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这片名为 亚洲 的地域上,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 亚欧大陆明明是一体的,为什么分成亚、欧两大洲?分界的依据又是什么?从欧洲人命名 亚细亚 ,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成为 亚洲人 ,中间又经历了哪些曲折? 清华大学教授宋念申告诉我们: 古地图是探索亚洲形成史和反思现代性的关键一环。 在新作《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中,他借由百余幅珍贵的古地图材料,描摹了亚洲(及中国)在地图上出现、发展、变化、定型的过程,同时观察了这一过程中的各种权力结构 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领土国家 在地图上的呈现与表达。 地图的演进,是否真的朝向科学? 殖民主义语境下的 发现 ,究竟是 发展 还是掠夺? 研究和思考 亚洲反题 ,能为现代带来何种新的可能? 以古代地图为视觉材料,本书通过看图、说图,走近真
1982年6月6日,黎巴嫩的边境燃起了战火,以色列兵分三路入侵黎巴嫩南部。当天深夜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诗人哈利勒 哈维手持猎枪走向自家阳台,面朝大海与学校钟楼,对准脑袋扣动了扳机。他的尸体摔出栏杆,掉到了楼下的一簇茉莉花旁。八天后,以色列军兵临贝鲁特城下。 压垮哈维的后一根稻草,不仅是国家战败的耻辱,还有对整个阿拉伯民族走向复兴的绝望。半个多世纪以来,包括哈维在内的无数阿拉伯人曾为他们的世界构想过一座团结、进步、现代化的梦想宫殿。然而,传统派与改革派的争吵、世俗主义与神权政治的对抗、本土对西方的仇视,以及日趋狭隘的民族主义,终耗尽了阿拉伯人心中的希望。 在本书中,黎巴嫩裔学者福阿德 阿贾米透过一双来自阿拉伯世界内部的眼睛,从政治、文化、文学的角度回顾了20世纪以来的阿拉伯历史。他沿着哈维
16世纪末,经过张居正的改革,明朝一扫颓势,年轻的万历皇帝采取积极和颇见成效的边疆政策,延续了明朝的军事中兴,但朝廷党争也愈演愈烈。未来的后金汗努尔哈赤征服女真各部,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宣祖李昖治下的朝鲜饱受党争之扰,内政荒疏,军备废弛。出身卑微的战国枭雄丰臣秀吉平定各方势力,渐次统一日本列岛,开始把目光投向大陆。 1592年春,企图征服明朝的丰臣秀吉集结大军于名护屋城,下达了渡海侵略作战的命令,兵锋直指朝鲜。5月,日军登陆釜山,一路势如破竹,朝鲜君臣无力招架,紧急向明廷求援,一场持续六年、投入数十万将士的东亚大战由此拉开序幕。 在本书中,军事史家石康重视运用中方史料,关注战争动员、战略战术、军事技术、后勤补给和战场环境,分析内政、外交与军事的互动,对围城战、山地野战和海战等
东亚世界首次形成于唐代,成功的原因不在于唐朝的军事强大,而在于其文化价值观获得普遍的认同,法律制度被各国自主移植,构成共同的文化基础。唐代形成东亚世界的成功经验在于开放和包容,在达成文化共识基础上的求同存异。在探索东亚未来的时候,深入研讨其过往的历史文化交融,颇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书所考察的古代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国家,存在着近千年的长期紧密关系,却也发展出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尤其经历了近代的剧变,从今日来看,虽然地理上相邻,但在文化上隔膜颇大,有必要加强彼此的文化交流,以增进相互的理解。
西方对古埃及的迷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而收藏埃及文物的做法早在古罗马就已相当普遍。没有什么能比在埃及的黄沙中挖掘法老时代的黄金宝藏更令人兴奋。几个世纪以来,尼罗河的文物一直是西方人想象力和灵感的源泉。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门真正的学科 埃及学。 19世纪至20世纪初是埃及学的鼎盛时期,这一复杂年代见证了所有伟大的发现,促使西方反复出现 埃及热 。这一学术研究与探险故事的黄金时代以两个划时代的事件为始终:1822年商博良破译象形文字,以及整整100年后图坦卡蒙墓的发现。前者提供了解开法老文明之谜的钥匙,促使人们不顾一切地不断前往埃及寻找更多文物;后者展现了法老文明的繁荣和复杂,为西方在埃及的主导地位敲响了丧钟。 剑桥埃及考古学家托比 威尔金森的《黄沙下的世界》以埃及学发展的时间线为主轴,对埃及学
中国和日本在一战中博弈,其结果为日后历史走向埋下伏笔;印度和越南通过一战认识到自身的民族命运,战后谋求独立;朝鲜希冀通过战后西方国家的帮助而独立,*终失望地走上自主的进程。各具特点的五国在一战中纷纷打开视野,在战中或战后迎来民族觉醒。 我希望这本小书把一战更充分地带入亚洲历史,同时也把亚洲人带入一战国际史。我也希望这本书能让亚洲人民更好地了解他们共同的历史,为健康、和平的未来之旅奠定基础 这个未来只能是共有的,而不是各自独有的。
从先知琐罗亚斯德时代到强大的古代波斯帝国,再到1979年革命、人质危机和艾哈迈迪 内贾德执政时期,作者生动且完整地描述了伊朗数千年的历史。他清晰又详细地解释了古代伊朗复杂的王朝更迭和在共同的文化纽带联系下各族群融合而成的现代伊朗文明混合体。书中多处具有启发意味的独到见解使得本书成为理解伊朗这片复杂土地的重要指南。
