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0-5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6折-6.9折
筛选:
    • 世界小史(新版)
    •   ( 3855 条评论 )
    • 恩斯特·贡布里希 著,吴秀杰 译,理想国 出品 /2022-06-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由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撰写,一经出版便受到热烈欢迎。作者用成熟睿智的文笔,将人类自古至今几千年的历程浓缩在这本小书里,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神态鲜明、脉络清晰的景象: 猛犸象猎人栖身的简陋山洞,在广阔水域上闪闪发光的雅典卫城,黑烟滚滚的迦太基城废墟,充满雄性荷尔蒙和血泪的罗马斗兽场,折戟沉沙的无敌舰队,只剩断壁残垣的圆明园,还有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随着贡布里希的讲述慢慢推进,当我们意识到历史的存在的时候,它已经近在我们眼前了。 从来没有一本讲述世界历史的书,像《世界小史》一样,能用如此简练生动、优雅平和的语言,勾勒出时而辉煌灿烂,时而暗夜茫茫的文明进程中,人类对自由、平等、博爱不屈不挠的追求,以及对抗压迫、邪恶、黑暗的无畏勇气。如果说《世界小史》能带给读者什么,那边是对人性、

    • ¥37.7 ¥58 折扣:6.5折
    • 植物与帝国:大西洋世界的殖民生物勘探
    •   ( 853 条评论 )
    • 隆达?施宾格 /2020-11-16/ 工人出版社
    • 无论在战争、和平的宏大叙事中,抑或在有关日常生活的研究中,植物受到的关注都十分有限,远不能体现它们对人类的重要性。作为重要的自然产物,植物负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时常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利益争斗的核心。 18世纪,欧洲国家的植物学探索与殖民扩张并进,他们试图攫取新大陆的自然资源,猎获本土居民隐秘的植物学知识。生物探险家沿着海外贸易路线行进,冒着生命危险探索异域,将植物及其相关产品如香料、药材、染料、食物等带回欧洲,然而关于这些植物的某些重要知识却被遮蔽,未能跟随植物本身传入欧洲。 作者关注了这一时期全球植物学网络中知识的转移、融合、胜利和消失,探讨植物命名中的政治,追问谁 拥有自然 ,展现出围绕植物的丰富主题 性别政治、殖民扩张、知识传播、医药学、博物学等。

    • ¥48.4 ¥78 折扣:6.2折
    • 看不见的中东:深入日常生活的中东之旅 姚璐 著 单读新书054 女性视角下的中东日常生活 社会学 正版书籍 贝贝特出品
    •   ( 205 条评论 )
    • 姚璐 /2024-11-08/ 民主与建设
    • 中东拥有着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明,也是一片时常被战火和纷争阻隔的神秘土地。在山呼海啸般的历史进程中,在政治、文化、习俗的高压背后,一个个具体的人如何在夹缝中维系日常生活?他们的人生如何被时代左右?他们如何看待那些改写历史和命运的重大事件?在性别 不平等的国度,女人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她们的人生多大程度上受制于性别?她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存现状?带着诸多好奇和疑惑,作者姚璐用四年时间(2016—2020),克服各种困难,独自前往几乎所有的中东 ——伊朗、土耳其、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埃及、伊拉克、叙利亚、沙特。同时她以女性身份的便利,以“沙发客”这种独特的旅行方式,深入31个陌生的中东家庭内部,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尤其难得的是她得以与当地的许多女性密切地相处、交流。经过四年扎实的旅行

    • ¥48 ¥79 折扣:6.1折
    • 历史的教训 上海三联书店
    •   ( 55 条评论 )
    • (美)威尔·杜兰特,(美)阿里尔·杜兰特 /2024-09-01/ 上海三联书店
    • 本书可以称得上一部人人读得懂、人人又的历史哲学著作。1968年,杜兰特夫妇为了便于一般读者阅读11卷本《文明的故事》(或译为《世界文明史》),他们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这部《历史的教训》。《历史的教训》浓缩了11卷本的精华,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详细阐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勾勒了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类的巨大精神遗产,体现了他们对人类历史的“完整史观”。

