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年间》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胡绳早年的作品。它跳出了以时间顺序列举史实的传统体系,从皇权、官僚、军队、农民等角度,分析自秦朝到清末两千年间封建专制制度的建立、发展到崩溃的历史命运。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观点、通俗的语言使本书问世以来广受好评。 此外,本书新增《论鸦片战争 中国历史转变点的研究》《康有为与戊戌维新》等四篇附录,接续正文讲述中国由封建走向共和过程中的重要历史节点,更有助于读者观览中国历史全貌。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相信本书也能为读者总结这二千年历史中的经验,为读者启迪新知。
《历史不忍细看(精编版)》搜集大量被人遗忘、误读的历史资料,以通俗轻松的语言去讲解,以风趣幽默的说明来纠正。《历史不忍细看(精编版)》囊括了政治、军事、文化、人才等不同方面的隐秘奇闻。权利斗争很残酷而某些方面也很荒谬;才子佳人很浪漫但结局并没有传说的那样圆满;文人骚客,写得出好文章,也干得出争议事;市井轶闻,很奇葩,却也很真实。 多少年的旖旎与荒唐、残酷与深沉、哀怨与痴狂、压抑与放荡,集结成一部史,酝酿成一部书,呈送君前。
吕思勉先生说: 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了它,究竟有什么用处呢?这个问题,在略知学问的人,都会毫不迟疑地作答道: 历史是前车之鉴。 的确,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参照过去,了解当代,透视未来。基于此,编者以历史朝代的先后顺序为基点,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精选了吕思勉、张荫麟、傅斯年、缪凤林、金毓黻、吴晗等名家的文章,优中选优,提炼出阅读价值极高的篇章编成《跟大师悟历史:细说中国史》一书,原滋原味、简单明了地叙述了从夏商到清末的中国历史。我们读这些国学大师所讲的历史,不仅能够增加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我们的判断力,希望本书对读者朋友们能有所帮助。
赵汀阳2016年新著,以旋涡模式解释从商周至清末三千多年来中国的生长方式和游戏规则,解释为何古代中国并非扩张型帝国却能不断扩展。他认为其秘密在于,中国的扩展不是来自向外扩张行为的红利,而是来自外围竞争势力不断向心卷入旋涡核心的礼物。 哲学家立足存在论和博弈论,征引大量历史文献和历史研究成果,还原中国起源的 硬历史 ,步步紧追以中原为核心形成 中国旋涡 的四大动力根源:象形书写文字、庞大成熟的思想系统、周朝创制的天下体系、政治神学的雪球效应。 在大国复兴和新技术爆发的时代重新思考中国的起源和精神信仰,这是历史的遗产,也应是我们对未来的馈赠 用中国思想、中国话语和现代逻辑重建中国之主体性,或曰 神性 。
《司马迁的记忆之野》由刘勃著
话剧《茶馆》,老舍将清末民初老北京的社会剧变浓缩在一个茶馆之中,方寸之间铺陈出极大的戏剧冲突,寥寥数笔就勾勒了百姓和国家的命运。 历史上,从清初到新中国成立的三百多年间,茶馆无疑是老北京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它兼有社区活动中心、信息集散地、行会黑市交易所、商业娱乐中心等功能。 《清代旅蒙商述略》的作者秋原,有感于现今人们对于天桥、茶馆等“文化符号”越来越远的想象和误解,发挥其特有的语言天赋和历史嗅觉,从郭德纲的长篇单口相声《皮裤胡同凶宅奇案》切入,从 清代民间笔记等史料中发掘线索,辅以与艺人传人的深入访谈,用一贯严谨的态度、大量的细节,从野史传说中还原出清代到新中国成立前老北京茶馆的真实样貌, 描摹世态百相:既有皇族世家的斗争、没落旗兵的起起落落,也有底层草根的挣扎,个人的命运正可
《大宋病人》由韩福东著
这是一部谈论治史的学术著作,是作者应众多学者,尤其是青年学子的要求而写。 全书主体为治史方法论,但所述观点与方法并没有流于说教,而是一如作者之前的著作,文风朴实真诚,理论与事例相结合,活泼生动,夹叙夹议,令人既读来轻松,又深受启发。书中关于治学基本功、问题意识、如何写传记人物等见解,对于想投身于学术的人,会有深刻的指导作用。书中还有两篇作者新近撰写的专题研究文章,呼应了书中对治史方法的阐述,可谓优选的示例。 此书亦可视为作者的治学小传,从中可窥一代史学大家对学术传承的殷切期望。
本书比较完整地勾勒了大字报的兴起、泛滥直至衰落的过程,展现了中国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大字报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和文化现象,曾经盛行一时,对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字报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命运。虽然大字报已成了过眼烟云,但是,对其由盛而衰的过程作简单的回顾,应该说是有助于我们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曲折发展道路进行认真反思的。反思历史,是为了减少未来道路的曲折,这正是本书的目的所在。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极其辉煌的事迹和难以解释的谜团。许多历史人物或事件,由于资料匮乏,使人无法获取可靠的证据,因此有许多的秘密至今还深埋在历史的尘埃中。鉴于此,我们编写了这部《中国历史之谜》,它汇集了中华文明史上最匪夷所思、极具价值的谜团。探索这些问题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更是为了还原历史真相,使人们更清晰地看到历史演进的轨迹,为后世提供科学、客观的历史依据。