它是亚洲东西两部分之间的支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它是和中国并列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第三和第四大宗教的发源地。如今,它的人口位列世界人口榜头位,它的影响力已超越印度洋、覆盖全球。它就是印度,一个神奇而又充满矛盾的国家,一个与中国巨龙毗邻而居的南亚巨象。 与中国历史可以清晰地划分为连续的大一统王朝不同,印度历史呈现出一种断裂感、破碎感。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等地便出现了文明的曙光。文明的覆盖面积一度超过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到了公元前1300年左右,可能的大干旱终结了印度河文明,一拨接一拨的雅利安人涌入印度。从这时开始到印度共和国成立,这片次大陆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外部势力入侵。来自西北的波斯人、希腊人、伊斯兰势力和来自东方的贵霜人、匈奴人,通过次大陆西北
自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曼苏尔于762年营建巴格达以来,这座城市就有 和平之城 的美誉,但从它不同寻常的历史来看,它也经历过十分血腥的统治年月。当美军于2003年进入巴格达城时,他们成了这座城市动荡历史的新参与者。回溯其历史,在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巴格达一直是阿拉伯帝国的中心,金碧辉煌的宫殿群、宏伟的清真寺、伊斯兰学院和热闹的集市鳞次栉比。它是 代数之父 花拉子米生活过的城市;也是哈里发哈伦 拉希德的都城,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描写了诸多有关这位哈里发及其都城的故事。作为一个繁荣的交易中心,巴格达吸引了大量来自中亚和大西洋地区的商人,其经济的繁盛程度曾招致西方和东方的同等羡慕。 然而,巴格达的历史也有其血腥残酷的一面。这座城市经常遭受瘟疫、饥荒和洪水的侵袭;经历过大量恐怖的
在辽阔的亚洲大陆上,分布着东亚的中华文明、西亚文明、印度的梵文文明以及日本文 明等,各种异质文明通过交通纽带而建立联系,相互竞争并相互弥补,从而展开了亚洲史发展演进的宏大画卷,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全人类的真正历史。作者在书中提出 西亚文明东流论 ,并开辟了 亚洲史 这一全新的领域,着重考察各文明之间的交通联系,通过交通线的转移和变化,揭示文明兴衰与时代演进的历史大势。
与过去的帝国史研究往往集中于政治、经济、军事等传统领域不同,何伟亚受到福柯的启发,另辟蹊径,重点探究英国的印度军事资料,尤其是英属印度陆军军事情报部门在1880年至1940年间制作的路线书和军事报告。这些由战略、地理、政治和民族等信息组成的情报,不仅仅形成了针对东方殖民地的帝国战略,而且也塑造了干涉的对象——亚洲本身。作者通过情报重构了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基于信息系统以及军事知识的安全制度,探讨了这一安全制度与帝国维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由此展开分析了英国在 ,尤其是在亚洲地区的殖民扩张和侵略以及与俄国的“博弈”。
1843年,法国考古学家博塔的团队在伊拉克摩苏尔东北的一个小村庄附近挖出了几块奇怪而有趣的浮雕和刻着铭文的石头,一个神秘古文明的面纱自此被揭开。这个古文明就是亚述。 从公元前23世纪见于历史记录,到公元前612年帝国首都尼尼微沦陷,亚述约2000年的历史,是一个底格里斯河畔小城邦经过几起几落,成为横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然后又骤然陨落的故事。 同罗马一样,亚述一开始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城邦。这个城邦就是阿淑尔。公元前2000年左右,阿淑尔获得政治独立。在接下来的300年里,即所谓的古亚述时期,它是一个由民众大会和君主共同统治的贸易城邦,通过锡和纺织品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从公元前1700年左右开始,阿淑尔陷入300多年的 黑暗时代 ,被米坦尼等外部势力支配。 公元前1363年左右,阿淑尔摆脱米坦尼控制,开始蜕变为一个领土
纳迪尔沙(1736 1747年在位),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的建立者,是伊朗早期现代史的核心人物。本书重现了这样一个非凡、冷酷的军事征服者的故事。他从一个牧羊幼童成长起来,将他的国家从外国占领者手中解放出来,并自立为波斯沙阿。他将18世纪的伊朗从政治崩溃和分裂引导成为该地区的主导力量。他收复了之前失去的所有领土,还入侵了莫卧尔帝国,掠夺了印度的无数宝藏。他多次击败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占领了属于现今伊拉克的大部分地区,并多次威胁要占领巴格达。但从其成功的*开始,他陷入了精神癫狂的状态,这导致他做出了诸多疯狂和可怕的野蛮举动,对波斯民众、他的朋友甚至他的家人犯下了可怕的暴行,直到*后他死去。本书参阅了大量的一手史料,是想要了解伊朗历史和纳迪尔沙传奇一生的读者不可错过的作品。
