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这片名为 亚洲 的地域上,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 亚欧大陆明明是一体的,为什么分成亚、欧两大洲?分界的依据又是什么?从欧洲人命名 亚细亚 ,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成为 亚洲人 ,中间又经历了哪些曲折? 清华大学教授宋念申告诉我们: 古地图是探索亚洲形成史和反思现代性的关键一环。 在新作《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中,他借由百余幅珍贵的古地图材料,描摹了亚洲(及中国)在地图上出现、发展、变化、定型的过程,同时观察了这一过程中的各种权力结构 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领土国家 在地图上的呈现与表达。 地图的演进,是否真的朝向科学? 殖民主义语境下的 发现 ,究竟是 发展 还是掠夺? 研究和思考 亚洲反题 ,能为现代带来何种新的可能? 以古代地图为视觉材料,本书通过看图、说图,走近真
何谓 现代日本 ?其萌芽与发展有着怎样的历程?从支离破碎的群雄混战之地,到20世纪末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演变是如何实现的?这部横跨四个世纪的日本史巨著以1600年关原之战为起点,直达20世纪末。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教授马里乌斯 詹森以现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线索,全方位分析现代日本如何在改变、抗争、革新中诞生,回顾德川幕府建立、黑船事件、 二战 后被美国占领等关键历史时刻,揭示其中的多方博弈与思潮冲撞。
1982年6月6日,黎巴嫩的边境燃起了战火,以色列兵分三路入侵黎巴嫩南部。当天深夜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诗人哈利勒 哈维手持猎枪走向自家阳台,面朝大海与学校钟楼,对准脑袋扣动了扳机。他的尸体摔出栏杆,掉到了楼下的一簇茉莉花旁。八天后,以色列军兵临贝鲁特城下。 压垮哈维的后一根稻草,不仅是国家战败的耻辱,还有对整个阿拉伯民族走向复兴的绝望。半个多世纪以来,包括哈维在内的无数阿拉伯人曾为他们的世界构想过一座团结、进步、现代化的梦想宫殿。然而,传统派与改革派的争吵、世俗主义与神权政治的对抗、本土对西方的仇视,以及日趋狭隘的民族主义,终耗尽了阿拉伯人心中的希望。 在本书中,黎巴嫩裔学者福阿德 阿贾米透过一双来自阿拉伯世界内部的眼睛,从政治、文化、文学的角度回顾了20世纪以来的阿拉伯历史。他沿着哈维
16世纪末,经过张居正的改革,明朝一扫颓势,年轻的万历皇帝采取积极和颇见成效的边疆政策,延续了明朝的军事中兴,但朝廷党争也愈演愈烈。未来的后金汗努尔哈赤征服女真各部,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宣祖李昖治下的朝鲜饱受党争之扰,内政荒疏,军备废弛。出身卑微的战国枭雄丰臣秀吉平定各方势力,渐次统一日本列岛,开始把目光投向大陆。 1592年春,企图征服明朝的丰臣秀吉集结大军于名护屋城,下达了渡海侵略作战的命令,兵锋直指朝鲜。5月,日军登陆釜山,一路势如破竹,朝鲜君臣无力招架,紧急向明廷求援,一场持续六年、投入数十万将士的东亚大战由此拉开序幕。 在本书中,军事史家石康重视运用中方史料,关注战争动员、战略战术、军事技术、后勤补给和战场环境,分析内政、外交与军事的互动,对围城战、山地野战和海战等
西方对古埃及的迷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而收藏埃及文物的做法早在古罗马就已相当普遍。没有什么能比在埃及的黄沙中挖掘法老时代的黄金宝藏更令人兴奋。几个世纪以来,尼罗河的文物一直是西方人想象力和灵感的源泉。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门真正的学科 埃及学。 19世纪至20世纪初是埃及学的鼎盛时期,这一复杂年代见证了所有伟大的发现,促使西方反复出现 埃及热 。这一学术研究与探险故事的黄金时代以两个划时代的事件为始终:1822年商博良破译象形文字,以及整整100年后图坦卡蒙墓的发现。前者提供了解开法老文明之谜的钥匙,促使人们不顾一切地不断前往埃及寻找更多文物;后者展现了法老文明的繁荣和复杂,为西方在埃及的主导地位敲响了丧钟。 剑桥埃及考古学家托比 威尔金森的《黄沙下的世界》以埃及学发展的时间线为主轴,对埃及学
