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古今中外100位科学人物及其所创科学图景进行融合性肖像创作,分为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实验、科学发现、科技发明、科学探索、科学文化、科学哲学、科学幻想10个图景篇章,解析这些人物突出的代表性探索成果的经纬脉络。肖像画表现了科学人物的精、气、神,而探索成果的融入使一些平常看起来相当深奥的科学内容变得容易理解,整体上让科学内容通俗化、可视化与艺术化。 本书基于科学肖像这一主体展开,辅之以科学图景的创绘,体现了科学+人文的思想理念,采用巧妙的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叙画论述,力图创造一种“用艺术理解科学”的范式。本书可为读者提供科学与艺术交融的阅读体验。
海森伯不仅仅只是一名天才科学家,也是一个工业和文化 的 的公民和倍受尊重的文化人物。不幸地是,正是这个 ,深深地卷入到虽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却定义了20世纪下半叶的两次标志性事件:种族大屠杀以及核时代的开启。作为一名受过教育的德国文化精英,海森伯像许多其他人那样,不得不面对这些事件并做出许多 困难的决定。本书对海森伯作为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者,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德国原子能和原子 研发过程中主要的德国物理学家的角色,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本书适合于那些对近代历史文化感兴趣,没有太多物理专业背景的广大读者。
本书记录了中国电气工业的开拓先驱们从求学立志到参与私营再到创建国有电工企业的艰苦发展道路,他们在抗日战争初期西迁,之后东归助力我国电工企业的创建和发展。先驱们在我国电气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和聪明才智。他们不屈不挠、爱国奉献的精神激励着后辈勇往直前。本书既有电气行业先驱恽震、褚应璜等多人的遗作,又有其后人倾注心血情感的回忆,还有近百位先驱的生平简介。本书是对行业先驱历史贡献的一部真实记载,对行业发展史能发挥叙事实证、充实添彩之作用,也为当代青年,尤其是有志投身于科技事业的研究者、工程师们,树立了榜样。
费曼的抽屉里,长年摆着一封从未寄出的信。信纸泛黄破旧,因为费曼经常拿出来展读。那是费曼在妻子阿琳过世一年后(1946年),写给亡妻的信。费曼在信末写道:“原谅我没有寄出这封信。我不知道你的新地址啊。”2004年,这封信和其它费曼亲笔写的信,都来到费曼的女儿米雪手中。米雪说:“看着看着,我着迷了。写这些信的人展现出思路清晰、体贴、谦虚、风趣而又迷人的魅力来。”米歇尔于是选出415封信和家藏的照片编辑成这本书:“关于我父亲的书很多,不过那些书都取材于口述的数据。但现在你看到的这本书,都是他亲笔写的信,这些信自己会说话。这些信综合起来,展现出一种前所未见的费曼的特质。”
本书是 中医、养生学家、真气运行学术创始人、原甘肃中医学院(现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少波先生的学术传略。 李少波先生出生于1910年4月1日(农历庚戌年二月二十二日),于2011年9月28日17时29分在甘肃省平凉市无疾而终,享年102岁。他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秉承大医精诚之理念,淡泊明志,孜孜不倦,悲悯患者,治病救人,继承和发展了中医医学宝库的精髓一吐纳导引术(即真气运行养生方法)。传播50余年,治愈患者无数。 本书详解真气运行法创立细节,揭秘真气运行法深层奥秘。既是李少波先生的学术传略, 是读者学习真气运行“登堂入室”的 读本。
本书介绍了丙烯酸酯树脂的、性能、加工方法及应用。主要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他甲基丙烯酸酯类和盐类的和应用,重点介绍有机玻璃的制造及应用,有机玻璃模塑料、航空有机玻璃及功能有机玻璃,有机玻璃的成型和机械加工,有机玻璃废弃物的处理,并对丙烯腈及其衍生物、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作了简要介绍。本书基本概括了当今外有机玻璃科研状况和工业发展趋势。 本书可供从事塑料及丙烯酸树脂相关产品的科研、生产、应用领域的技术人员阅读。
海洋石油工程设计指南编委会编著的《海洋石油工程设计指南》主要内容包括了海洋石油工程所有各专业的设计和施工、HSE(职业卫生、安全与环保)评价报告的编写,以及海上油气田的陆上终端的介绍。 《海洋石油工程结构焊接防腐加工设计》包括了第七篇海洋石油工程加工设计中的结构加工设计、焊接加工设计和防腐加工设计。第七篇是按施工设计的深度编写的,是在前六篇详细设计的基础上介绍在更深一步的设计步骤中,结构加工专业、焊接加工专业和防腐加工专业要继续进行的设计工作的基本内容与主要要求。 《海洋石油工程结构焊接防腐加工设计》适合从事海洋石油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从事海洋石油工程研究、建设和海上油气田生产管理的人员可参考使用。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是根据 批复,中国科协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集中展现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科学家的学术脉络和人生经历的人物传记丛书,有助于进一步梳理和丰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厘清我国科技界学术传承脉络和学术传统,总结探索我国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为 好地制定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 提供参考依据。本书为采集工程丛书中的一部。本书主要讲述了我国海岸海洋地貌与沉积学家王颖院士的生平传记,通过全面收集反映王颖院士家庭背景、求学历程、师承关系等与学术成长经历有关的资料,展现了王颖院士在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求学时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体现了王颖院士在学术和政治上的影响力,丰富了王颖院士的个人形象,具有很大的研究
刘应明院士是 的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经历有传奇色彩。他是我国模糊数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在模糊数学以外也取得了多个重要的成果。他又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学界一位杰出的领军人物。为发展我国的数学事业,特别是推动我国西部的数学教育事业,以及 四川大学数学学科的快速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善于思考,勇于担当,有锋芒,有情怀,把毕生的精力和才华挥酒在祖国的数学事业和教育事业中。 本书用感人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刘应明。读者可以从他的学问、事业、理念、实践、人生等方面得到许多启发。 本书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特别是青年学生、文化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数学爱好者以及各级党政部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