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改变世界》一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外销瓷的通俗读物。在传统的观念中,中国的外销产品主要是丝绸和茶叶,这也是丝绸之路的由来。实际上,中国的外销品中传世多、影响更大的是瓷器。从考古和传世文物的角度看,瓷器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名片。本书从外销瓷的海外考古故事、外销瓷的窑口探访、外销瓷本身承载的西方宗教、文化、艺术和生活,以及西方皇室、贵族和富豪定制的中国瓷器的相关内容。讲述被中国瓷器改变的西方生活,讲述中国瓷器的海外历程,讲述中国瓷器的世界影响力。
商,在周代文献中首先是取得王朝地位的王室的名字。它是被商王室统治的国家的称号,也用以称呼商国人民及其他同时代人民所创造的文明。商还用来称呼中国历史上被商王朝统治的那一时代。本书从传统历史文献、青铜器、卜甲和卜骨、考古学、理论模式这五个角度切入,依据已知的考古发现和文献材料,力图全面呈现商文明的各个方面。基于所有可以利用的材料而撰写的一部简明而又整合的中国商代文明史,商文明的研究者传统上都是文献、甲骨、金文和考古等专注于某一些特殊材料的独立的学科里培养出来的,所有这些材料都是重要的。但是,每一门学科不可避免地侧重于商文明的某几个或某一些特殊的方面。
本輯共收錄22篇文章,涉及清华簡、安大簡、上博簡、里耶秦簡、張家山漢簡、懸泉漢簡、五一廣場東漢簡牘等多批簡牘帛書資料。內容則涵蓋簡牘綴合、字詞考釋、內涵解析、材料整理等諸多方面。較為全面地反應了現今簡帛學研究的基本面貌。另外,書中還有《2022年中國大陸秦漢魏晋簡牘研究概述》,廣泛地收集每年的研究動態與 成果。本書作爲一個連續性集刊,對學術界產生持續的影響,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秦始皇兵马俑考古发掘领队的考古“寻秦记”,盗墓小说家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的发掘现场趣事,袁仲一、马伯庸、许宏 。 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和秦咸阳城发掘领队许卫红根据30年来亲历的发掘现场,结合秦帝都咸阳60年的考古发掘成果,从考古发现的物质凭证,讲述史书上没有记载的秦人生活场景、秦国崛起的秘密,以及秦人创造的绚烂文化。跟随考古大咖,真正看懂兵马俑,读懂秦王朝。
1922年冬天,霍华德·卡特成为第—个窥见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陵墓的人,他眯起眼睛,凑在他打开的小洞上,借着蜡烛的微光往里面看。到处都能看到金子的闪光。挖掘行动的赞助人卡那封伯爵拽着卡特的衣服,连珠 似的问道:“你看见什么了?你看见什么了?”卡特费尽力气才说出:“我看见了奇妙的东西。”古老而美丽的事物令人颤栗,吸引着一代代人接近它们、挖掘它们。 这本书涵盖世界上二十余个主要的考古胜地,以及重要的考古发现,我们将看到埃及法老的黄金面具,希腊帕提侬神庙里的大理石雕像,墨西哥丛林中的祭献品……这些文物将尽可能客观地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先过着怎样的生活、创造过怎样的文明,其中的一些文明又为何走向毁灭。 这也是一群“寻宝者”——考古学家——的传奇故事。1872年,谢里曼为寻找特洛伊,在土丘上挖开伤口
本书是刘庆柱先生于2016年在郑州大学同历史学院师生进行的十次访谈内容之合辑,所涉主题包括中原历史文化的内涵、都城考古、陵墓考古、手工业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科技考古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针对考古学研究的方法、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与焦点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古代近东文明主要包括两河文明、希伯来文明以及埃及文明。而就时间而言,古代近东文明则以公元前3500年两河文明的苏美尔城邦时期为上限,以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征服埃及,西亚北非进入希腊化世界为下限。在这3000余年的时间长河里,近东诸文明在各自发展演进过程中均有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流传下来,它们是我们重构这些远古文明的主要依据。据此,本书将选取这一时段限中的近东诸文明具代表性的原始文献资料,对它们进行译注,从而使读者通过阅读这些原始文献不仅对古代近东文明有所了解,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重构起他们自己的古代近东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