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日本“昭和”初期20年(1926~1945年)和“平成”20年(1989~2008年)的比较,透过对田母神事件、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甲级战犯二战后重新“复活”现象、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日美同盟体制问题等一系列典型案例的剖析,立场鲜明地指出了日本应该承担的“战争责任”问题。 在当今日本社会不断保守化、右倾化的大背景下,本书显示了难能可贵的勇气。本书对于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发展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译自2002年出版的 Laos,AShort History: The Land inBetween ,作者是人类学家格兰特 埃文斯。在本书中文版的翻译编校过程中,作者特意对本书原稿进行大量修订工作,使之能够反映老挝在近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以及老挝研究*的学术成果。 在书中,格兰特 埃文斯教授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老挝这个东南亚的内陆国家从古代到今天的历史发展,既包括该地区各个国家跌宕起伏、潮起潮落的兴衰史,还包括20世纪老挝从法国殖民统治中争取独立的过程、越南战争及其对老挝的后续影响,以及目前老挝正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更为重要的是,格兰特 埃文斯对老挝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进行了重新阐释,对传统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对有兴趣了解老挝的朋友来说,此书值得一读。 世界历史文库 丛书之一。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扼红海通往印度洋的出口,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为东西方交通要道,曾是著名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和香料之路的起始点。 也门在阿拉伯语中由“成为幸福的”一词转化而来,词的本义是右边或右方,也可转义为南方。古代阿拉伯半岛的一些骆驼商队从麦加出发向东走,然后右转,向南方的也门方向行进,也门因此得名,意为“南方之国”。
壬辰倭乱,在中国称做万历朝鲜战争,在日本称做文禄庆长战争。 这本《壬辰倭乱--四百年前的朝鲜战争》(作者崔官)的异质性在于令人震惊的陌生感。《壬辰倭乱--四百年前的朝鲜战争》这部很好的历史著作使用韩、中、日三国史料,竭力去还原一段尘封四百多年的往事。
本卷主要叙述16世纪以后至1914年约400年间中亚的历史。这是性质完全不同于古代和中世纪的一段历史。中亚的近代史,为何要从16世纪开始叙述呢?这是基于以下的一些考虑。 从全世界的情况看,16世纪是西欧各国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在其推动下,发生了宗教改革、德国农民战争和尼德兰革命等这样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这些都表明,世界历史已经迈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正如马克思说的:“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基础的变革的序幕,是在十五世纪后三十多年和十六世纪初几十年演出的。”“在原始积累的历史中,对正在形成的资本家阶级起过推动作用的一切变革,都是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市场经济的发达,而市场的扩张必然要超出国家的界限,把整个世界卷进来。在这种局面下,中亚地区是不能置身于世界
《爪哇史颂》是印度尼西亚满者伯夷王朝(Majapahit, 也译“麻喏巴歇”)的一位宫廷诗人普腊班扎(Prapanca,笔名)所写的赞美诗。全诗共98个诗章,译成中文只有3万余字。但这部诗作不仅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有无可替代的史学价值。这部诗作对满者伯夷王朝 辉煌的时代做了全景式的描述:几乎涵盖整个马来半岛的政治势力版图, 与 相安相融的和谐景象,经济和商贸的繁荣盛况, 民族特色的盛大皇家 礼仪和民间习俗,清晰可信的皇家族谱关系,以及哈奄?武禄国王出访、巡游、拜祖、朝圣和狩猎等活动的生动场面,为读者再现了一个丰满的、跃动的、立体的帝国形象,为各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鲜活的史料。
上衫谦信有一句名言是“武运在天,铠甲在胸,功勋在脚下”,Miya把它“不正经”地歪想成“织田是武运,丰臣是铠甲,德川是功勋”。对于德川家康的好耐性,Miya则从饮食上溯源——他很爱吃麦饭,因为小麦的钙质比白米多七倍,如果平日三餐钙质足够的话,就不会易怒、急躁,家康这才能平心静气地等信长和秀吉揉好天下糕…… 诸如此类灵机一动、视角独特的解读,专属于Miya。她在本书里继续用诙谐轻松且不乏考据的文字,将只有百余年历史但却风云际会的日本战国时代之大丈夫小女子传神勾勒——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战国美女市姬、浅井三姐妹等跃然纸上。而有趣好玩的战国风情、传说、饮食、城池之轶事,也在Miya亲切细腻的笔下活灵活现。
滇缅抗战是中国抗战史上的光辉一页。 《滇缅抗战纪实》的编者汇编了许多当事人的回忆,加入了几篇当时的记者报道,也组织了部分后来的记者采访,对缅北滇西抗比的历史作了纪实性的描绘。许多当事人的回忆,记录了真实的历史。
这是一部倭寇研究的经典。 倭寇的意味和内容是多样的,不要把“倭寇”当作连续的历史事象去看待。嘉靖年间中国沿海的“倭寇”,日本人参加的数量是很少的,大部分是中国的走私贸易者以及追随他们的各色人等。本书对于14、15、16世纪倭寇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将出没于朝鲜半岛的倭寇与骚扰进犯元、明王朝的倭寇予以比较分析,对倭寇的发生环境、日明外交背景、重要战役、重要倭寇群体、中国沿海政策、走私贸易温床、东亚海域特点等诸多问题都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对于东亚倭寇整体的以往研究中的偏颇进行了许多纠正。 本书是一部讨论倭寇问题不可不读的著作。尽管学术价值巨大,但本书的写作笔调轻松,篇幅短小精悍,不拖泥带水,实现了知识性、趣味性的良好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