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地、准确地、生动地再现这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并对其功过是非作出令人信服的评说,无疑是一项相当艰巨浩繁的工程。来自英国的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迪克 威尔逊先生以严谨的学者态度从事研究,在本书的结构安排上采取了以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他在其他领域中活动,同时穿插其个人生活的写法。这种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的全方位考察,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再现极富特色的个人风貌,使本书具有可读性。
迪克 威尔逊先生自1960年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搜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他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再现了周恩来传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
理查德 伊文思先生花费了多年时间收集资料,研究邓小平本人的经历和他的著作。经过多年的努力,1993年理查德 伊文思先生完成了本书,将他30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尤其是对邓小平本人的了解展示给了广大读者。他站在独特的立场,以平和的眼光看待并展示邓小平不平凡的一生,也带着读者重温20世纪中国的发展历史。在这部书中,理查德 伊文思先生按时间顺序分15章,叙述了1904年至1993年邓小平的主要历史活动。
本书以国民党军统特务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量相关回忆录和档案资料,是海外学者最早研究民国特务系统的代表性学术著作。此书以“间谍王”戴笠的生平全貌及政治经历为线索,主要研究其庞大神秘的间谍王国的发展历程。作者讲述了黄埔军校时期蓝衣社、立行社等组织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抗战爆发以后"军统"的迅速扩张;同时通过丰富的材料还原了特务培养及行动的历史细节,暴露了这段阴暗血腥的历史。由此,此书也详尽展现了1930至1940年代民国特务制度的发展历程,能够极大地丰富并启发我们对这一时期的民国史的认识。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以及中共早期领导人的陈独秀,在中国曾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1929年,他因转向托派而被开除出党,之后又被扣上多项罪名;与此同时,他与共产国际、中国托派、民主党派和国民党的关系也极为复杂多变。因此,对于他的是非功过及历史评价,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纭,其中不乏混乱与不公。本书作者毕三十年之功,呕心沥血,利用迄今最全最真的第一手原始秘档,承扬前人研究成果,详细梳理陈独秀跌宕起伏的一生,首次全面展现了陈独秀的历史真相及其伟人风采。 本书是陈独秀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回答了人们关于陈独秀的种种问题和疑惑,也为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视角。 本书充分运用大量第一手资料,以珍贵秘档,详尽梳理了陈独秀一生思想发展的脉络,并展现了他与国共两党、与中国革命复
《徐世昌评传(上下)》为沈云龙先生代表性著作之一。徐世昌为晚清至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晚清时期曾任东三省总督,1918年至1922年任民国大总统,在中国近代史上曾为举足轻重的人物。沈著《徐世昌评传(上下)》于当朝史事及人物备历详细,援引大量*手史料,叙述并评价了徐世昌一生的历史贡献与失责,对于广大读者了解晚清和民国的完整历史面貌极有帮助。
《彼得大帝传(套装共2册)》中彼得大帝的生平事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故事。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记录非凡的沙皇。他性格暴躁、独断专行。是个残忍的暴君;他富于远见、励精图治、大胆改革。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他唤醒沉睡中的俄国并为它注入新的活力,带领数百万俄国人走出黑暗愚昧的时代,步入生机勃勃的新世界;他自己尚未完全开化,却开化了两亿人。彼得的一生就是一部多彩动人的传奇小说,许多情节无须刻意描写,就足以使你为之倾倒着迷。
我总结唯有三件事可做:艺术、行动和爱情。 乔治 蓬皮杜 我之所以喜欢艺术,正是因为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且能够让人轻松地切换时空。古典艺术看到的是过往和历史,当代艺术看到的是现实和发现。 克洛德 蓬皮杜 这部作品由蓬皮杜之子阿兰 蓬皮杜和致力于想象力对权力影响研究的法国记者塞萨尔 阿尔芒共同执笔,讲述了被艺术、爱情和信仰支撑的蓬皮杜夫妇的一生,同时展现了乔治 蓬皮杜在从政期间以个人的艺术天分建造的一个充满文化与现代艺术感的法国。 蓬皮杜夫妇1933年在拉丁区相遇,彼此一见钟情,相伴一生。二人拥有相同的艺术审美和天分,把对艺术的热爱融入公共和私人生活当中,建设了一个充满当代艺术气息家庭的同时,也设计了一个新的法兰西。在乔治 蓬皮杜从政期间,他将自己的艺术想象落实成许多有益于法国的
《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作者周秉德女士是与周恩来和邓颖超关系最密切的长侄女,她以细腻翔实的笔触,饱含深情地回顾了同伯父伯母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令人感慨而动容,掩卷却难以忘怀。同时,也让我们得以更真切地领略到两位伟人的风采,特别是周恩来总理无与伦比的胸怀与情操。 书中还披露了许多过去鲜为人知的内容,例如邓颖超、周同宇的口述回忆文章等,并配有数百幅珍贵的历史镜头,其中部分也是首次公开。
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D中Z差,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CY众人,成JZ大,被誉为大清 中兴D一名臣 ,且Z后全身而退。他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他出身平常,家族五六百年没出过秀才,可谓典型的小镇青年。 他智商平常,考了7次才中秀才,却以笨功夫成功打通了科举之路,顺利进入翰林院。他一生崇尚笨拙,以扎实而非机巧取胜。 他踌躇满志进京,面对全国精英,发现自己见识狭隘、观念鄙俗,陷入自卑和焦虑。三十而立,他立志学做圣人,研读经典,广交朋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京期间飞速升迁。 他善于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天下大乱之际,一介书生D创湘军,统率群雄。对抗太平天国,屡战屡败,甚至
《撒切尔夫人:权力与魅力》是关于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一生的传记,包括童年成长、青年初涉政坛、结婚生子、入主唐宁街、黯然下台等各个年龄段与历史时期的生动描写。作为英国首位女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曾在战后的英国发起大规模的社会和政治改革,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她的性格密切相关。权力是她生活的前提背景。她从政一生从不谈及个人情况,将不安全感、私人情感以及一些会引发社会不良影响的真相,藏匿在她精心打造的果敢自信的面具之后。高调、率直、顽强的政治风格使她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女人。她激怒了很多政治同僚,得罪了大部分的政治对手,对她远距离欣赏比与她近距离共事容易得多。但正是这种性格的力量促使克服前进路上的种种障碍,不断前行;也正是这种力量促使她连续三次赢得了大选,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改变了英
......
《翁文灏日记》为1936年1月1日至1942年12月31日期间翁文灏每日亲笔日记。在1936年至1942年期间,翁文灏先任行政院秘书长兼资源委员会秘书长,后任经济部部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工矿调整处处长,是抗战期间西南、西北大后方经济行政及工矿生产的 高主管,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决策者、参与者。同时,他还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及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秘书、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等重要职务。他的日记中,对其每日工作、参加会议及见客等活动均有具体记载,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教文化诸多领域,涉及的人物既有国民政府军政要员,也有胡适、竺可桢、李四光等教育科技界名人学者,还有许多工商界企业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如卢作孚、吴蕴初、孙越崎等等。 有些内容还是其他已知史料中披露极少或未曾为史学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