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秦代是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时代,秦代也是饱受诟病的时代,秦二世而亡的故事也让人扼腕不已。作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和思考,更多镶嵌在一些似乎可有可无的细节品读中。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每一份内心的悸动,都被放在了历史的显微镜下,成就了既真实而又至为合理的过往人生。 本书编《王者心经:深渊里的凝视与救赎》,关注一代代秦王的或成或败,倾意于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关捩,如同在潮涌中捡拾朵朵浪花,揭示历史的起承转合;第二编《将相世家:功名里的精神与器宇》,对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投之以现代的同情与理解,以一种熨帖人心的方式,从细节层面观照与思考其行为与命运;第三编《诸子文人:骨子里的任性与坚守》,在具体境遇中理解每个人物可能的定位;第四编《社会人情
秦始皇巡游南方时病死沙丘,秘不发丧。胡亥得赵高、李斯之助,矫诏即位,却登基不过三年便身死国亡。这段载于《史记》、流传千年的史实,近来竟因西汉竹书《赵正书》的出土而备受质疑。 辛德勇教授从解析《赵正书》的形制入手,通过对读《史记》与《赵正书》,一方面论证了《史记》等传世文献的信实性,另一方面则揭示了《赵正书》作为小说的性质,进而重新定义了汉代及其以前的“小说家”。与此同时,本书展现了以“焚书坑儒”而留下千古骂名的秦始皇,其重视儒生与儒学的一个侧面,梳理了这天下第一位皇帝的姓、氏与名,破解了某种程度上决定秦朝命运的宦官赵高的身份之谜……在提出并解决了一系列常人习焉不察的“小问题”之后,秦王朝波澜壮阔又众说纷纭的兴亡大历史随之露出了真容。
本书系钱穆先生于北京大学所讲秦汉史之讲义。主要论述秦汉时期的学术、政治及社会经济情况。书中对秦汉博士官制、家言与官学、封建与郡县制度、朝廷对匈奴之态度、汉武重农轻商之经济政策等内容进行深入讨论,是关于秦汉时期历史的一本重要论著。
序言 文学比历史更真实? 第一章 大将韩信 一 本是王孙 二 胯下之辱有兵法 三 韩信保卫项羽 四 张良求得汉中 五 国士无双 六 萧何截贤追韩信 七 汉中对 八 田荣反楚 九 汉中的地形交通 十 章邯看走了眼 十一 明出子午,暗度陈仓 第二章 彭城大战 一 韩王郑昌 ........................ 司马迁《史记》写下了楚汉之争的千古绝唱。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到列国争雄,再到统一于汉,仅仅八年。项羽随叔父项梁在会稽起兵时二十四岁,到乌江自刎年仅三十一岁。八年间,一幕幕历史大戏可歌可泣,经历了秦崩、楚亡、汉兴一系列重大转折,终于使五百余年来的混战征伐归于安定,中国历史迎来西汉的全盛时代。 历史学家李开元在研究、细读这段历史的过程中,结合文献史籍、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