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西汉与后世定型的“一家一姓”的朝代不一样。它不仅是一个朝代,更是中国儒家文化首次实现立法的新阶段。同时,西汉也是一个迷信天人感应的时代,在不到两百年的历史中,充斥着谶纬之学。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灾异变化、祥瑞谴告就与现实紧密相连。 生于西汉末年的王莽,幼年丧父,并没有得到作为外戚家族成员的优待。他从一介儒生,以其周全的为人处世之道,一跃成为家族寄予厚望的后起之秀。他借助“祥瑞”之说,重返朝堂;又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步步高升,最终合法建立了新朝。那他又是如何在短短的十五年里,就从“天下归心”的“哲人王”成为了一个“天人共弃”的篡汉者? 面对日益严峻的政治合法性危机,儒家理论的实践者王莽勤劳王事,建辟雍、制礼乐,恢复井田,赢得了同时代其他儒士的认可。那么王莽称帝的真正动力又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嬴政和汉帝国的创建者刘邦,像是隔代的两位开国君主,其实仅相差三岁,他们都是从战国衰世走出来的同一代人。秦始皇驾崩时,刘邦四十七岁,从泗水亭长任上起兵反秦,开启了他的传奇大业。本书从指出人们的历史错觉入手,以历史学家最为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秦帝国崩溃的经过,以及刘邦、项羽等英雄豪杰崛起的历程。对于秦,近五十年来有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包括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和大批秦简的出土,刷新了我们对秦帝国和秦始皇的认识。本书是第一部叙述体的史学作品,将史书的记载与文物简牍、实地考察相结合,全新讲述秦帝国的始末。《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楚亡:从项羽到韩信》前后相继,生动而又扎实可信地讲述从秦亡到汉兴的历史,既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更是新颖脱俗的历史著作。这两部书,也是作者向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 中国的历史 系列 秦汉帝国 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鹤间和幸撰写,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王子今教授推荐,作者通过文献辨析和实地勘察重新构建了秦汉四百年的兴衰史,分析了小秦、小汉通过与其他地域集团的冲突发展、壮大,兼并其他各国,*终开创秦汉帝国的历史过程。本书特别侧重了东亚之中的中国、日本的视角。秦汉时期的日本列岛社会与中国相比的话是相当落后的,这是当时的事
秦汉之际的短短二十年,风云际会,英雄辈出。楚汉争霸,刘邦胜出,由此开启两汉四百年的历史。但在刘邦称帝的几年中,君臣矛盾升级,匈奴南下觊觎,吕氏专权跋扈,宗室蠢蠢欲动,直至代王刘恒入继大统,汉朝才从兴起逐渐走向兴盛。本书是历史学家李开元先生历史叙事三部曲的终结篇。多年来,李先生始终坚持踏访历史现场,始终坚持讲述历史故事。在李先生的讲述中,秦汉之际那段历史,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生动活泼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司马迁《史记》写下了楚汉之争的千古绝唱。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到列国争雄,再到统一于汉,仅仅八年。项羽随叔父项梁在会稽起兵时二十四岁,到乌江自刎年仅三十一岁。八年间,一幕幕历史大戏可歌可泣,经历了秦崩、楚亡、汉兴一系列重大转折,终于使五百余年来的混战征伐归于安定,中国历史迎来西汉的全盛时代。历史学家李开元在研究、细读这段历史的过程中,结合文献史籍、出土文物,并实地踏查地上遗迹,揭示了一系列未解之谜,如项羽奇袭彭城的路线,刘邦离间楚国的真相,垓下之战前的“陈下之战”等。书中还描绘出众多英雄豪杰卓尔不群的面目,像以一人之力转动大局的韩信、张良、陈平,接续战国纵横家余绪的郦食其、随何、侯公等。作者对史书记述的辨正和还原,尽可能地丰富了那段历史,使楚汉相争这出大戏
说:“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汉武帝作为中国历史上蕞杰出的君王之一,在位五十四年,可以用“内强皇权,外服四夷,迷信神仙,晚年改辙”这十六个字来概括。 汉武帝既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他奠定了中华2000年的帝制格局,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国崛起,也差点将汉王朝推至崩溃的边缘。赞之者称其为圣王,毁之者贬其为暴君。本书通过三个时代的三位史学家的视角,重现了一个立体的汉武帝。
司马迁《史记》写下了楚汉之争的千古 唱。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到列国争雄,再到统一于汉,仅仅八年。项羽随叔父项梁在会稽起兵时二十四岁,到乌江自刎年仅三十一岁。八年间,一幕幕历史大戏可歌可泣,经历了秦崩、楚亡、汉兴一系列重大转折,终于使五百余年来的混战征伐归于安定,中国历史迎来西汉的全盛时代。 历史学家李开元在研究、细读这段历史的过程中,结合文献史籍、出土文物,并实地踏查地上遗迹,揭示了一系列未解之谜,如项羽奇袭彭城的路线,刘邦离间楚国的真相,垓下之战前的“陈下之战”等。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中还描绘出众多英雄豪杰卓尔不群的面目,像以一人之力转动大局的韩信、张良、陈平,接续战国纵横家余绪的郦食其、随何、侯公等。作者对史书记述的辨正和还原,尽可能地丰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的《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是2000年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 (项目编号:00BZS009)的最终成果。结项鉴定等级 优秀 。出版后,《文摘报》2007年10月21日发表书讯,《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通讯》2007年(总第36期)发表书讯,《中国文物报》2008年1月16日4版发表孙闻博书评《领域开拓与史料发掘 读〈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科学时报》2008年3月13日 读书周刊 B3发表李迎春书评《透过生态史看秦汉》;2008年6月被评为 2007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 ,2009年9月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此次增订,补充了初版后新的若干研究收获。增列的部分,有第二部分 秦汉时期气候变迁 中的 5.河西汉简气候史料解读 ;第三部分 秦汉时期水资源考察 中的 7.秦汉关中水利经营模式在北
