燥无味的历史写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可谓经久传世之作!
这部作品为《知汉》系列的*部,讲述秦朝覆亡、楚汉相争、刘邦称帝这段历史时期的故事。全书通俗易懂、观点新颖、叙事精彩。史学专业知识阐释精准、感性,同时兼具文学性和故事性,对脍炙人口的经典段落描写详尽,更对一些容易误解的话题,比如赵高究竟是不是宦官、鸿门宴的真相、吕氏之乱、汉武帝临终托孤等史实进行了剖析,力求还原真相。
欧阳文达编著的《关于资治通鉴的100个故事》 一共分为四篇。 篇讲述的是帝王与权臣。 在这些“一把手”中,雄才大略者如汉高祖刘邦 和魏武帝曹操,混蛋白痴者如汉 灵帝刘宏和晋惠帝司马衷,野蛮血腥者如赵暴君石虎 和大军阀董卓…… 权力能改变人性、扭曲人性、消灭人性,喝了不 受制衡的权力毒酒,美女都会变 成青面獠牙。遗憾的是,我们已经对这样的历史习以 为常了,并没对此做出太多有 价值的反思,而是把这些惨剧淡化成了一个个狭隘的 英雄主义的审美行为。 第二篇讲述的是名将与名士。 他们或风流倜傥,或耿介自守,拥神武英勇之力 、凌云万丈之才,或拯救危亡, 或放浪形骸。 历史因为有了这些人,才有了真性情。 第三篇讲述的是女人与政治。 政治意味着征服。一个女人通过征服一个男人征 服世界是值得骄傲
本书为《知汉系列》第二册,从刘邦去世讲到武帝即位前,围绕以下几个重点内容一边叙事普及,一边对历史文本中的相关谜团进行释疑。 一、孝惠帝是否真的有那么 仁弱 和怠于政事; 二、疑云重重的 白马之盟 究竟是真是伪; 三、吕后的人事安排真的是要夺取刘姓江山吗? 四、诛吕之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以及陈平在其中的作用; 五、汉文帝如何以不被看好的实力收拾诛吕后的残局; 六、德与欲:文帝的阴阳两面; 七、景帝传位梁王和七国之乱的关系; 八、景帝更换继承者的动机。 本书于普通讲文景之治的区别在于,辩证分析了文景两朝对民间采取休养生息、对宗室进行残酷压榨的两面性,提供了更立体更全面的人物形象和史观。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钱穆先生编著的《周公》于民国二十年一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收入商务国学小丛书。分为四编,即*章周公之家系及性行,第二章周公之活动时代,第三章周公之晚年。又摘译原书第二编,成为本书*后第四章周公学术思想之概观。
公元前361年,在秦孝公富国强兵政策感召下,商鞅来到秦国,从此,他的命运便与秦国复兴的命运实现了高度结合。他以铁血手段与言必行、行必果的改革揭开了强秦新帷幕,开启了秦国统一天下大业的总枢纽。商鞅强秦政策的核心,集中体现在 农战 法治 等方面。商鞅变法,无论对当时的秦国,还是对以后的中国历史,皆至关重要。秦始皇的大一统、以法治国、郡县制、中央集权等 秦政 ,无一不是从商鞅的施政方针发展而来。商鞅的变法,不但实现了秦孝公的强国梦,而且为秦王朝统一六国开辟了坚实而广阔的道路。无商鞅变法,秦恐怕无力得天下。其诸多变法内容对于以后中华两千年的政治影响之甚之大,已经由后世的历史作了很好的诠释。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曾经爆发过璀璨光芒的时期,有着令人神往的宽容和开放,容纳了无数人的激情和梦想。这一时期,上至皇室成员中的皇后、公主,下至普通百姓的妻女,都积极投身到社会生活之中,巾帼不让须眉。在这个中国历史上女性的黄金时代,封建时代桎梏女性的禁区可以突破,女性的命运可以改变,涌现了一批传奇女性,既有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武则天,也有和亲吐蕃的文成公主,既有身兼女政治家和女诗人于一身的上官婉儿,也有母仪天下、世人景仰的长孙皇后。这些传奇女性用她们的经历,谱写了隋唐气象的另一种风采。
.
