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入门:藏文》由格西格顿加措著
本书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关于比较历史研究的重要论文集。其中《论欧洲社会的比较历史研究》为马克·布洛赫史学著作中的名篇,是其全部著述中关于比较史学方法论的最集中的表述,其中提出的比较历史研究所运用的方法及遵循的基本原则,展示了他关于比较历史研究方法论的深思熟虑,被认为是关于“比较史学”的经典之作。另一篇《比较史研究中的法国与德国侍臣阶层问题》是布洛赫实践其比较史学研究理论的一个典例。前一篇讨论理论与原则,后一篇是实践其比较研究思想的具体研究案例。
《藏历·因明·文献研究》由黄明信著
本书从梁启超的早年学术启蒙入手,细致梳理其阅读经历,展现他如何通过广泛涉猎中西学问,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和思想风格。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梁启超在日本的学术探索和对佛教历史的深入研究,还探讨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创新与影响。作为一部集历史研究与文学分析于一体的著作,是著试图揭示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学术基础以及知识结构的一二侧面,为理解梁启超及其时代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资料。
公元十四世纪末达仓宗巴·班觉桑布所著《汉藏史集》内容广博,时间跨度较长,涉及地域广大,主要内容包括:瞻部洲大部分王统之提要、瞻部洲之地域及吐蕃历史上的氏族、印度王统、圣地于阗之王统、汉地之王统、木雅之王统、吐蕃之王统、茶叶和碗在吐蕃出现的故事、赤德祖赞及赤松德赞的历史、吐蕃医学的历史、吐蕃七良臣的事迹、刀剑在吐蕃传布的情况、茶叶的种类及鉴别好坏的知识、吐蕃地区驿站的设置及伯颜丞相的故事、桑哥丞相的故事、乌斯藏驿站支应办法、具吉祥萨迦世系简史、萨迦派各部弟子的历史、萨迦历任本钦和朗钦、夏鲁万户的历史、江孜法王的世系、达那宗巴的历史、南杰林巴家族的历史、达波噶举的历史、帕竹噶举的传承、帕竹万户的历任万户长、拉巴的教法传承、襄巴噶举的历史等。对研究西藏古代史,尤其是元、明时期断代
本书是“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丛书”中的一册,涉及课程标准中中国历史(古代史)模块。内容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设计20个左右的专题,每个专题从学术引领、微课设计、教学资源三个方面进行构建。以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教学导向,对历史课程标准进行专业解读,提升教师利用史料进行教学的能力。
辉格式的历史又称为“历史的辉格解释”,这一术语是由英国史学家巴特菲尔德首先创用的,它指的是19世纪初期,属于辉格党的一些历史学家从辉格党的利益出发,用历史作为工具来论证辉格党的政见,依照现在来解释过去和历史。《历史的辉格解释》1931年出版。作者指出,本书所讨论的是在许多历史学家中的一种倾向:他们站在新教徒和辉格党人一边进行写作,赞扬使他们成功的革命,强调在过去的某些进步原则,并写出即使不是颂扬今日也是对今日之认可的历史。作者认为,这种直接参照今日的观点和标准来进行选择和编织历史的方法,对于历史的理解是一种障碍。因为这意味着把某种原则和模式强加在历史之上,必定使写出的历史完美地会聚于今日。历史学家将很容易认为他在过去之中看到了今天,而他所研究的实际上却是一个与今日相比内涵完全不同的
《水经注》顾名思义,就是给《水经》做的注。那么,什么是《水经》呢?《水经》是一部专门记载我国江河水道的古书,分三卷,作者是谁已不可考。从内容来看,应该是新莽、东汉时人起草,以后又经多次修订,到魏、晋时才 写成,讲到的河流有一百三十七条,这当然很有价值。 但是,不足之处就是讲得太过简略,只说某条河源出何处,流经什么地方, 流进哪条河流。不是专门研究地理的人读起来,就像是“流水账”。 《水经》有时一句只有几个字,然而北魏后期的郦道元所作的《水经注》却用其几十倍甚或百倍的文字来记述。《水经》共一万多字,而《水经注》却达三十五万字之多,其内容包罗万象,极其广博,对江河湖泊、名岳峻峰、亭台楼阁、祠庙碑刻、道观精舍、方言异语、得名之由等都有详细记载,涉及地理学、地名学等诸多学科,是一部
本书所收论文大多能做到史论结合和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资料翔实,文笔流畅,论点鲜明,论证有力,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史学的记忆功能、认识功能、解释功能、借鉴功能和“预测”功能等,从而为中国史学建设,提供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