    • ¥35.6 ¥56 折扣:6.4折
    • 床的人类史:从卧室窥见人类变迁
    •   ( 1694 条评论 )
    • [英]布莱恩·费根 [英]纳迪亚·杜兰尼 著,吴亚敏 译,未读 出品, /2020-06-01/ 贵州人民出版社
    • 古埃及法老相信金色的床是去往来世的枢纽,路易十四国王在床帷里统治法国,丘吉尔 二战中 在床上挽救了英国。对莎士比亚来说,床是欢愉的社交场所,而对近代欧洲家庭而言,床是要和别家共享的设施。床曾是一个家庭ZUI昂贵的家当,也是炫富的资本 床是从人们出生到坟墓的必经之地,也是我们讲故事、聊天和睡觉的场所。床所承担的作用,会因时间和地点不同而发生变化。床自7万年前开始就是一座 人类的剧场 ,承载着我们千奇百怪的人生。然而,直到近代,我们所熟悉的床才变成了隐秘的私人空间。发生在人与床之间的无比丰富的人类社会史,基本上被我们遗忘了

    • ¥36 ¥58 折扣:6.2折
    • 苏联崩溃的原因及教训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8 条评论 )
    • 路爱国 /2025-05-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本书旨在通过梳理苏联崩溃的基本事实和历史过程,探寻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又为何会发生。这里所说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指的是以苏联解体或苏联崩溃为标志的社会制度转型,即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转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者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遭受挫折的最重要原因,是当时苏联的优选领导人及领导集团丧失了共产主义信念,完全否认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在内心推崇和服膺资本主义制度,追求个人的无限财富,主动实施了改变社会制度的所谓改革,并利用掌握的舆论阵地、党的组织和其他国家机器,强力推行“新思维”,在缺少对优选权力有效监督、制约的条件下,短时间内摧毁了庞大的苏联体制。

    • ¥37.6 ¥59 折扣:6.4折
    • 虚构的以色列地:从圣地到祖国
    •   ( 2563 条评论 )
    • [以] 施罗默·桑德 (Shlomo Sand) 著,杨军 译 /2019-04-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何为 以色列地 ?它既不是当代作为民族国家的以色列国,也不是历史上新月沃地出现的犹太王国。它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犹太复国主义不断累加、增添的历史概念,它的边界不断浮动,为当代以色列国扩张领土提供了历史合法性。 《虚构的犹太民族》出版之后,施罗默 桑德并未想到,在21世纪初还有如此多批评家引述历史权利的说辞,为犹太复国主义的殖民活动辩护。本书即是对这些质疑的回复。作为一个应由犹太人民统治的、变动着的领土空间, 以色列地 是如何被虚构出来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桑德从历史证据入手,详述自《旧约》时期的犹太民族流亡神话到现代以色列国的建立和扩张,解构了犹太人对以色列地的 历史权利 概念以及相关的民族主义叙事。桑德认为,犹太民族所谓的法律 历史逻辑的*目的,就是构建领土攫取的道德正当性。 我没意识到

    • ¥40.8 ¥68 折扣:6折
    • 世界小史(2022版)
    •   ( 382 条评论 )
    • [英]恩斯特.贡布里希 /2016-01-01/ 广西师大
    • 1、 《艺术的故事》姊妹篇,贡布里希毕生珍爱的小书。1936年,贡布里希26岁,刚刚博士毕业,在因缘巧合之下完成这本书(并趁机迷住了自己未来的妻子)。当他晚年重新拿起这本书翻阅的时候,仍旧自豪地说:“我觉得,它真的挺好的。”2、 一部经久不衰的成功著作,被译为18种语言,畅销80年。《世界小史》出版之后反响 好,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喜爱,一共被翻译为18种语言。贡布里希每次都会 认真地听取翻译者的看法,并兴致勃勃地给不同 的读者编排不同的版本。2016年是本书出版80周年,如果贡布里希能在生前看到中文版和英文版,想必会有同样的兴致,来跟使用这两种语言的读者对话。 3、 永远期待美好的未来。本书曾因内容过于“和平主义”,被纳粹查禁。在贡布里希看来,历史是一条长河,每个人都是浪花里的小水滴,在时间之流中,流向雾

