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册子出自邓稼先的妻子与孩子们之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怀念与追忆。在家人的眼里,他,一个忠厚朴实却又聪明绝顶之人,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却又是绝佳的科研领军之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是党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国难当前,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面对重重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站在选择面前,他毫不犹豫,用他的话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1727年3月20日,艾萨克 牛顿去世,生前并未留下遗嘱。然而,他却留下了一堆凌乱不堪、总计800余万字的手稿。在《牛顿手稿漂流史》中,莎拉 德里追溯了从牛顿离世至今近300年时间里,牛顿手稿所经历的曲折历程。手稿吸引了各色人等,其中包括经济学家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一场苏富比拍卖会上,他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了大批牛顿手稿。还有亚伯拉罕 亚胡达,他是希伯莱语文学和语言教授、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的朋友、以色列建国的关键人物,他收藏了许多牛顿的神学手稿。此外,还有贵族子弟、剑桥大学教师、善本书商、美国商人 这些人无不以自己的方式,痴迷于发现 真正的 牛顿。 本书不仅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生动有趣的侦探故事,还探索了几个世纪以来科学的地位变化,人们对科学善本图书和科学家手稿兴趣的滋长。它将牛顿
在全球伟大的物理学家中,恩里科 费米毫无疑问是自伽利略以来*为著名的意大利科学家。同侪称他为 教皇 ,认为他的直觉和研究都金口玉言,*可靠。从法西斯主义和反犹太主义中脱身的费米,成了美国*为绝密的项目 建造原子弹的领头人。费米是*后一位精通物理学科所有分支的物理学家,也是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的罕见完美结合。他的丰富遗产极为多样,包含了诸多领域的关键发展,从宇宙射线到核工业技术,再到早期计算机。 在这部细致入微的著作中,吉诺 塞格雷与贝蒂娜 赫尔林令这位远见卓识的科学家跃然纸上,既触及费米的人生,又关涉20世纪科学变革中令人血脉贲张的历史。
孙家栋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50余年的发展历程,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孙家栋时代开创中国卫星事业新篇章、开启空间事业新纪元,至今传奇仍在继续,88岁高龄的孙家栋,仍奔波在航天工程和人才培养的线。孙家栋的人生历程,是航天人发扬伟大航天精神的缩影。本书以孙家栋的人生历程为线索,重点描写了从1970年中国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升空,各类应用卫星太空遨游,中国航天走入国际市场, 嫦娥 探测卫星奔月之旅,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 群星普照的辉煌成就。作者从业航天事业多年,以亲身的经历与体会,用朴实无华语言展示了孙家栋无私奉献、勇于负责、全身心投入航天事业的人生轨迹。书中披露了中国航天成功与失败的大量手资料,让人读来仿佛置身于航天人工作
本书整理自《学习时报》 归国科学家 专栏,共收录文章40篇。新中国成立前后,百废待兴,归国科学家们回国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投身科研实践,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农业发展、医药卫生、航天、核物理等领域献计献策,在他们刻苦钻研和锐意创新下,新中国各项科技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除钱学森、华罗庚等知名科学家,本书还讲述了王承书、陈能宽、柯俊、杨承宗、马世骏、吴仲华等以前较少宣传的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物质生活,毅然回到了 一穷二白 的新中国,展现了澎湃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书选取了科技史研究领域权威杂志《自然辩证法通讯》专栏《人物评传》刊载的8篇文章,分别介绍了英国地质学家德拉贝奇、法国地质学家拉夸、中国近代地学先驱张相文、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创立古脊椎动物学的 龙骨大王 杨钟健、新中国代工程师杨维、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奠基人叶笃正、分形之父曼德博8位科学家。简要介绍了8位科学家的奋斗经历、科学思想及在各自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介绍了拉夸在中国的学术演讲及考察情况。从科学家的勤奋、勇气、眼界、光明磊落的人格、投身科学事业的热情与执着中,可见探索、创新、理性的科学家精神。 本书所书写的科学家不仅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敢为人先,他们的家国情怀、求实精神、协同精神等优秀品格,对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树立远大志向,有着重要的引领、激励作用。
《科学巨人:从泰勒斯到伽利略》融传记文学与科普读物为一体,既是一本讲科学家的书,也是一本讲人类和人生的书。在内容上紧紧围绕科学家与科学发展史,政治的社会的历史只是作为背景在书里出现,从而使得本书从历史角度上比较易于做到脉络贯通,层次清楚。书中重点记录的人物有十几个,从 科学之父 泰勒斯到 动力学奠基人 伽利略,领域覆盖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著者通过对十几位伟大科学家生平业绩的叙述,展示了西方科学发展与演进的历程。本书写作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没有枯燥冗长的长篇说理,也没有流于形式的空洞内容,全书充满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与画龙点睛的抒情语,笔调活泼别致且富幽默感,能使读者于轻松的阅读中感受到科学家探索精神的可贵,同时获得科学史的相关知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关于科学人物传记方面的好
