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隐娘身处的时代与周遭具体如何? 诸侯割据怎样促成了大唐帝国的重建并走向了自身的终结? 作者于盘根错节之中抽丝剥笋,给人以读推理小说的奇妙感 安史之乱 无疑是中国中古史上的大事关键,但相对于其重要性,既往的研究却还远远不够。本书从政治地理学切入,通过对唐代后半期 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之一 藩镇的实证性考 察,对唐帝国得以成功度过 安史之乱 这一中古史上之剧变,并在由此创发的新兴的藩镇体制下,重建其政治权威与统治力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古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本书 竭泽而渔 的广收史料,通过合理的考证分析,将五代十国时期到宋初的贡举制度、选官制度、考课制度、职官制度、殿阁制度、起居制度、史馆制度、军事制度等内容进行通贯式的排比整理,找出了各种制度的演变过程,为世人研究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及社会面貌提供了可贵的范本。
《闽国》 本书是薛爱华ZUI早出版的一部汉学专著。闽国(据有今福建省之地)是 五代十国 中的十国之一。从古至今专题研究这个时期的著作并不多,本书可以说是现代学者*部全面研究闽国史的专著,至今在学术界仍有影响。 本书以 10世纪时中国东南沿海的闽国为研究主题,全书采用大历史的视角,从自然环境切入,介绍了闽国的政府和政治结构、编年史、经济、艺术、信仰等诸多方面,不是单纯的闽国政治史,而是社会史、文化史、经济史的结合。在五代十国中,闽国既不强大也不显眼,但在闽地的开发和文化发展史上,闽国的历史无疑是其中ZUI闪耀的篇章,也是我们了解五代十国史的一扇窗口。 《珠崖》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富有浓厚南方色彩的海南岛,着重描述海南岛的开发历史,是关于这一地理区域的专题研究。全书共分五章,分别从历史、自然
本书是一部以大唐宫廷制度及宫廷日常生活等为内容的著作。以时间顺序为纲,以唐代的各位皇帝为中心,详细记录了他们各自的家庭关系以及唐代的宫廷典章制度及相关礼仪等内容。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大唐宫廷的生活百态,本书视野开阔,文图并茂;文风简洁明快,语言通俗易懂,是当世书写大唐宫廷史为数不多的大众普及性著作。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 隋唐 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一般教科书对隋代的历史总是匆匆带过。气贺泽先生对于隋朝的历史,则颇为重视,有些看法颇为新颖。作者特别肯定隋朝初年在制度建设上的成就,认为高熲、苏威几个人合作,短短几年时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变革,从而奠定了隋朝开皇之治的基础。作者特别强调佛教对于巩固隋朝统治的意义。就全书的侧重点而言,作者对于贞观之治评价不高,论述简略;对于武则天的
世人皆知隋唐是两个统一的民族融合的朝代,这个统一的基础,可追溯其精神来源,那便是北朝文明。统一和多民族是北朝文明两个*重要的因素,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甚至远来的西域诸国人,全部自称属于华夏民族,*终融入汉文化中,统一已由汉族的观念升华为各族的共识与政治目标。可以说,没有北朝,便不会有一个多民族的开放统一的隋唐,也不会出现盛唐。 本书以近年来出土的有关北朝到唐代的考古资料为主,结合文献及遗迹,讲述了山西北朝向唐代演变的文明发展历程,语言生动,图片精美,力图以具体的实物展示唐代社会与北朝社会的密切联系,是有关山西北朝向大唐发展的*研究成果。
隋炀帝作为君王,公认为是中国历*荒淫无度的昏君、暴君,但在诗歌方面却多有创举。其制新乐府,为诗歌格律化的成书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拓展了诗歌题材,欺负了盛唐边塞诗的先声。他的诗歌融合了南北诗风,促进了诗歌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隋代诗坛的领袖。本书主要介绍了他的诗歌成就。
《隋唐五代史》为吕思勉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最后一部,也是撰写时间最长的一部,抗战胜利后动笔,直至1953年完稿。1957年列入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计划,但在审读校样期间,吕思勉先生病逝,至1959年9月方出版。由于历史原因,初版做了部分删改。1984年上海古籍重出,部分作了恢复。今本拟依中华书局初版校订,恢复原来23章的设定,第1-14章列为上册,主要是政治史,包括王朝盛衰及历史事件等;下册第15-23章,主要是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情况。全面反映了隋唐五代时期的历史风貌。
