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期的西进扩张到特朗普的边境墙,对于边境的意义有了新的、令人大开眼界的诠释。 在《神话的终结》中,著名历史学家、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格雷格 格兰丁探索了美国历史上从独立革命到1898年美西战争、从罗斯福新政到2016年总统大选的过程中边境的变化和意义。他指出,几个世纪以来,美国的不断扩张 战争和门户开放政策 充当了 逃生之门 ,有助于将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向外转移。但美国国内问题,从种族主义到种族不平等等问题,从来没有被直面过。而2008年金融危机和美国在中东战场无法取胜的双重挫折,导致美国国内民粹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抬头,极端的愤怒和两极分化将特朗普推为总统。而特朗普上台后在美墨边境修建的边境墙,标志着美国例外主义的终结。 作为普利策奖(非虚构作品)获奖作品、美国国家图书奖入围作品,本书另辟蹊
美国的历史不仅是政治性,也是经济性的。美国人以公民身份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以消费者的身份行使经济权利。自由市场代表着美国精神中的冒险、创新、不择手段、机会主义,它影响了美国的政治法律建设,又逐渐在种种社会运动中被法律和政策规制,它们彼此互动形成美国式资本主义,并塑造着多种物质文明和城乡景观风貌。布·斯里尼瓦桑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从长达400年的美国经济发展史入手,揭示了其中鲜为人知的内在关联。这本书告诉我们,硅谷和华尔街的众多风险投资公司为何深深根植于“五月花号”的筹资过程;美国建国者对英国的反对不仅源于政治抱负,还有个人经济利益的考虑;安德鲁·卡内基当初的电报局送报员工作怎样为他后来领导让他跻身全国巨富的钢铁帝国铺平道路;枪支制造企业雷明顿公司怎样在战后凤凰涅槃,发展
罐头,我们熟悉的食品包装,也是食物保存方式。它能长期存放,又便于携带和运输,跨越了季节和地区限制,满足各种特殊环境的需求。但是在150年前,当它次出现在美国时,美国人对它满是疑惑:一个不透明罐子里的食物安全吗?此后,又是什么原因让罐头成为美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跟着本书作者来一次 罐头之旅 吧: 1. 美国南北战争带动了罐头牛奶的产量,促进了罐头产业的发展。 2. 豌豆罐头经历了罐头商、农民和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才有了现在的美味。 3. 罐头工业的次危机居然是因为橄榄罐头中的肉毒杆菌! 4. 番茄罐头上的等级标签就能让消费者满意吗? 5. 金枪鱼罐头代表了 二战 后美国罐头食品的热潮。 6. BPA导致金宝汤公司开始放弃 罐头 产品。 在美味的罐头背后,是否还藏着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
《潘恩与革命时期的美国》是当代 史家埃里克·方纳的成名作之一,自出版以来就成为研究美国早期史的 经典。作者深受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史以及美国“新劳工史”的影响,试图从潘恩的生平际遇和多本著作出发,将潘恩的思想话语(尤其是社会平等主义和改善经济的 )与为美国独立而进行的政治斗争联系起来,对美国革命时期政治观念与社会结构的关系进行深入探析,有力推动了学界对于潘恩形象及其时代的重新认识。本书采用“跨大西洋视角”来研究革命史,不仅精彩揭示了潘恩及其思想如何深刻影响革命时期的美国,而且细致考察了英法美三国对潘恩动态且多样的接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