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还有比曹操更家喻户晓的人物吗?但是,你真的了解曹操吗?作者连清川想要重新解读的,正是曹操这个 熟悉的陌生人 。本书是一部历史非虚构作品,书写的主题为 历史中的曹操 。作者试图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的深入研究和对相关文献的解读,在历史学基础上,运用文学的语言和想象力,还原作为历史人物的曹操更加复杂、生动,不为人知的一面。连清川不仅关注曹操作为一代传奇人物的辉煌胜利,更着重描绘了曹操在追求理想、实现抱负过程中遭遇的挫折与失败。在这本书中,曹操不再是单一的 恶人 或 英雄 形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矛盾的立体人物。
两晋是黑暗、屈辱、不幸的朝代?晋朝如何突破二世而亡的历史瓶颈期?皇室与士族共治秩序的产生,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 这是一本完整的两晋政治史读物,全面揭示了两晋兴衰背后的深层次治理逻辑与历史因果,多角度透视了晋王朝的困境。书中从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出发,结合人物个案和家族研究,剖析了导致晋王朝衰败的死结现象,并关联东汉与三国时代的历史经验,指出北朝、隋唐兴起背后的机理,揭示晋朝在中国历史上两次绝无仅有的价值。本书以简明晓畅的文字勾勒出两晋历史演变的线索,为普通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入门指要。
何兹全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其首倡的 汉魏之际封建说 影响深远。本书借助人们熟知的历史故事和喜爱的形式,力求接近历史真实。为提高可读性,本书精心穿插大量三国史插图,包括陶器、拓片、图画、书法等,兼有金圣叹批注《绣像三国志演义》中的部分绣像,各类图片并举,相得益彰。将多姿多彩的历史呈现给更广大的读者,正符合何先生将历史融进广大民众的诚挚心愿。希望广大读者悠游三国,在跌宕起伏中感受历史,在图文并茂中领略大师风采。
夏国是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南迁匈奴的一支 铁弗匈奴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强盛时期所领有的地区大致相当于今陕西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内蒙古中部一带。自407年建立政权至431年赫连定被吐谷浑所擒,存在了大约25年时间。本书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历史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对夏国的历史做一全面、系统的探讨。全书共分六章。分别从铁弗匈奴的形成及其早期活动,夏政权的建立及其发展,夏国的衰弱及其历史影响,夏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夏国的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都城统万城的研究六个方面论述。
本书是一部全面探讨魏晋清谈历史进程的著作。书中以时间为轴,以近两百位魏晋名士为线索,追溯清谈的源流,重新界定清谈内涵,立体呈现属于魏晋清谈的两百多年壮阔历史。作者从《世说新语》《晋书》等史书、笔记中钩沉,畅谈嵇康、王羲之、谢安等魏晋名士的清谈事迹,全面回答了魏晋清谈谈什么、怎么谈、在哪里谈、与谁谈等问题,覆盖玄谈、雅谈、美论、正论、人物评论和佛教清谈等方方面面。全书生动展现了魏晋清谈的鲜活场景,拓展了魏晋清谈的研究空间。
本书系中国台湾著名学者刘淑芬先生重要的学术著作之一。本书是在原书基础上的一次重要修订。作者首先以六朝建康城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建康城的经济、社会、城市空间、居民、寺院等,并对比与洛阳城的差异,进而研究六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中古都城坊制,是一部研究六朝都城史和城市史的力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代序:读常见书与用新资料1、六朝文献考证,如《宋书州郡志》、《南齐书州郡志》、隋炀帝墓志、曹操高陵文物等2、六朝文献导读,如六朝通鉴博议、世说新语、颜氏家训、荆楚岁时记、谢朓金陵诗、刘禹锡金陵诗等3、六朝著作评介,如诸葛亮评传、拓跋宏评传、六朝艺术、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等4、六朝著作序言,如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汉唐地理志考校、六朝建康历史地理及信息化研究、东晋南朝墓志研究、六朝江东佛教地理研究、萧梁政治制度考论稿、魏晋南北朝关中郡姓研究、六朝设计史、探寻臧质城、东晋门阀领袖传等附录:三栖四喜斋之书事