    • ¥35.1 ¥58 折扣:6.1折
    • 善与恶的发明:一部人类道德简史 2024年《经济学人》年度图书,纵览人类500万年来的道德演变。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人类大历
    •   ( 19 条评论 )
    • 汉诺·绍尔 /2025-02-17/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人是天生的群居动物,却无往不在冲突之中。自人类世以来,全球流动性持续增强,信息技术让人互通有无,但世界似乎正趋于极化和保守,隔阂和纷争不断。今天,持不同立场的人们还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吗?人类的道德是否真的在沦丧?或者,让我们追问一个根本问题?人类社会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在本书中,德国哲学学者汉诺·绍尔以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研究为工具,探讨人这个物种的善恶标准和规范如何随着群体规模、制度变迁和技术变革而演进。从人类学会直立行走到突飞猛进至当下的世纪,全书由远至近地展示了7个关键的转变:500万年前人类以及群体合作的诞生、50万年前惩罚机制的出现、5万年前文化的进化、5 000年前不平等的发明、500年前现代社会的产生、50年前对少数群体权益的呼声以及过去5年觉醒文化的兴起。通过梳理价值观

    • ¥48 ¥75 折扣:6.4折
    • 核爆余波 一位调查记者的无畏追寻与他震撼世界的广岛真相报道 云南人民出版社
    •   ( 3 条评论 )
    • (美)莱斯莉·布卢姆 /2025-02-01/ 云南人民出版社
    • 1946年8月31日,《纽约客》发表约翰·赫西亲赴广岛采访核爆幸存者的报道《广岛》,将核战末日的模样呈现在世人面前。为何约翰· 赫西能“抢先世界”,完整呈现核爆后的广岛?为何《广岛》至今仍是新闻历史记录重要的作品之一?本书作者深入《广岛》幕后,走访三块大陆的多个档案馆,采访《广岛》主人公后人、政要、媒体,还原出《广岛》报道的出炉:“二战”后美国国内普遍的种族情绪、严格的涉核报道审查制度、追逐独家的狂热新闻业;赫西如何辗转进入广岛、找到他的主人公,“放弃上帝视角,重拾凡人眼光”;一本“可有可无”的幽默杂志《纽约客》,其团队如何秉承“挖掘只有深入幕后才能获得的事实”,以专号全文刊发该报道,使之成为其里程碑的作品。70余年后,在特别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充斥社交媒体的今天,如何在干瘪的统计数字和大

    • ¥43.3 ¥68 折扣:6.4折
    • 毛茸茸的人类文明史:铲屎官的人类文明趣史!
    •   ( 230 条评论 )
    • 胡川安 后浪 /2022-08-01/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人类文明初始,猫、狗就成为人类的伙伴,与人类生活在一起。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猫、狗有时沦为盘中餐、遭到杀戮虐待,有时又被供奉为神,甚至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人类的命运。猫和狗的历史不仅是它们被驯化的历史,其中更可折射出一个社会多元丰富的文化景况。 本书选取古文明的中国、埃及、玛雅和欧洲、日本等多个地区,观察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不同人群对猫、狗的态度, 又从宗教、艺术、语言等多个维度探讨猫、狗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作为人类的亲密伴侣,毛茸茸的汪星人与喵星人忠实地记录了人类文明的演进。

    • ¥32.4 ¥49.8 折扣:6.5折
    • 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商务印书馆
    •   ( 49 条评论 )
    • (美)西敏司 /2010-05-01/ 商务印书馆
    • 人类学家如何从纷繁的历史材料中发潜阐幽?如何在平凡处着眼进而揭示出背后的不平凡?《甜与权力》一书便是一个不错范例。作为一部人类学经典作品,西敏司娓娓道来的是糖这件平常事物身后奇妙而非同寻常的历史。聚焦于工业化早期的英格兰以及美洲加勒比殖民地的甘蔗种植园,西敏司把糖的命运讲述得格外深刻而不乏趣味。书中我们看到了糖从一件奢侈品化身为工业化生产之商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密切地与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奴隶化生产,乃至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联系在了一起。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糖是如何经过一个自上而下的复杂文化过程,一步步地嵌入到了日常生活的肌理之中。