中国和日本在一战中博弈,其结果为日后历史走向埋下伏笔;印度和越南通过一战认识到自身的民族命运,战后谋求独立;朝鲜希冀通过战后西方国家的帮助而独立,*终失望地走上自主的进程。各具特点的五国在一战中纷纷打开视野,在战中或战后迎来民族觉醒。 我希望这本小书把一战更充分地带入亚洲历史,同时也把亚洲人带入一战国际史。我也希望这本书能让亚洲人民更好地了解他们共同的历史,为健康、和平的未来之旅奠定基础 这个未来只能是共有的,而不是各自独有的。
从先知琐罗亚斯德时代到强大的古代波斯帝国,再到1979年革命、人质危机和艾哈迈迪 内贾德执政时期,作者生动且完整地描述了伊朗数千年的历史。他清晰又详细地解释了古代伊朗复杂的王朝更迭和在共同的文化纽带联系下各族群融合而成的现代伊朗文明混合体。书中多处具有启发意味的独到见解使得本书成为理解伊朗这片复杂土地的重要指南。
它是亚洲东西两部分之间的支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它是和中国并列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第三和第四大宗教的发源地。如今,它的人口位列世界人口榜头位,它的影响力已超越印度洋、覆盖全球。它就是印度,一个神奇而又充满矛盾的国家,一个与中国巨龙毗邻而居的南亚巨象。 与中国历史可以清晰地划分为连续的大一统王朝不同,印度历史呈现出一种断裂感、破碎感。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等地便出现了文明的曙光。文明的覆盖面积一度超过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到了公元前1300年左右,可能的大干旱终结了印度河文明,一拨接一拨的雅利安人涌入印度。从这时开始到印度共和国成立,这片次大陆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外部势力入侵。来自西北的波斯人、希腊人、伊斯兰势力和来自东方的贵霜人、匈奴人,通过次大陆西北
自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曼苏尔于762年营建巴格达以来,这座城市就有 和平之城 的美誉,但从它不同寻常的历史来看,它也经历过十分血腥的统治年月。当美军于2003年进入巴格达城时,他们成了这座城市动荡历史的新参与者。回溯其历史,在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巴格达一直是阿拉伯帝国的中心,金碧辉煌的宫殿群、宏伟的清真寺、伊斯兰学院和热闹的集市鳞次栉比。它是 代数之父 花拉子米生活过的城市;也是哈里发哈伦 拉希德的都城,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描写了诸多有关这位哈里发及其都城的故事。作为一个繁荣的交易中心,巴格达吸引了大量来自中亚和大西洋地区的商人,其经济的繁盛程度曾招致西方和东方的同等羡慕。 然而,巴格达的历史也有其血腥残酷的一面。这座城市经常遭受瘟疫、饥荒和洪水的侵袭;经历过大量恐怖的
在辽阔的亚洲大陆上,分布着东亚的中华文明、西亚文明、印度的梵文文明以及日本文 明等,各种异质文明通过交通纽带而建立联系,相互竞争并相互弥补,从而展开了亚洲史发展演进的宏大画卷,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全人类的真正历史。作者在书中提出 西亚文明东流论 ,并开辟了 亚洲史 这一全新的领域,着重考察各文明之间的交通联系,通过交通线的转移和变化,揭示文明兴衰与时代演进的历史大势。
1899年仲夏,斯文 赫定开启了他的第四次亚洲探险,这次旅程的目的地是神秘的东方圣城 拉萨。本书为作者对此次探险的全程记录,详细记载了他走过的6000多英里路程,让世人能够有机会一睹这次中外瞩目、影响深刻的探险之旅。探险从斯德哥尔摩开启,一路向东,经转奥什,翻越群山,抵达喀什,并试图从新疆境内进入西藏。在缺少足够资料的情况下,斯文 赫定同他的旅队一起在中国西域的广阔土地上缓慢前行,搭乘简陋的船只在塔里木河漂流前行,挑战 死亡之地 塔克拉玛干的沙海和酷寒,误打误撞进入罗布泊,学习当地歌谣 花了一年时间后,终于踏上了藏北的土地。 但是,藏北之旅并不顺利,一路惊险连连,进入拉萨的尝试也宣告失败,他和旅队不得不穿过大片未知的土地,回到罗布荒原,为再次进藏做准备。整夜的大风暴过后,一座消失已久的古城 楼
