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相送指南正法(共2册)(精)》由无名氏著,《顺风相送》和《指南正法》两书,原书均为抄本,现存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两书作者均已无考,约分别成书于明中叶和清初。《顺风相送》包括127则,《指南正法》包括87则。两书内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部分关于气象方面的观察方法,如太阳太阴出入时刻、逐月恶风、潮水消长、雷电、观看星辰,以及定罗经下针、定舡行 数,和其他一些禁忌;第二部分是各州府山形水势的记载,每一路程沿途各地作简单说明;第三部分是各处往回针路、日清,于往还各地的罗经方向、路程远近、礁石隐显、打水深浅、能否停泊,都有详载。两书为研究我国地理学史、中西交通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清儒地理考据研究(套装共4册)》包括《清儒地理考据研究(册):先秦卷》《清儒地理考据研究(第二册):秦汉卷》《清儒地理考据研究(第三册):魏晋南北朝卷》《清儒地理考据研究(第四册):隋唐五代卷》4册。《清儒地理考据研究(套装共4册)》立意高远,花费了相当大的功夫,收集整理了清儒地理考据的成果,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份相对比较全面的清儒地理考据重要论著的基本目录,并能归纳其共性和特征,讨论的问题非常具有学术意义。四卷本虽作者不同,体例也有一定差别,但均体现了扎实的史料考辨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清儒的评价准确、客观,既能表彰其成就,也能检验其不足,用力甚勤,不仅仅是一个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发覆的工作,是以考据学的方法研究清儒地理考据的典范之作。对清儒地理考据的研究,可以展现出清儒
赴他国开展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对于推动考古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跨国考古也已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本书以文明交往为着眼点,对19世纪中期以来亚洲地区跨国考古发展的历史进行分期研究,包括对他国来华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及我国学者赴国外开展考古工作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从时空上阐明亚洲地区跨国考古的整体面貌、时代特征、成就与不足以及最新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本书通过对西方中心文明理论的回顾和反思,结合文明交往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趋势,对跨国考古推动文明交往的发生机制展开深入讨论,并对今后我国开展跨国考古提出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