    • ¥39.8 ¥66 折扣:6折
    • 人类史的三个轴心时代 道德物质精神 约翰托尔佩著 以人类历史的三重架构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 历史社会学书籍
    •   ( 63 条评论 )
    • (美)约翰·托尔佩 /2023-08-01/ 商务印书馆
    •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斯在其著作《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认为,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在东西方均出现了人类文化突破现象,他把这一时期称为“轴心时代”。本书作者约翰·托尔佩在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公元前五百年前后的“轴心时代”仅仅是三个直接影响当代社会问题的关键时期之一。他认为,不是只有一个原初的“轴心时代”及其后续发展,而是存在着三个“轴心时代”,每一个时期都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人类要面对的问题。早期的轴心时代的关键词是道德,强调宗教和道德发展;第二个轴心时代的关键词是物质,关注的是物质对象的生产和使用;第三个轴心时代的关键词是精神,聚焦于技术。本书以道德、物质和精神作为人类历史的三重架构,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作者将“轴心时代”进一步具象化,以

    • ¥43.3 ¥68 折扣:6.4折
    • 苏联崩溃的原因及教训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2 条评论 )
    • 路爱国 /2025-05-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本书旨在通过梳理苏联崩溃的基本事实和历史过程,探寻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又为何会发生。这里所说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指的是以苏联解体或苏联崩溃为标志的社会制度转型,即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转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者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遭受挫折的最重要原因,是当时苏联的优选领导人及领导集团丧失了共产主义信念,完全否认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在内心推崇和服膺资本主义制度,追求个人的无限财富,主动实施了改变社会制度的所谓改革,并利用掌握的舆论阵地、党的组织和其他国家机器,强力推行“新思维”,在缺少对优选权力有效监督、制约的条件下,短时间内摧毁了庞大的苏联体制。

    • ¥38 ¥59 折扣:6.4折
    • 敌友难辨 中信出版社
    •   ( 2 条评论 )
    • 沙青青 /2025-03-01/ 中信出版社
    • 1987年,彼得?赖特在其回忆录《抓间谍的人》中,公然指控曾执掌英国军情五处的罗杰?霍利斯为苏联间谍,代号“埃利”。这本书如一块巨石,在英国政坛和情报界掀起滔天骇浪。本书以此为引,揭露20世纪初至冷战高峰期的英、美、苏情报系统的崛起、发展以及彼此斗争的情报暗战。全书如抽丝剥茧,以大量绝密档案、真实采访、当事人著述,揭秘冷战博弈的情报真相。书中以间谍的潜伏与暴露为线,串联谍战的四个阶段:古琴科事件背后暗流涌动,拉开冷战的序幕;“剑桥五人组”潜伏在英国核心情报部门,对苏输送关键情报;柏林隧道与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双方谍报交锋惊心动魄,冷战局势不断升级;1983年韩国客机被击落,瑞安行动、“优秀射手83”军事演习展开,世界濒临核战的边缘。直到苏联解体后,“埃利”的真实身份仍是未解的谜团,等待真相的揭

    • ¥42.8 ¥65 折扣:6.6折
    • 倾盖如故 人物研究视角下的近世东亚海域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2 条评论 )
    • 王鑫磊 /2024-11-01/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本书按时间先后顺序展现近世东亚海域目前的八位历史人物(箕子、平道全、金诚一、郑斗源、林庆业、黄景源、博明、卢以渐)及其相关事件,通过每一个人物个案,带出其背后有关东亚海域史的共性问题及其分析,分别涉及历史记忆、历史书写、国族意识、身份认同、跨国交流、文化传播等不同角度。本书所涉及的人物及其相关事件,均为前人述及较少或未曾讨论过的内容,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本书以“倾盖如故”为题,意在表达历史上东亚海域世界内人与人之间长期以和谐交流为主基调,尽管当下渐行渐远的趋势越发明显,但仍应对未来回归和谐状态抱有期待。