本书为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2016至2020年举办的 六朝历史与考古青年学者交流会 (共计七次)会议论文集萃。论文作者以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京都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龙谷大学、江苏省社科院、南京博物院、名古屋博物馆等海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为主。论文内容,以六朝历史与考古的学科交叉为主要特征,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城市、器物、丧葬等领域,研究视角多样,并尽可能地对既有学术理论与研究范式进行了反思与突破,是体现目前六朝史、六朝考古研究最新前沿方向的成果集结。
《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 前四史 。《三国志》共六十五卷,由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撰写,他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生动的三国人物肖像图。 《三国志精选新绎》选取《三国志》中主要人物纪传四十五篇,以人物为中心,按三国鼎立形成的历史演进分为六编,讲述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曹刘孙三家的兴起、魏蜀吴三国名臣武将和一统三国的人物。通过剖析代表性人物的人生经历,展示三国兴衰史以及背后的历史观和历史发展规律,史料丰富,思想性强。同时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三国时期风云人物的智慧谋略,以及历史经验与教训。
本文集标题中的 都城圈 与 都城圈社会 这两个概念,对很多读者来说也许还比较陌生。置于文集首篇的中村圭尔先生的《魏晋南北朝都城研究的另一种可能性》,所述内容事实上可以成为本文集的总论。中村先生在文中回顾了日本史学界关于魏晋南北朝都城的研究历程,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从而借助考古学界首唱的 都城圈 概念,结合历史学的研究,提出了 都城圈社会 这个新的概念,并将之视为魏晋南北朝都城研究的 另一种可能 。这里,拟在中村先生论文的基础上,对 都城圈 及 都城圈社会 这两个概念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由于考古资料及历史文献对都城的偏重,历代王朝的都城是城市考古和城市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以都城为舞台上演的各种悲喜剧,又是广义历史学及文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对象,其重要性不待赘言。 然而,既往的考古
暂无内容简介。。。。。。
在中国历 ,还有比曹操 家喻户晓的人物吗?但是,你真的了解曹操吗?作者连清川想要重新解读的,正是曹操这个“熟悉的陌生人”。本书是一部历史非虚构作品,书写的主题为“历史中的曹操”。作者试图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的深入研究和对相关文献的解读,在历史学基础上,运用文学的语言和想象力,还原作为历史人物的曹操 加复杂、生动,不为人知的一面。连清川不仅关注曹操作为一代传奇人物的辉煌胜利, 着重描绘了曹操在追求理想、实现抱负过程中遭遇的挫折与失败。在这本书中,曹操不再是单一的“恶人”或“英雄”形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矛盾的立体人物。
本书收录笔者近十年来关于六朝史研究的论文,尝试从另一个角度探索此一时的面貌,分为建康城、社会与经济、中古都城坊制三篇,各篇章之间的关联,正可显示这些年来思路的轨迹。上篇诸文是有关建康城市史的论文,“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建康作为六朝的都城,所有重要的政治事件都以此地为舞台而逐一开展;它同时也是当时的经济与文化中心,在六朝有限的文献记载里,十之皆集中于此。又,建康城随着六朝政权的兴盛而与之共繁荣,也由于其政权的衰落而告倾圮。因此,建康城市史实可视为一简略的六朝史。中篇系六朝史的区域研究,分别探讨浙东地区和交、广地区;另一方面,它也和上篇《六朝建康的经济基础》相呼应,是更进一步讨论六朝政权倚重的财赋重地之一浙东地区的经济与社会,以及掌握六朝对外贸易的交、广二州。下篇讨论中古
三国,中国历 精彩莫测、 启发性的时代之一。《寻真三国:战争、生活与人物》为香港大学博士、历史学者陈万雄重走三国兵争故地,“在场”感还原三国时代脉络与真相的图文力作。 《寻真三国》以战役为编撰主线,沿“群雄竞起”“转折之战”“三强鼎立”“再造一统”四大篇章展开叙述,穿插以“神仙思想与 兴起”“曹氏与邺城”“真假赤壁”“金牛古道与沿线要塞”等22大亮点专题,采用多达490张实景照片、50幅示意地图 、34个知识图表,立体呈现和解析了烽火三国的战史权斗、地缘密码、世变人心、经济文化……陈万雄博士不但精研三国历史多年, 游走神州数十载,搜集和拍摄了大量与三国历史、社会、文化相关的证据与图像。《寻真三国》便融合了其对正史资料的研究,对文物、民俗、诗画文学的爬梳,对历史现场的实地勘察,并辅以图文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