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视角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关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及其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书首开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视角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的先河,问世后受到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等的高度评价,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影响甚广。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尤瓦尔 赫拉利系列)》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科技颠覆、生态崩溃和核战争三大挑战。 国家 这一身份认同已不足以应对今天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解决全球性问题。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正在颠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分配方式,数据成为重要的资源。 当数据巨头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当 在线 成为一种生存方式,如何规范数据的有权?能否建立起一个维护人类自由和平等的全球社群?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已使人类掌握了重塑和重新设计生命的能力。我们该如何运用这种能力,上演另一出全新大戏? 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就成了一种力量。对于关乎人类命运的种种议题,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没有简单给出答案,而是引发了我们进一步思考。 《人类简史(新版):从动物到上帝(平装)(尤瓦
英年早逝的法老曾坐拥荣华,然而每一个物件背后凝聚的都是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图坦卡蒙并非古埃及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法老,但他的名字,人们并不陌生,这缘于100多年前,霍华德 卡特考古发掘图坦卡蒙陵墓,成就了埃及考古史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陵墓出土的黄金面具成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世界为之惊叹。 本书从对图坦卡蒙所处历史时代的叙述到陵墓本身发现始末的介绍,再到有关每一门类出土文物的具体描述,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在欣赏一个精彩绝伦的图坦卡蒙大展,随着展线的推进,读者犹如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繁华灿烂的国度和金碧辉煌的时代。
本书从全景式 变迁角度重新审视冷战,通过讲述一系列重大 事件,剖析冷战的起源、发展和落幕,以及两大阵营各主要 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如何影响了它们的相互关系与冷战的 终格局;跳出两大阵营的窠臼,将视角转向第三世界 ,观察它们的发展道路与内外政策如何影响了冷战的走势;探讨冷战时期的生活方式、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变迁如何成为搅动世界风云的基础性因素。 终,本书试图 冷战本身,透视当今所谓“新冷战”,追溯在冷战时已埋下种子的 冲突的根源。 作为冷战的“同龄人”,作者的个人经历与冷战息息相关。在理论之外,作者深入纷繁的史实,将冷战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故事,去关注千百万普通人的过去与未来,从根植于恐惧与痛苦的历史记忆出发,展望一个祛除“新冷战”的时代。
文明共同体 这一概念,意味着文明论意义上的世界体系,或曰具有类似世界体系之错综关联与复杂结构的文明整体。 本书以 文明共同体 概念为核心,对早期地中海文明进行了全景式考察,是融通世界历史、世界文明史与世界体系学说的原创力作。 本书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作为前轴心时代成就代表的埃及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阿卡德文明),作为东西方文明(特别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希腊文明)之中介的安纳托利亚文明,以及实现了轴心突破的伊朗文明、希伯来文明与希腊文明。本书还专门开辟一章对印度文明加以讨论。 《地中海文明共同体》致力于展现古代地中海世界内部复杂而深刻的精神互动与思想联系,进而探索在地中海文明共同体、印度文明共同体和中华文明共同体之间的精神关联。
《人文通史》是国外经典人文艺术类通识图书,三十年长销不衰,不断修订。 第八版延续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精辟表述,新增章节导引,穿插原典导读,呈现了从史前到21世纪的一个个人文发展里程碑,鼓励从对人文艺术的批判性考察出发,与创作者跨时空对话,理解古人的所思所感,进而体会人文精神,培养人文底蕴。 数百幅精美全彩插图,百余篇经典原著导读,没有照本宣科的知识点堆砌,没有对价值观的机械灌输,以鲜活有趣的故事,串联起人文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全景式呈现文学、哲学、历史、宗教、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建筑、电影 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教会读者如何聆听音乐、赏析美术、阅读名著、浏览地图,一步步增强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力。
对嗣后的思考是人类*基本的思考,政治体亦然。 国王的两个身体 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法学家创制的概念:国王有一个 自然之体 ,他个体的肉身,可生病、会疲弱、可朽坏;同时,国王另有一个 政治之体 ,永远存续、不可朽坏。然而,政治体世俗化的下发展历史塑造了超过时间的 祖国 和 人民 这样的观念,并自然地引向这个身体的 头 ,即国王的yongjiu性问题。这个问题是古今政治体的根本问题。 康托洛维茨耗时十年,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目眩的研究,深入探索了 两个身体 的中世纪渊源,从浩瀚的史料中清理出各种与 二体 有关联的思想谱系 都指向一个根本问题:政治体yongjiu性,即人民政体的 头 的yongjiu性问题。他精心雕琢自己一生的dianfeng之作,试图用历史材料本身散发出的魅力,抵御激进主义的思潮,揭示现代国家的生成问题。 必须指出:英国剑桥
