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 一带一路 倡议,开启 一带一路 全面合作的崭新篇章。本报告全面总结了十年来创新丝绸之路发展成效和启示。
庞惊涛著的《钱锺书与天府学人(精)》是一本撰写钱钟书和天府学人的文集,作者是“钱学”研究者,他采访一些当事人和收录了大量详实资料。讲述虽然钱锺书没有到过四川,但在他数十年的写作和学术研究生涯里,却不间断地和四川学人有着书信往来或诗文酬唱等。本书收录如:钱锺书与白敦仁、钱锺书与陈子谦、钱锺书与杨武能、钱锺书与何开四,《管锥编》中的蜀地人物、名物等篇章,大部分文章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影响较好,对研究“钱学”和宣传天府学人有很好的价值和社会效益。
未知的海洋,传说中的宝藏!自由、荣耀与梦想!我们是10世纪的维京人,15世纪的西班牙人,17世纪的荷兰人!我们活跃在爱琴海、波罗的海、加勒比海和世界上任何有关宝藏的海湾!我们是勇者,我们是诗人,贪婪的冒险家们从来不会铸就不朽,但是他们会成为传说! 陶红亮主编的《海盗》中所涉及的海盗众多,既有维京海盗、西班牙海盗、加勒比海盗、印度洋海盗、地中海海盗、索马里海盗,还有中国近代的海盗,让你看的眼花缭乱,让你的好奇心再一次被点燃。
千百年来,无数价值连城的珍贵宝物,沉没在汪洋深海,等待有缘人的寻访。20世纪以来,各国考古学家在不同海域,纷纷发现殒没多年的古船,尤其在南海海域,沉没的中国古船 是数不可数。20世纪,南海渔夫时常在打渔时,常会捞起精美的瓷器碎片或铜钱。很快,南海海底有宝藏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不少中、外寻宝者潜入海底,寻找、打捞沉没多年的宝物。为防止这些寻宝者破坏沉船遗址和文物,考古学家游弋四处海域,发掘、打捞沉船,探索、解开这些古代沉船的谜团。 陶红亮主编的这本《沉没的珍宝》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些闻名于世的世界各地的沉船故事。
此次选编刘师培著作之精华,大致可分为四类:一为论经学,二为读书札记,三为论文学,四为教科书。丛书共六册。册《国学发微》《周末学术史序》《群经大义相通论》等六种,以论经学为主。第二册《读书随笔》《读书续笔》《左盦题跋》等六种,基本为读书札记。第三册《中国文学讲义概略》《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上附录》《论文杂记》,三者为刘师培文论之核心,故以《中国文学讲义》为名。其中《中国文学讲义概略》本系单独成书,所述内容在专讲魏晋六朝文学的《中国中吉文学史讲义》之前,两者之间又有的联系,且其书除《刘申叔遗书补遗》中收录外,传本罕见,价值颇高。第四册为《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五册为《中国地理教科书》。第六册为《经学教科书》《伦理教科书》。清末民初,各类学校相继成立,代替古代书院,这是教育史上的一大变革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其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并保存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不仅使自古及今的学者研读不衰,也给一般的读者带来天马行空般的艺术享受。孙红颖解译的《山海经全鉴(典藏版)》在尊重文献原典的基础上,对山海经中的晦涩字词和重要知识点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能够帮你了解《山海经》的神秘魅力。
《中国地名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 联合摄制的中国首档大型地名文化类节目。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9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 《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个角度 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和人生百态。 这本书在电视节目的基础上,提炼精华,条分缕析,使电视内容得到了完整呈现。书中出现的地名覆盖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大到数省区域,小到一条街道,都能找到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故事,勾起那些既精彩又独特的乡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