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专著,是万绳楠先生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成果之一。 全书共分为十六章,主要对建安时期北方的变革、诸葛亮的 治实 精神、孙吴的治国之道、曹魏政局的变化与西晋的统一、世族统治下的西晋、南朝时期历史的变化与发展、北朝时期北方各族的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进步等内容进行了严谨而系统的论述。 此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力求得到一个接近科学的解释,各章节以论为主,力求言之有理、有据,不重复众所熟知的东西,不作如同教材一类的叙述,并保持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为相关史学研究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中国学术编年》是迄今为止学术界以编年的形式首次对中国历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综合性的系统梳理、还原和重建,是一部力图站在21世纪新的学术制高点上全面综合与总结以往学术成果的集成性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编年》的出版不仅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的文化积累,它的编撰代表着一代学人的学术思考与总结,而且对21世纪国学的研究与复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学术编年》的出版,中国学术史的叙述,次不再局限于中原文化的中心论、不再局限主流阶层的官方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思想史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近代以来几成范型的哲学史的学术史模式。《编年》吸收了*的史学方法论的成果,明确提出,华夏文化孕育于中国文化之母体,受到多元民族与区域文化的滋养而走向独立与兴盛,并在不同时期
《两晋南北朝史》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代表性著作“四部断代史”第三部。本书上承《秦汉史》,下接《隋唐五代史》,共二十四章120余万字。上部分纵向讲朝代 低,下半部分横向讲两晋南北朝社会经济、文化 等。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 一段漫长、混乱而无序的时期,因此也是一段极难叙述清楚的历史,吕思勉先生取材自传统的\\\"二史八书、《资治通鉴》\\\"等正史资料,还旁征博引同时代相关的学术论著和出土的材料,并以史学家通贯的格局,索隐钩沉,纵横开阖,拆解纷乱如麻的两晋南北朝史。本书1948年出版,畅销近百年,经历时间的考验,依然是当代全面了解两晋南北朝的 书目,对当代读者学习两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均有重要参考意义。
西魏一代虽历时短暂,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占据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然而,不仅魏收《魏书》以东魏为正统而不书西魏史事,就连成书于唐代的《北史》,在谋篇布局时也未尝予以正视。时至清代乾嘉时期,南康人谢启昆在对此类措置深致不满之余,转而遥承魏澹《魏书》之成例,秉持西魏乃正统所在之立场,主持编纂了《西魏书》。《西魏书》作为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从孝武帝入关到宇文觉篡位这短短二十余年的史事,凡计二十四卷,内分本纪一、表三(封爵、大事、异域)、考四(纪象、仪制、地域、百官)、列传十二、载记一。综观全书,不但史法义理迥异于魏收《魏书》,且其《封爵》《大事》诸表,又足补前史所未备。对于《西魏书》,目前学界研究仅朱仲玉《试论谢启昆 》一文而已,故有必要加以整理出版。本次整理,对《西魏书》进行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