《缔造大英帝国:从史前时代到北美十三州独立》 大英帝国是人类历*强大的殖民帝国,曾统治全球 1/4 的陆地与人口;在其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是为 日不落帝国 。那么,*初仅仅是孤悬于欧洲大陆外的一个海岛,如何成为后来的庞大帝国?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普利策奖得主詹姆斯 亚当斯在本书 中,以时间顺序为框架,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我们带回一个个具体的历史场景:被罗马人与野蛮人相继入侵、岛上七大王朝兴衰更替、与法国等大陆强国数百年的血腥厮杀、以商业和殖民称霸全球、北美十三州反叛独立 通过对近2000年历史的仔细梳理,亚当斯从王权与议会的斗争、法制、宗教、文化等诸多方面,为大英帝国何以崛起及其在世界历史中担任的角色提供了清晰的答案。 《重铸大英帝国:从美国独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书讲 述在北美独立战争
由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生物地理学发展而来的政治地理学,究竟在二十世纪世界政治版图的动荡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至今为人争论不休。本书即从这一“拉采尔公案”出发,回顾上一个世界历史的百年大变局,于庞大的史料中爬梳剔抉,描摹欧洲的政治成长经历及其地缘扩张,关注盎格鲁-美利坚的政治生长对欧洲现代文明的政治成长,尤其对德意志的政治成长的影响。本书试图带领读者穿越西方现代文明的表层,从政治史学角度深入其内在肌理,以期促发同时审视自己我们的对地缘古今政治意识的反思。
18世纪至今,以麦考莱为代表的历史学家大多用“非革命性的、不流血的、自上而下的”来形容1688年的英格兰“光荣革命”。本书则希望推翻这一传统观点。本书以“革命”为主轴,重新检讨了既有的革命理论,并将1688年革命置于欧洲乃至 的背景下,对其发展、特征和影响做出全新的阐释。作者的核心观点是:1688年革命不仅是革命,而且是 次现代革命;对立的双方也不是新旧势力的代表,而是不同现代化道路的支持者。通过扎实的论证和充满 的笔触,本书为读者还原了这场革命的激荡、混乱与血腥,以及它如何催生了现代世界。
本书由“看理想”深受关注和有影响力的节目“从中国出发的 史”转化而来,历经主编葛兆光教授和各位作者多次用心打磨而成。本书讲述的是一种 的,笼括 的,联系的、互动的、交往的历史,采用了 化的视野,前沿的理论成果和历史观念,以及好听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本书讲述的也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历史,它与来自西方的各种 史都不同,摒弃了历史学的任何中心主义,真正呈现了中国历史学者眼中的 史观。 近些年来,关于 史的著作陆续出版了不少,但是没有一部是属于我们中国学者自己所叙述的从中国出发的 史。而本书的出版,弥补了这一遗憾和缺陷,在 史的学术领域,显现了中国学者的抱负和水准。
大约10万年前,不知是否出于本能的冲动,一批智人离开非洲,开始向未知领域探索。智人在4.8万年前进入了欧洲,在2万多年前踏上了美洲,又在约700年前抵达新西兰。经过数万年的漫长旅程,智人已经散布于地球上的每一片陆地,成为万物灵长。4000多年以前,在几条大河的下游,拥有成熟农业的文明建立了最早的一批国家,并逐渐发展为强大的帝国,它们统治着辽阔的领土,将它们的文明传播开来,并兴建了伟大的工程。后来,在大草原上来去如风的游牧民摧毁了帝国,但也带来了更广袤范围中的交流,族群的融合与碰撞创造了新的文化。15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地逐渐被编织进了一张网络之中,但也伴随着血泪斑斑的奴隶贸易与殖民征服。18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完全重塑了世界的面貌。无数人离开了数百年来定居的土地,来到城市谋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以希腊联军统帅的身份,发动了对东邻波斯帝国的征服。经过十年征战,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从东地中海到印度河的广大区域都处在他的统治之下。亚历山大一路上建立了很多希腊式的城市,推行希腊式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生活方式。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猝然离世,这个帝国迅速土崩瓦解,被他的部将瓜分,最终形成了三个希腊化王国,希腊—马其顿人对东方的统治得以延续,并由此形成了“希腊化世界”。在广袤的区域内,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长期接触,相互适应、相互融合,从而孕育了“希腊化文明”。存续时间,大致开始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结束于公元前后,时间上大致对应于中国的战国后期至西汉时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对抗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张骞历尽千辛万苦,十
贝多芬: 1805年4月,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英雄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次公演,一举震惊了古典音乐界。这首革命性的作品不同于任何以往的作品,以清醒的理智与爆发的情绪,奏响了英雄主义与人类手足之情的赞歌,开启了古典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代。 在本书中,英国传记作者詹姆斯 汉密尔顿-帕特森将为我们重构这一西方文化史上的伟大时刻,从天才音乐家的坎坷人生讲起,结合作品创作前后的历史背景,回溯这部伟大作品创作的初衷、过程和影响,并解答那个无数人曾问过无数遍的问题 它到底和拿破仑有什么关系? 巨石阵: 屹立于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是全世界*辨识性、也*神秘的史前遗迹之一。在过去几百年间,无数人都为之倾倒,围绕着它的建造和用途,更是涌现出了五花八门的理论和猜测 其中不乏一些耸人听闻的奇谈与怪论。 在本书
本书共4册,分别是《欧陆争夺:希特勒的狂飙突进》《欧陆争夺:第三帝国的穷途末路》《非洲沙漠剑影:隆美尔与蒙哥马利的较量》《亚太搏杀:日本法西斯的穷兵黩武》。作者是英国军事顾问巴兹尔·利德尔·哈特,他根据自己收集的丰富史料以及对战场所做的实地勘察,在二十年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对历时六年又 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德国侵略波兰到1942年9月2日日本投降为止)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全过程及其中发生的重要事件作了新颖、翔实的论述,揭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因为“英法为了保护既得利益并将祸水东引(苏联),从而对外强中干的轴心国采取包庇的绥靖政策,却不想 引火烧身”而爆发的这一事实,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