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沙基(Karl Terzaghi, 1883 1963)是现代土力学的创始人, 土力学之父 ,他的杰出不单在于奠定了土力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更在于他这个人,他对工程、理论、实践的态度,以及他传奇的经历。 本书作者理查德 古德曼经过五年的研究,阅读和翻译了 82 卷太沙基的日记,采访了太沙基的亲朋好友,并阅读了15000封信件、大量的文章、出版物以及报告之后,创作了这部关于太沙基的传记。从太沙基留下的文件与信件中,作者见微知著,如同抽丝剥茧一般,去探索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师的人生观。
按照一份在历 知名的影响力人物名单——“100 个伟人”所列,艾萨克· 牛顿排名第二。牛顿从大学新生到升任剑桥大学教授只用了8年时间,他所创建的诸多原理,帮助我们塑造了现代世界的模型。他是世人景仰的天才, 是破界创新者。 然而,牛顿并非如历史一向记述的那样是个人格无瑕的人。过去的传记作家往往为了神话牛顿的“科学伟人”形象,故意避而不谈他从事炼金术和个人信仰。这本书的作者迈克尔·怀特则以特有的科学视角,求证于牛顿留下的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提出了牛顿痴迷炼金术、神学研究和他奠立近代科学基础之间的重大关联。 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性格曲折难解、穷尽一生追求知识的天才,他同时还是个为学术界所不容的炼金术士。在孤独的少年时代,他对传统的教育不满,难以觅得他人的友情,
《核动力道路上的垦荒牛:彭士禄传》通过实物采集、口述访谈、录音录像等方法,把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各方面的资料保存下来,为深入研究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宣传科技人物提供手资料和原始素材。
免疫学是一把钥匙。正是我们了解了自身的免疫系统,通过调控免疫反应来克服癌症,防范传染,我们才开启了这自愈之路。我们治疗癌症的方式将由此改变。医生将不再直接使用药物来攻击肿瘤,而是先用药物调动人体的免疫系统去攻击肿瘤。 本书所访谈的25位生命科学研究者,包括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两位获得者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都是癌症免疫疗法领域的先驱。科研创新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宽敞笔直。在求知的过程中,他们同样苦恼不堪,但也在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困难,日以继夜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直到醍醐灌顶的那一刻。 这是一本生命之书,也是人生之书。
这里,我们以缅怀一代宗师的深情,向建筑界后人展示吴景祥先生的为人和他为事业奋斗终生的历程,以及其卓越的贡献……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以图文相间的形式,详尽记录了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晚年接受挑战,亲自为故乡苏州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全部过程。在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出版此书,无论是对于新开馆的苏州博物馆,还是对于前来参观的广大市民或读者,都是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供读者阅读学习。
《爱因斯坦传》(Einstein:His Life and Universe)是一本爱因斯坦的生活传记,也是爱因斯坦的所有文稿于2006年公开后出版的第一本传记。2007年初版后好评如潮,被评为是一部“赏心悦目的传记”,“迄今为止可读性不错的爱因斯坦传记”。本书首版印数高达50万册,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2008年又荣获美国国家科学总院2008年度科学传播很好图书奖。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曾任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CNN)主席和《时代》(Time)周刊总编。其《史蒂夫·乔布斯传》、《基辛格传》和《富兰克林传》都是超级畅销书。艾萨克森以高超的叙事技巧和驾驭材料的能力,将浩如烟海的材料相当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既讨论了爱因斯坦作为人的方面,又阐述了他在物理学上的深刻思想,完整而生动地揭示了爱因斯坦的性格特征和思想贡献,使这位大物理学家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
俞调梅教授,我国岩土工程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同济大学岩土工程学科的创始人,2011年是他的百年诞辰。2009年,在俞先生逝世10周年时,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地基基础研究所会同他的亲属发起和准备纪念先生百年诞辰的活动,编撰《岩土师表春华秋实》这本纪念文集就是这一纪念活动的内容之一。
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代表了人类的智慧成就。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伟大的人物,我们在教科书、技术专著以及科普书籍中经常见到他们闪光的名字。那么,这些英雄到底都是谁?他们是如何取得这些里程碑式的成果的?他们的背后有什么精彩的人生故事?他们有什么科研经验?他们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本书对诸如此类的问题给出了系统的回答。 本书采用了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了文艺复兴之后数十位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数学家的生平故事,以及那些里程碑式的发现是如何产生的。 本书可供对数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学生的趣味读物,还可以作为教师授课的有益补充。
《国士无双伍连德》是中国现代医学奠基人伍连德的生平传记。伍连德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中国检疫与防疫事业的先驱、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国士无双伍连德》以详尽的篇幅讲述了伍连德东北抗击鼠疫的过程,涉及到科学、政府和外交等各个领域,对整个防控的技术细节和社会机制进行了复原。情节惊心动魄,读来荡气回肠。 《国士无双伍连德》也是一部缩减的中国防疫史。伍连德作为中国现代防疫先驱人,山西、内蒙、上海……哪里出现疫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的经历也表明,同样的科学水平,不同的政治社会环境下,防疫的效果截然不同。他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除此之外,伍连德还是中华医学会的创建人之一和、二任会长。他主持创办了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协和医院和
由孟雁、吴志军等*的这本《航空报国杏坛追梦 (范绪箕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一书较为翔实地描述了范绪箕的学术生涯,突出范 绪箕的学术发展经历是丰富多彩的,他人生的几个重 要转折点都与国家时局变化和时代变迁息息相关。全 书共分为10个章节,每个章节分为若干小节,每个小 节作为一个主题,展开叙述。全书力求做到准确、如 实反映历史。 本书力图较为完整地叙述范绪箕学术成长的主要 历程,展示一个坚守航空救国、教育救国梦想,虽历 经百年坎坷,仍不改初衷,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甘 为人梯,淡泊名利,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不懈 努力的科学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