《唐宋历史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以关于唐宋历史的专题研究与评论为特色,主要刊发问题导向的关于唐宋历史专题研究论文,以及以梳理唐宋研究学术史为目的的专题述评和书评。文章类别包括论文、书评、序跋、读史札记等。
《唐史解读》主要参考“二十五史”中的《旧唐书》和《新唐书》。有唐一代,自618年建国,至907年灭亡,历时290年,其影响所及,旁及周边国家,左右中国后世。《旧唐书》为五后代晋刘昫等撰,是现存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为区别于后者,才改称《旧唐书》。新、旧唐书特派员有优略,彼此不能相互取你,只可相互补充,因此后世二者并行。 《新唐书》与《旧唐书》相较,自有其优点。用宋人表奏的原话说,就是“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也就是说,《新唐书》的史料比《旧唐书》有所增加,叙事详尽,克服了《旧唐书》前密后疏的缺点,而文字又很简洁。
“东亚”正如“亚洲”一样,是一种来自外部建构的概念,中国古代与“东亚”概念最为接近的一个词是“海东”。大唐作为一个巨型政治体,其与周边世界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和多元复杂的政治关系构成了半部全球史。处于极东位置的东亚诸国,背靠地球上面积优选的海洋,其主要甚至专享的面向就是唐朝,这就构成了唐朝与东亚的关系。
1933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天之子李世民》,开西方世界唐太宗李世民学术型传记之先河。费子智用优美的英伦传记笔调描述了伟大帝王李世民的传奇一生,以及他的性格、生活与文治武功。同时,他将李世民及新生的唐王朝置于六世纪晚期至七世纪早期欧亚大陆社会、政治、军事、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大脉络下,用比较史学的视域,讲述了包括汜水之战在内的统一战争、玄武门之变、改革文官制度、太子李承乾的悲剧等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将李世民定义为一位屹立于欧亚大陆的伟大帝王,也盛赞了其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重建大一统的政治秩序、拯救东亚文明于崩溃和毁灭的边缘,并在远东地区保存和传播“世界历史上伟大的”中华文明之功绩。
......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 隋唐 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一般教科书对隋代的历史总是匆匆带过。气贺泽先生对于隋朝的历史,则颇为重视,有些看法颇为新颖。作者特别肯定隋朝初年在制度建设上的成就,认为高熲、苏威几个人合作,短短几年时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变革,从而奠定了隋朝开皇之治的基础。作者特别强调佛教对于巩固隋朝统治的意义。就全书的侧重点而言,作者对于贞观之治评价不高,论述简略;对于武则天的
安史之乱表面看是唐玄宗用人失误的结果,背后却有着统治者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本书着重勾勒了玄宗平衡政策下,杨国忠、李林甫、安禄山、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等著名人物的命运浮沉。特别对玄宗和肃宗不可调和矛盾的根源与影响,做了条分缕析的分析。翻开此书,告诉你大唐盛世为何会出现断崖式衰败?
作者在唐代文献梳爬多年,披沙沥金,所见既博,思路亦审慎独到。留心注目于不易为人察觉之微末,结合*文献发现,或考辨真伪,或评赏诗文,或点评专著,或商榷观点,无不言而有征。书中评骘人物,揆之以情,衡之以理,允称通达;论述诗歌之演化、传说之流衍,抽丝剥茧,至乃有推理破案之妙趣。 本书为读者还原出一幅唐代诗文长卷,亦为有意向学者指点入门通途,字里行间可见作者治学的苦功与乐趣。
许序雅著的《唐代丝绸之路与中亚史地丛考--以唐代文献为研究中心(欧亚备要)》是在博士论文(1998年11月通过答辩)基础上修改而成,被列为浙江省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本书是对唐代文献相关记载的系统研究,这在学术界是 次。全书分为四章,每章论题各有侧重,分别以唐代文献(《大唐西域记》、《新唐书·地理志》、《新唐书·西域传》和《册府元龟》)为中心。本书的主要贡献在于作者发现唐人所记干泉、白水城、恭御城、笯 赤建城、米国都城的方位有疑问,不能与阿拉伯一伊斯兰舆地文献所记相勘合;唐人把曹国(西曹)与东曹(苏对沙那)相混淆;唐人对中亚伊斯兰化进程并不了解;唐人所记中亚诸城道里有许多讹误;8世纪后期开始,随着西域东部地区政治形势的变化,丝绸之路(中国段)走向发生变化,唐人西去东归之路与中亚诸胡东来之路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