纳迪尔沙(1736 1747年在位),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的建立者,是伊朗早期现代史的核心人物。本书重现了这样一个非凡、冷酷的军事征服者的故事。他从一个牧羊幼童成长起来,将他的国家从外国占领者手中解放出来,并自立为波斯沙阿。他将18世纪的伊朗从政治崩溃和分裂引导成为该地区的主导力量。他收复了之前失去的所有领土,还入侵了莫卧尔帝国,掠夺了印度的无数宝藏。他多次击败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占领了属于现今伊拉克的大部分地区,并多次威胁要占领巴格达。但从其成功的*开始,他陷入了精神癫狂的状态,这导致他做出了诸多疯狂和可怕的野蛮举动,对波斯民众、他的朋友甚至他的家人犯下了可怕的暴行,直到*后他死去。本书参阅了大量的一手史料,是想要了解伊朗历史和纳迪尔沙传奇一生的读者不可错过的作品。
★ 本书以时间和事件为主线,穿插对重要人物的刻画评析,讲述了1819年(莱佛士爵士创建近代新加坡殖民地)到2005年(新加坡独立40周年)间的新加坡历史,对其起源、早期发展和此后独立、经济腾飞、新老领导层交替、遭遇金融危机等各个阶段都给予了生动的描画,展现了新加坡如何充分运用智慧的力量,成功地摆脱了任人摆布的危险处境,克服了各种看似无法克服的困难,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本版译自原著第三版。
本书通过对日本“昭和”初期20年(1926~1945年)和“平成”20年(1989~2008年)的比较,透过对田母神事件、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甲级战犯二战后重新“复活”现象、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日美同盟体制问题等一系列典型案例的剖析,立场鲜明地指出了日本应该承担的“战争责任”问题。 在当今日本社会不断保守化、右倾化的大背景下,本书显示了难能可贵的勇气。本书对于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发展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一带一路 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是广东教育出版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点主题出版物,是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点文化项目。华侨华人是中国与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建 一带一路 的重要中介者、推动者和参与者。《 一带一路 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采用文学化的方式讲述历史,以各国华人华侨为切入点,依据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翔实记录千百年来中国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历史交流。本丛书主要从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讲述华人华侨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生活历程,凸显华侨华人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重点讲述华侨华人对当地的贡献、与当地的人文交流和经济领域的交流发展,着重论述在 一路一带 理念下,以华人华侨为桥梁与各国协同发展的构想。本丛书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 建设的
9世纪,随着桓武天皇的即位,日本进入了平安时代,开始摆脱中国的影响,形成自己特有的制度、法律甚至文化心理。天皇的“纯洁性” 受重视,血统成为正统性的唯/一凭据;朝廷放弃军国体制,不再防备来自大陆的威胁;遣唐使的派遣次数减少,向中国学习的热情减弱;承袭自唐朝的律令制逐渐本土化, 加符合日本的实际情况…… 本卷以历史学家的独特趣味,聚焦向来不被重视的9世纪,洞悉王朝贵族社会抵达辉煌鼎盛前,日本在不断试错中发展的进程。 日本的9世纪,对日本知识人来说也难以厘清,却又恰是其历史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作者全面描写了这个从律令 向王朝 转变的时代,读者从中也可以理解“唐风文化”很快转变为“国风文化”的深层次历史背景。 ——北京大学教授王新生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是三百年的强盛加上三百年的衰落的故事。