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上起周幽王攻打褒国(前779年),下讫三家分晋(前453年),以其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战争战役为主线,讲述三百多年的春秋历史。作者基于权威的历史素材,结合全书的政治形势图、战争战役图以及地形地貌图等108幅地图,以地理与历史相结合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春秋历史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以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等地理因素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这些地理因素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全方位还原历史场景面貌,带来身临其境的历史阅读体验。
中国幅员辽阔,地名众多,许多地名穿越千年流传至今,在潜意识中影响、塑造着当今的中国人。通过地名,过去与现在、先人与今人相互交汇,形成中华文化的滔滔洪流。 地名,不只是地理学符号,更是古人与山川湖海、日月星辰、历史社会深度交流后留下的人文印记。地名所承载的内涵是中华大地上一笔宝贵的遗产。本书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多个角度探究地名背后的人文底蕴、文化根脉,清晰梳理了中国地名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规律,浓墨重彩地记载下一种让国人潜移默化沉浸其中的中国精神。
本书上起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下讫公元280年三国归晋,以重大历史事件和战争战役为主线,串连起近百年的三国历史,涉及几十个影响深远的战争、战役和众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地理讲述三国历史故事,并随文编绘了88幅全彩历史地图,全方位直观展现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背景,以地形地貌、自然条件、水文气候等地理因素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这些地理因素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经纬华夏》 我要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 围绕这一发端,历史学家许倬云以九十高龄迎难而上,八易其稿,结撰出一部华夏文明从成长到成型的 传记 。作者跳脱出中国文化内部演变的叙述,以 大历史 的观看视角与思维方式,对华夏内外的历史互动重新归纳排列,再现了中国大地上人群、族群、文化互动融合的轨迹。 在五千余年的长程叙述中,作者借由对中国地方性文化如何交缠为一,以及中国如何应对来自世界之冲击的细致分析,揭示了华夏文明能够延续至今,并将绵延永在的核心与奥秘,以赤子之心瞻见了一个有根底、有方向的中国。 《大地中国》 历史与地理密不可分,历史决定思维的深度,地理决定视野的广度。《大地中国》是北京大学教授韩茂莉写给大家的历史地理通识,二十六个专题,贯通上下五千年,遍及南北东西,涵盖了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曾经属于中国的库页岛,就变成了沙俄的萨哈林,变成了俄国监禁犯人的苦役岛;而直到今天,其在许多国人心中仍有一份特别的纽结牵连,一种挥之不去的复杂与沉重。作者写作这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目的不在于对旧时领土的声索,而是基于一种遐深的伤逝,想借助那些陈年往事,厘清库页岛渐离母体的去国之路。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却应摒弃那种顾盼自雄或自怨自艾,而深自省察,反求诸己,大约才是获得鉴戒、振作复兴的径路。
《中国历史地理论集》主要收录了侯仁之从事城市历史地理、沙漠历史地理、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研究的代表作,同时收录多篇追溯求学经历的文章,展现一代学人的思想与风采。侯仁之的学术工作一方面与国内的社会现实相结合,一方面又与国际的学术前缘相接轨,《中国历史地理论集》的出版力求突出侯仁之作为研究者和文化交流使者的双重身份。收录的大部分中英文稿均为侯仁之撰写,其中有几篇为首次发表。
《神州——历史眼光下的中国地理》讲述了中国这一地理区域内,从史前文明直到 如此巨大的历史跨度里,地理地貌发生的巨大改变。农田、山林、道路、桥梁、宫殿、苑囿、村落、城市等等,体现了中国人对环境持续不断的精微适应和塑造。从古代人与土地之间和谐、安定并充满美感的关系,到近代以来这种关系被西方殖民入侵、内战所打断,而在现当代工业化的巨大力量对大地景观再次进行强有力的重塑,这其中有令人震撼激动的奇迹,也有令人忧虑不安的眩惑。
本书通过华夏先民从东方启航、腓尼基人地中海接力丝绸之路、欧洲人探险开辟远洋新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开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五个部分,从航运、物产、经贸、科技、文化、民心、梦想等层面,用丰富多彩的邮票视觉语言,全景表现海上丝绸之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准确把握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定位和时代脉搏,深刻揭示源远流长的海上丝路文化对于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重要历史贡献,形象阐述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开放融合、互利共赢、睦邻友好、和平发展之路,更是一条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大通道,既蕴含历史情怀,又富有时代气息,内涵丰厚,视角独特。
《那达慕的现代传承及意义阐释》一书在对那达慕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考察了那达慕的历史起源和历史进程,探寻了那达慕现代传承的历史根基,对那达慕进行了学科界定,认为那达慕是不同于农业文明的草原游牧节庆活动。该书通过大量的田野考查,梳理了那达慕民俗事象,较为全面地展现了现代那达慕的组织形态、符号体系及传承状况。该书分析了敖包那达慕、庆典那达慕、旅游那达慕、家庭那达慕及衍生性的那达慕等不同组织类型,围绕核心象征符号 男儿三艺 探讨了那达慕的复合和不断添加、转义的符号体系,探讨了那达慕现代传承的内在动力机制,进而就那达慕节日文化发展和族群认同、文化传承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