★ 本书以时间和事件为主线,穿插对重要人物的刻画评析,讲述了1819年(莱佛士爵士创建近代新加坡殖民地)到2005年(新加坡独立40周年)间的新加坡历史,对其起源、早期发展和此后独立、经济腾飞、新老领导层交替、遭遇金融危机等各个阶段都给予了生动的描画,展现了新加坡如何充分运用智慧的力量,成功地摆脱了任人摆布的危险处境,克服了各种看似无法克服的困难,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本版译自原著第三版。
讲好华侨华人故事,助力 一带一路 建设。一、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点文化项目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本书采用文学化的方式讲述历史,以菲律宾华侨华人为切入点,依据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继承和弘扬了国家间的传统友谊,有利于推动中菲友好事业发展,夯实 一带一路 建设的社会根基。二、入选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荣获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本书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点主题出版物,积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 一带一路 建设。三、讲述海外华侨华人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书向读者讲述了千百年来中国与菲律宾 共商、共建、共享 的故事,展现了海外华侨华人的奋斗历程,彰显了海外华侨华人的爱国精神,讴歌了华侨华人对菲律宾和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贡献
它是亚洲东西两部分之间的支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它是和中国并列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第三和第四大宗教的发源地。如今,它的人口位列世界人口榜头位,它的影响力已超越印度洋、覆盖全球。它就是
《 一带一路 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是广东教育出版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点主题出版物,是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点文化项目。华侨华人是中国与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建 一带一路 的重要中介者、推动者和参与者。《 一带一路 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采用文学化的方式讲述历史,以各国华人华侨为切入点,依据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翔实记录千百年来中国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历史交流。本丛书主要从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讲述华人华侨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生活历程,凸显华侨华人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重点讲述华侨华人对当地的贡献、与当地的人文交流和经济领域的交流发展,着重论述在 一路一带 理念下,以华人华侨为桥梁与各国协同发展的构想。本丛书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 建设的
9世纪,随着桓武天皇的即位,日本进入了平安时代,开始摆脱中国的影响,形成自己特有的制度、法律甚至文化心理。天皇的“纯洁性” 受重视,血统成为正统性的唯/一凭据;朝廷放弃军国体制,不再防备来自大陆的威胁;遣唐使的派遣次数减少,向中国学习的热情减弱;承袭自唐朝的律令制逐渐本土化, 加符合日本的实际情况…… 本卷以历史学家的独特趣味,聚焦向来不被重视的9世纪,洞悉王朝贵族社会抵达辉煌鼎盛前,日本在不断试错中发展的进程。 日本的9世纪,对日本知识人来说也难以厘清,却又恰是其历史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作者全面描写了这个从律令 向王朝 转变的时代,读者从中也可以理解“唐风文化”很快转变为“国风文化”的深层次历史背景。 ——北京大学教授王新生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是三百年的强盛加上三百年的衰落的故事。它是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世界的十字路口,国运兴衰牵动了世界历史的走向。土耳其人的祖先来自中亚大草原。公元1300年左右,他们迁徙到亚洲的最西端,在此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土耳其人拥有草原民族一贯的凌厉作风,而他们的灵活与包容则在那个时代独树一帜。仅仅经过三位开国苏丹的励精图治,土耳其人就以“帝国”自立,在欧洲留下战无不胜的威名。1453年征服者穆罕默德攻陷君士坦丁堡,1529年苏莱曼大帝陈兵维也纳城下——鼎盛时代的奥斯曼帝国,为欧亚大陆的政治地图带来了少有的冲击。在欧洲,奥斯曼帝国在拜占庭帝国的废墟上建起新的繁荣,被汤因比称为“罗马帝国的第五次复兴”;在亚洲,它再现阿拉伯帝国的辉煌,带领伊斯兰世界回归了团结与强盛。这一切,使得奥斯曼