它是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世界的十字路口,国运兴衰牵动了世界历史的走向。土耳其人的祖先来自中亚大草原。公元1300年左右,他们迁徙到亚洲的最西端,在此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土耳其人拥有草原民族一贯的凌厉作风,而他们的灵活与包容则在那个时代独树一帜。仅仅经过三位开国苏丹的励精图治,土耳其人就以“帝国”自立,在欧洲留下战无不胜的威名。1453年征服者穆罕默德攻陷君士坦丁堡,1529年苏莱曼大帝陈兵维也纳城下——鼎盛时代的奥斯曼帝国,为欧亚大陆的政治地图带来了少有的冲击。在欧洲,奥斯曼帝国在拜占庭帝国的废墟上建起新的繁荣,被汤因比称为“罗马帝国的第五次复兴”;在亚洲,它再现阿拉伯帝国的辉煌,带领伊斯兰世界回归了团结与强盛。这一切,使得奥斯曼
本书叙述了印度的独立运动的历程。 1.紧扣2011年3月*关于学点历史的讲话,丛书名定位为“学点世界历史”,力争有影响人物题字题词或作序。 2.世界历史丛书共36册,选取了世界古代到世界现代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重大的标志性事件,集世界历史中的重大专题于一体,地域上包括欧、美、亚、非几个大洲。这36卷本之间既互有联系,又可独立成篇, 3.这套丛书以普及世界历史知识为目的,内容要求有学术深度,写法则力求深入浅出,明白易懂,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本套丛书力求通俗性、普及性和学术性、专业性兼顾。 4.这套丛书是一套“非通史的通史”,比通史编写等操作容易。本丛书策划出版的可行性较强。虽然本书册数较多,但相关研究比较成熟,可按期出版。 5.本书可与本人将策划的另一中国通史系列,以及其他历史著作一起,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8岁的纪州和歌山藩下级武士酒井伴四郎,在樱田门外之变的第二年,独自来到江户任职,为藩主打理日常穿搭。他做事细致,很会安排生活,对做饭也充满自信。为了料理好一日三餐,伴四郎认真考虑每一顿饮食,并详细地记录下来。 这个时代的江户,料理集二百六十年之大成,无论是居家自炊还是外出宴饮,处处都有令人食指大动的美味菜色。在流传到后世的这本日记中,伴四郎烹饪、外出聚餐、旅行、看外国人 生活丰富多彩,仿佛复杂的政治与己无关,只管享受惬意的江户生活。透过伴四郎的日记,可以全面了解这个时代普通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与娱乐活动,一窥江户*后的繁华胜景。 本书为虎屋研究员、日本饮食文化研究者青木直巳的代表著作,曾先后改编为漫画和时代剧。
汉唐时期古国百济历史悠久灿烂,2015年百济历史遗迹区(位于今韩国西南部)被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 。本书是国内*部百济史著作。内容包括:(一)是关于百济史基本面相的述论,旨在提供一份专题史视野而非通史叙述视野下简明可靠的百济史脉络。(二)是对于百济史研究资料的解题,辑录零散分布在中日韩等地典籍文献与金石文材料,系统梳理东亚各地考古成果。(三)是关于百济史的学术史剖析总结。分别从中国、韩国、日本不同学者群体角度,梳理诸方面成果及其问题脉络,并细致地搜集、编制百济史专刊总目。本书是从汉唐时代进行的全新视角研究,是一部基于国际学术对话的世界史、中外关系史创新作品,具有一定开创意义。百济史一直以来备受亚洲史研究者忽视,本书立足于基础工作,不仅推动百济历史本身的进展,也将其引入中外关系史、世界
卡塔尔的神奇表现在诸多方面:国小人少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富甲天下而不过分炫耀,更少财大气粗的傲慢之状;作为地名其历史悠久,作为国家而属新兴;虽起步相 对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在各方面向现代化建设迈进之中,十分注意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传统和风俗习惯;在为数有限的人口中,四分之三为外籍人,但相互共处和睦并相得益彰;虽出于 历史传统为男人的天下,而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并不逊于须眉;取消新闻检查和新闻部的建制在地区国家中独树一帜,如此等等,充分反映了卡塔尔与众不同的特性,在各种矛盾之中享有和谐的 平衡,令人刮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