    • ¥48.4 ¥70 折扣:6.9折
    • 许倬云说美国 上海三联书店
    •   ( 82 条评论 )
    • 许倬云 /2020-07-01/ 上海三联书店
    • 客居美国六十余载,华人史学大家许倬云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历史学、社会学相结合的敏锐视角,将他在美国客居生涯中印象深刻也值得回味的人、事、地、物生龙活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并摆回它们所属的文化、制度与社会脉络之中,追溯这些经历背后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源流,讲述从“五月花”号到特朗普的美国发展,以及近年来的衰败、冲突与问题。

    • ¥43.3 ¥68 折扣:6.4折
    • 中亚行纪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 7 条评论 )
    • (挪)埃丽卡·法特兰 /2024-11-01/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欧洲十大新声音|韦塞尔奖|爱德华·斯坦福很好旅行作家入围|挪威书商非虚构奖亚历山大的军队将吉尔吉斯斯坦的胡桃木带回欧洲,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雅格诺布谷,人们还在使用丝绸之路上的主要用语——古雅格诺比语,生活遵循着另一种时间节奏。然而这五个国家一直被随意归为一个地区:先是作为亚洲到波斯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广阔地带,又被视为俄罗斯和英国大博弈的舞台。从里海之滨的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向东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这些国家曾经是苏联最远的边境线。社会人类学家埃丽卡·法特兰踏上一段即使是最老练的环球旅行者也很少涉足的旅程,探索五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成员国,自1991年陆续独立后,它们的现状如何? 作者穿越土库曼斯坦这个多数世人被禁止进入的国家,前往哈萨克斯坦巨大而荒凉的核

    • ¥47.8 ¥75 折扣:6.4折
    • 不那么狂野的西部 西进运动中的制度演变 格致出版社
    •   ( 8 条评论 )
    • (美)特里·L.安德森,(美)彼得·J.希尔 /2023-04-01/ 格致出版社
    • 这本书用一个全新的框架来讲述美国边疆史,作者强调了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产生,是促进合作和化解冲突的关键。最终驯服西部的,是普通人之间的日常交往孵化出的法律制度,而非西部片描绘的英雄与坏人的对峙。作者指出,随着资源变得越来越有价值,产权的确立将相对变得越来越经济,此时资源的所有权会发生演化。抽象的理论,在印第安人、毛皮贩子、猎人、牛仔、地主和矿工色彩斑斓的历史中,被作者娓娓道来。

    • ¥43.5 ¥65 折扣:6.7折
    • 善与恶的发明 汉诺 绍尔著 2024年《经济学人》年度图书 德国哲学新锐力作 纵览人类500万年来的道德演变 中信正版书
    •   ( 5 条评论 )
    • 汉诺·绍尔 /2025-02-01/ 中信
    • 人是天生的群居动物,却无往不在冲突之中。自人类世以来, 流动性持续增强,信息技术让人互通有无,但世界似乎正趋于极化和保守,隔阂和纷争不断。 ,持不同立场的人们还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吗?人类的道德是否真的在沦丧?或者,让我们追问一个根本问题?人类社会是如何走到 的?在本书中,德国哲学学者汉诺·绍尔以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研究为工具,探讨人这个物种的善恶标准和规范如何随着群体规模、制度变迁和技术变革而演进。从人类学会直立行走到突飞猛进至当下的世纪,全书由远至近地展示了7个关键的转变:500万年前人类以及群体合作的诞生、50万年前惩罚机制的出现、5万年前文化的进化、5 000年前不平等的发明、500年前现代社会的产生、50年前对少数群体权益的呼声以及过去5年觉醒文化的兴起。通过梳理价值观、准则、

    • ¥49.4 ¥75 折扣:6.6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