吕思勉所著《中国人读中国史--这个历史靠谱儿》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叙述从远古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历史大势、制度沿革、文化发展,终篇则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依归,不仅条理清晰、记述准确,而且处处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研究方法以及或综合或具体的识见,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一本优秀的中国历史普及读物。
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那些千古明君、霸主枭雄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其中的道理与我们今天的事业成功也息息相通。本书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总结出对我们今天成功相适应的规律和道理来,用古今的事例相互参照分析说明。 这不是一本历史研究著作,也不是一本文学传奇小说。这里面的内容参照了正史,也采用了不少精彩有趣的演义故事。它的每一个故事都回望历史却映照现实,它只是一本希望让你看了有所思、有所得的历史书。
历史是一条长河,一个个人物接续而出,恰似那长河中的一朵朵浪花。 这“浪花”中,既有贤明的君王,也有暴虐的昏君;既有赤胆忠心的文臣武将,也有祸国殃民的奸佞小人…… 从“女娲造人”的神话,到“大禹治水”“荆轲刺秦”,再到“项羽和刘邦的楚汉相争”“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每一段故事,都精彩纷呈;每一段故事,都是中华文明的源流;每一段故事,都融会着前人的智慧…… 这些故事,让你或爱或恨,或嗔或喜,更让你——没有翅膀,也可心生羽翼;身居斗室,也可视达千年! 10册《乐多多讲中国历史》,送给每一位青少年朋友。 本书讲述了明清时期的历史故事。
《汉藏史集:藏文》由[元]达仓巴·班觉桑布著
清季十年间,朝廷正以 的速度和广度推行全面改革,却恰于此时爆发了革命。这一历史大变局,留下了诸多疑问:在朝廷没有并无太多暴戾苛政的情形下,为何会发生革命?清朝何以骤然崩溃,革命何以轻易速成?改革开启后,一个 根本的问题,就是体制或结构及政治伦理是否改变、怎样改变及以何种速度改变。正是由于制度的困境,使自上而下的新政带有了“自毁”的意味,并 终不得不让位于自下而上的革命。
本书由作者将收集到的西藏地方近代史资料,通过整理编排而成。内容包括清朝政府对西藏的管理和改革措施、英俄对西藏的侵略活动和西藏人民的爱国反帝斗争、民国以来西藏与中央的关系、西藏近代史回忆文章、大事记等。
杨匏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家和革命活动家、首届中央监委副主席,华南地区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本书生动讲述了在纷繁复杂的时代洪流中,杨匏安是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化作自身坚贞不屈精神品质,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非凡历程;详细介绍了在特别严峻的恶劣环境中,杨匏安积极投身革命,探索开拓纪检监察工作,为理想矢志奋斗的感人事迹。在短暂而光辉的革命生涯中,无论身处何种境况,杨匏安始终赤胆忠心、清廉自守,展现出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公忠不忘、至死不渝的革命气节和大无畏精神。
书中涉及的牧区衣食住行、行为规范、讲法修习、风土习俗、饰品、缘起、文化、娱乐、寺院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犹如浩瀚的海洋。内容广博又不失条理,要点突出而表述清晰,用词悦耳且不失语义,看似形散而神不散的文字表达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不仅如此,本书还更利于牧人们系统、全面地了解牧区知识。对于生长在农区或是城市的人们,此书犹如黑暗中的明灯,定会闪耀智慧的光芒。不仅能够启发人们意识到美味佳肴和华丽服饰无不来源于牧人,而且能够激发人们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