本书汇集了林剑鸣一生的学术精华,详细地论述了中国封面社会前期发展阶段秦与两汉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及中外大交流的情况。
本书原稿是贝德士在哈佛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时的毕业论文。简述了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期间有利于中央权力集中的基本条件,指出秦国能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的原因;有选择性地考察增进帝国非凡稳定性的、持久却步履蹒跚式的调整和制度建设。对上述问题的解释,源自于对秦始皇中央集权胜利的认真研究。秦始皇以 焚书 和修筑长城为世人所周知。随着秦始皇的驾崩,秦王朝崩解。汉朝在民间动乱中兴起,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起经过改良的帝国体制:在朝代更替下,制度建设经历慧帝、吕后、文帝、景帝的兴衰变迁,*后到令人钦佩的汉武帝的统治。在此期间,中华帝国形成持久不朽的特性。在近代世界、甚至一般历史意义上,中国国家制度的连续性独一无二。这种连续性优于其他文明古国。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11年,在很多方面,中国的政治
《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为讲谈社学术文库·中国史系列的一种,由著名历史学家西嶋定生先生撰写,主要是对秦汉帝国的历史事实进行简明扼要的叙述和简要评论,作者在秦汉史领域功力深厚,著述等身,这部著作因此而成为一部“大家小书”,也是“深入浅出”式的经典。西嶋定生以其“东亚册封体制”理论受到东亚史学界的极高尊敬,而这部《秦汉帝国》则让读者看到他另外一种史学境界。
作者从汉代考古文物入手,选取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吉尼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 A)等馆藏文物,以及出土于中国本土的近百件重要文物,用文物说话,以中国*个封建王朝的断代史为叙述对象,采用 日常生活 这一独特的论述视角,从微观层面对一个历史时期宏大的历史景观进行了生动而真实的描绘。全书从汉代的历史语境出发,内容涉及政体、社会阶层、政府权力、军事、文学艺术创作、宗教与权力的关系、长安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生活、经济与贸易、农民及其耕作、手工业及工业技术。区别于其他汉学家对秦汉历史的研究,本书*特色的一方面是它的研究视角新颖,另一方面是对城市以及城市及乡村中人的社会活动的关注。
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制国家,然而其暴政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的苦难,终于被农民起义的 熊熊烈火 所埋葬。 秦王朝被推翻后,项羽、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数年战争,史称 楚汉相争 。在这几年之中,项羽由强到弱,*终被迫自刎乌江。至此,我国进入了西汉王朝的统治。
草根历史学家飘雪楼主白话正说大汉帝国兴衰史!全景再现中国争议王朝的兴衰与没落! 《历史新阅读丛书:汉朝那些事儿(第8卷 大结局)》讲述平民眼中的大汉帝国四百年兴衰史! 外戚专权、宦官干政、党锢之祸、黄巾之乱 《历史新阅读丛书:汉朝那些事儿(第8卷 大结局)》系列上演大结局,一个时代终将落幕!
《秦法之变》是秦汉史研究学者黄中业的代表作。本书从秦国法制建设的角度对商鞅变法以来的秦进行了考察和详述,是该领域研究绕不过去的话题。 七国称雄中其他六国变法高潮后成果得而复失,唯有秦国变法*为彻底,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的变法改制,不仅使秦国富民强,进而建立了历史上*个中央集权制国家,而且其建立的法律体制,在后来的统治中无不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后世的法律体系也无不受秦法的影响。此书从历史的角度介绍商鞅的 改法为律 ,从秦法建立之初谈起,论及指导思想及法治理论,进而探讨了秦国的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立法及其他法律等,为我们了解法制形成之初的原始形态提供了范本。
《后汉书辞典》是一部专书辞典,为“二十五史辞典丛书”之一。编写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阅读《后汉书》提供方便。 今本《后汉书》一百二十卷,其中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为南朝宋范晔撰;八志三十卷,为晋司马彪撰。由于本纪和列传中某些内容较多的篇章,又分为上下卷,实际上该书是一百三十卷。《后汉书》记事,上起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下讫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延康元年),共计一百九十六年史事。 范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生于公元398年(晋安帝隆安二年),卒于公元446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年四十八岁。范晔出身官僚世家。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父范泰,任宋侍中。晔因出继给堂伯范弘之,袭封武兴县侯。后历官彭城王刘义康的参军、新蔡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宋文帝元嘉元年(424
序言 文学比历史更真实? 第一章 大将韩信 一 本是王孙 二 胯下之辱有兵法 三 韩信保卫项羽 四 张良求得汉中 五 国士无双 六 萧何截贤追韩信 七 汉中对 八 田荣反楚 九 汉中的地形交通 十 章邯看走了眼 十一 明出子午,暗度陈仓 第二章 彭城大战 一 韩王郑昌 ........................ 司马迁《史记》写下了楚汉之争的千古绝唱。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到列国争雄,再到统一于汉,仅仅八年。项羽随叔父项梁在会稽起兵时二十四岁,到乌江自刎年仅三十一岁。八年间,一幕幕历史大戏可歌可泣,经历了秦崩、楚亡、汉兴一系列重大转折,终于使五百余年来的混战征伐归于安定,中国历史迎来西汉的全盛时代。 历史学家李开元在研究、细读这段历史的过程中,结合文献史籍、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