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本书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 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 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 ,主要阐述了面对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 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 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民国的事,不是一个所谓中心思想或一个道德观念可以包容的,理论更是说给无信的人,与对囚人说理无异。 《疲劳的颜色》借由对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大转型这段历史的梳理,窥见传统文人、武人、乡绅、旧式官僚等你各色人等在时代变局中的身份与思想的转换,深入历史发生的情境解析清末民初 立宪 之时代精神的嬗变过程,呈现中国政治文明更生之艰难与反复。孙德鹏在书里说道: 历史是什么?是时间的味道,是寻求趣味的本能,是敏感者的梦忆。 《疲劳的颜色》正是他对民国历史的一场梦忆,梦里有袁世凯、民国军阀、宪政补丁沈玄庐、周作人、康有为等人物,借此,他从比较深的层次探讨了民国史时期宪政史的发展和思潮的变动。
这本《中国近代史》作为高等院校的历史教材,从1977年初版至今,先后经过三次修订,累计印行100余万册,在高等院校的历史教学和广大读者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对于编著者来说,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说是鼓励,因为编著者的劳动,通过教学实践和读者的检验,得到了公众的承认;说是鞭策,因为编著者感到书中还有不少缺陷,需要改进。鉴于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进展,这部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客观实际情况的需要,因此决定再作一次修订。这次修订,大体上是在保持原来框架的基础上,对某些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适当简化了对若干历史事件历史过程的叙述;充实了一些社会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对清朝统治集团的活动和变化情况,也略有增加。同时改正了某些史实错误,吸收了一些新的研究成
阿美士德使团访华是一个值得后世慢慢玩味的历史事件。在英国人看来,欠缺外交风度的满清皇帝和官员们表现出的蛮横和固执接近辜负了英国政府的好意。而在中国官方眼中,这是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因为他们捍卫了帝国的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这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本书稿就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学术专著。书稿着重论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 知识分子对儒家道德为代表的传统道德的批判和继承。他们批判其为专制政治服务,否定个体独立自主性等内容,同时又弘扬其“仁”“恕”“信”等德性。作者在书稿中充分肯定了近代道德革命的历史意义,同时又指出其不足,强调了反对封建道德任务的艰巨性和必要性,同时还对儒学复兴提出了个人看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辅导》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配套学习辅导用书。本书与2023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篇章结构对应,各章统一设“学习目标”“问题引入”“重点提要”“解疑释惑”“素质拓展”“习题精选”六个栏目,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文字简练,突出辅学功能,注重引入生动鲜活的案例,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凝练,增加适当的拓展资源和精选习题,供读者巩固提高。 本书可作为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辅导用书,也可作为培训用书或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
丁文江(1887—1936),早年留学日本、英国。曾任地质调查所所长、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努力周报》与《独立评论》的创办人之一,是民国早期 新思想与 干才的科学家。考察时因煤气中毒意外去世,当时的知识界极为震动。《独立评论》先后刊文纪念。胡适等人著的这本《丁文江这个人》即由这些纪念文字编辑而成,都是可读性强且具有极高史料价值之作。
『金瓶梅人物榜』中的《西门大官人》《潘金莲与李瓶儿》《傲婢春梅》是姊妹篇,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金瓶梅》人物群像。欲知西门庆家中妻妻妾妾之情事,请看《潘金莲与李瓶儿》。 《金瓶梅》是一部传世杰作,被称为“奇书”。《金瓶梅》主要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和政治与社会的众生相,刻画了西门庆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和以潘金莲、李瓶儿等诸多女性。作者妙笔生花,配以探索性的编写,描述了《金瓶梅》中的主要人物的身世、经历、情感、欲望、快乐、苦恼,在今天的读者面前悬起了一面鉴古警今的镜子,对了解千古奇书《金瓶梅》有切实的帮助。
《希腊与罗马的兴衰》为《世界历史漫游记》的第二册。主要讲述了希腊诸城邦相互征战又并肩抗击波斯的历史。书中希腊的民主与法制精神展露无遗。而这一时期的罗马人则开始了它从共和制到帝制的转变,最终屋大维建立了元首政治,开创了罗马的新时代。《希腊与罗马的兴衰》用漫画形式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和历史故事。
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本书是研究民国历史的论文汇编,书中作者均为外民国史研究的知名专家,内容涉及民国史研究的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多彩,是给未来民国史研究许多有益的启示,对于推动民国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导读》是近代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为全国各高校近代史研究 书之一。 导读部分,沈渭滨介绍了蒋廷黻其人,并论述了其书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影响。然后从近代通史体系的发展变化角度,进一步说明了蒋著《中国近代史》的学术地位和近代通史的研究现状,以加深对蒋廷黻学术成就的理解;正文部分,蒋廷黻从世界大势,以全球眼光讲述中国现代化的发生、发展的历史。他分析了中国自古以来的贸易制度,提出了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 兴亡的观点。
胡新化出生于1931年这一特殊的历史时间节点。胡新化口述整理的《心殇--我的乳名九一八》以作者幼年、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生动地记录了“九一八”事变始一家人的遭遇和坎坷,从一个侧面反映日本长期占领统治、凌辱的东北民众受苦中的抗争和期盼。作者在伪满十四年时期所经历、见闻的真实往事或震撼人心、或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