.孔子是一位郁郁不得志的政治理想家。他上承上古五帝时代至夏商周文明之精华,下开中国两千余年政治思想文化之正统;他一生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与政治目标,想要改变当时 天下无道 的局面,希望达到 天下归仁 的理想境界,实现 大同 社会的秩序梦想。虽然乱世的形势没有能给他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与舞台,治世的理想没能实现,但他的政治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特征,诸如 大同世 小康世 政者正也 修己以安百姓 中庸 执中 自戒 为国以礼 等理念,经过两千余年的春风化雨,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潜移默化成为了国人的生命基因,熔铸成一个民族的品质,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薪火相传,代代承继。
.
中国古代大政治家的治国智慧 丛书,共13册,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平安。本套丛书以治国思想和制度建设为主题,选取中国古代有重大影响的13位政治人物,分册编撰。这是一套有重要价值的古代政治人物治国思想专著,对每位政治人物思想的提炼要中肯准确,主要特点有:1.政治人物选择准确;2.作者有深厚的研究功底;3.注重与治理实践密切关联的政治思想;4.写作风格通俗,可读性强。 13册图书分别为:《周公治国: 家国同构与敬德保民》《孔子问政: 以正治国与以德化民》《管仲相齐: 四维并张与商工富国》《商鞅强秦: 农战为本与制度立国》《秦皇创制: 皇帝制度与郡县体制》《刘邦建汉: 整合周秦与黄老治国》《汉武崇儒: 尊崇儒术与王霸兼用》《魏武挥鞭: 统一北方与实行屯田》《唐宗政风: 以静治国与德化远人》《宋祖家法:文官治国
江辉*的《关于三国的100个故事》在叙述历史故事时,对人物的品评也很独特:刘备是英雄,曹操是人杰,孙策、孙权是英杰,诸葛亮、周瑜、鲁肃是奇才,庞统是高俊,程昱、郭嘉、董昭是奇士,董和、刘巴是令士,徐邈、胡质是彦士,王粲、秦宓是才士,关羽、张飞、程普、黄盖是虎臣,陈震、董允、薛综是良臣,张辽、乐进是良将,这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气。 而人事、人谋对历史事件、历史进程的影响,书中也作了大量记述,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人事与天命思想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历史的矛盾性。
《说战国之一 变法图强》分季联播,好戏连台。 战国大幕的揭开,要从两个人的对决说起:智瑶 VS 赵无恤,在残酷的晋阳围城之战中,智瑶几乎将赵无恤逼入绝境,然而一个谋士导演了一场逆转胜,终致三家分晋,世界似乎恢复了平静。 在这短暂的平静中,一个阶层犹如地下的岩浆在涌动,那就是 士 。 士,整个阶层在垂死挣扎。他们从有国家保障的生活,沦落到朝不保夕,生死难料。他们有的悲哀认命,有的则要奋起反击。于是,李悝、吴起、商鞅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主导变法图强的三季大戏。三个变法收获不同的结局,有成功有失败,然而,令人不寒而栗的是,那个变态的变法,竟然成功了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主持的变法运动历时十六年(1069 1085年),但主要举办还是集中在熙宁年间的熙宁二年至熙宁九年(1069 1076年)。在此期间,王安石在财政、经济、军事、官制、选举、教育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些改革,在时间上有早有晚,不是齐头并进;在内容上有多有少,不是平均分配。其着力多处,是在理财和整军。农业经济关系的改革,是 富国 的重点之一,在这方面先后推行了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改革商品货币关系,是 富国 的又一个重点,这方面先后推行了均输法、市易法、免行役法等。 强兵 在变法中的地位不亚于 富国 ,为此先后在军事领域实行了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此外,熙宁新政也涉及到科举与教育领域的改革。熙宁新政企图改变北宋中期以来国家积弱积贫、官场因循拖沓的现状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政治人物。他文治武功兼备,重视借鉴历代王朝兴亡盛衰的原由本末,勤政事,重德治,以儒家思想治国;他清除权臣,扭转错误的治国方向;他致力恢复经济与社会秩序,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发展经济;他注意整顿吏治,惩治贪污;他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消灭噶尔丹反叛势力,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并成功地实现中俄东端划界,奠定了今日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他重视文教,致力发展民族文化。在61年的政治生涯中,康熙帝以其坚韧不拔的努力,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从而使他跻身于中国历为优秀的帝王之列。
本书采用立体的方式讲读汉朝至唐朝的历史,即对一历史事件,从当时的经济、军事、科技、人口、地理乃至人心向背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有很多代表性的历史场景:地理地缘方面,比如李渊入关中以及侯景乱江南;军事革新方面,比如李世民的玄甲兵与金兀术的铁浮屠 作者采取风趣幽默、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为广大读者呈现出一个更加客观的,更加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