汉唐时期古国百济历史悠久灿烂,2015年百济历史遗迹区(位于今韩国西南部)被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 。本书是国内*部百济史著作。内容包括:(一)是关于百济史基本面相的述论,旨在提供一份专题史视野而非通史叙述视野下简明可靠的百济史脉络。(二)是对于百济史研究资料的解题,辑录零散分布在中日韩等地典籍文献与金石文材料,系统梳理东亚各地考古成果。(三)是关于百济史的学术史剖析总结。分别从中国、韩国、日本不同学者群体角度,梳理诸方面成果及其问题脉络,并细致地搜集、编制百济史专刊总目。本书是从汉唐时代进行的全新视角研究,是一部基于国际学术对话的世界史、中外关系史创新作品,具有一定开创意义。百济史一直以来备受亚洲史研究者忽视,本书立足于基础工作,不仅推动百济历史本身的进展,也将其引入中外关系史、世界
本书以华人华侨为切入点,依据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界*的研究成果,详实记录了千百年来中马的历史交流。本书主要从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讲述华人华侨在马来西亚的生活历程,凸显华侨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重点讲述华侨对当地的贡献、与当地的人文交流和经济领域的合作,着重论述在 一路一带 理念下,以华人华侨为桥梁与各国协同发展的构想。
《 一带一路 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是广东教育出版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点主题出版物,是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点文化项目。华侨华人是中国与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建 一带一路 的重要中介者、推动者和参与者。《 一带一路 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采用文学化的方式讲述历史,以各国华人华侨为切入点,依据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翔实记录千百年来中国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历史交流。本丛书主要从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讲述华人华侨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生活历程,凸显华侨华人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重点讲述华侨华人对当地的贡献、与当地的人文交流和经济领域的交流发展,着重论述在 一路一带 理念下,以华人华侨为桥梁与各国协同发展的构想。本丛书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 建设的
中东,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诞生了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孕育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大宗教,成就了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伟大帝国的辉煌。然而如今,中东却成了动荡和战乱的代名词。宗教冲突和战争频发,民众抗议此起彼伏,恐怖主义肆虐。文明的摇篮如何变成了混乱的温床?在《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大变局》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专攻中东研究20多年的昝涛老师,将为您揭开中东乱局的真相,探讨中东动荡的根源。全书从历史的视角切入,先是回顾了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和奥斯曼—土耳其文明给当代中东留下的遗产,然后从不同角度观察中东五个大国的现状:伊朗,在经历了“伊斯兰革命”之后,仍在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拉扯下动荡不断;伊拉克,经过被美国主导的重建,前途依旧不甚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