马大 院士是中国现代声学的奠基人他的经历是中国现代声学发展的缩影。20世纪30年代,他作为中国位声学专业的清华留美公费生,在哈佛大学期间便成为房间声学简正波理论的奠基人之一。《BR》 本书详述了马大献的成长历程。他幼年勤奋好学,青年学有所成27岁就成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31岁就任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在“向科学进军”中,他提出了发展中国现代声学的规划,设计了综合声学实验室,**了人民大会堂的音质设计,组建了环境声学、语言声学、次声学、非线性声学等分支学科。本书对马大献为中国现代声学所做的奠基性工作与他的主要学术成就作了介绍,以反映其系统的学术思想,对他的教育理念和爱国惜民的社会活动加以说明,以表现他既有深厚学养又有强烈社会担当精神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全貌。
......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乔治斯穆特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利昂莱德曼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安东蔡林格 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 理查德穆勒 圈量子引力理论创始人 李斯莫林 弦理论之父 伦纳德萨斯坎德 知名理论物理学家 安鲁效应 提出者 保罗 戴维斯 小世界网络 理论提出者 史蒂文 斯托加茨 振荡子 的发现者 马塞洛 格莱泽 理论物理学家 劳伦斯克劳斯 这些与我们同时代的伟大思想家每一位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阐述了爱因斯坦对科学、文化和人类想象力的深远影响。他们中有多人是诺贝尔奖得主,有人是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还有很多物理学领域的开创性理论的提出者,还有人出身于贫苦人家,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都在爱因斯坦的精神遗传及伟大成就的感召之下,找到了自己值得自己毕生投入的事业。在约翰 布罗克曼的邀请下,他们就以下
叶铭汉,我国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国核物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低能加速器、低能核反应实验、粒子探测技术和高能物理实验等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与持续的推动者。 1982年起主持大型高能物理实验粒子探测装置北京谱仪的研制,是大型科研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的主要科技领导之一,该项目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奖项,为推动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出生并成长于上海,曾求学西南联合大学,终身受到其叔父、在近代教育史上享有盛名的叶企孙先生影响,致力于科教救国、科技强国,演绎出壮丽多彩的人生华章。
本书以博考原始材料为基础,以传记文学的表现手法,聚焦讲述钱学森为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而奋斗的故事。在故事里,有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教育等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在故事里,有他勇于自我锤炼和敢于自我突破的心路历程;在故事里,有他在上下求索过程中坚守知行合一的治学方法;在故事里,有他不断绘制个人思想坐标和构建个人思想体系而结出的理论果实。这些故事深深地内嵌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创业的伟大征程之中,因为故事主人公身后屹立的,是一个秉持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执政理念的中国共产党。本书叙事简洁,描写生动形象,每位读者或许都能从钱学森的故事里受到启发、获得感悟,激励自己前行。
史蒂芬 威廉 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瘫痪,不能发音。霍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 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霍金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被世人誉为 宇宙之王 。本书以接地气的语言和大量的珍贵图片介绍了霍金的生平、主要物理思想和他扑朔迷离的婚姻,有利于广大普通读者全面了解这位科学巨人。
《伦世仪传》 分为十五章, 以自述与他述方式相交集, 写出了伦世仪院士青少年阶段的时代背景及艰难曲折的求学历程; 写出了他终生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 不断培元固本、守正创新, 学科发展, 为发酵工程与环境生物工程等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故事; 本书也以客观平实的语气, 力求彰显伦世仪院士谦逊、 低调、 朴拙的品格与师德风范。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1790),1706年1月17日出生在美国波士顿。 年轻的富兰克林喜爱读书,但是窘迫的家境使富兰克林无法继续接受教育,12岁时他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制造蜡烛,然后又跟随哥哥詹姆斯学习印刷。 1723年10月,作为学徒的富兰克林由于不满哥哥的严格管理,逃离了波士顿。不久,富兰克林又阴差阳错到了英国。20岁时,富兰克林返回美国费城。 1730年,富兰克林和另一名学徒一起创办了自己的印刷厂,出版费城份报纸《宾夕法尼亚报》,大获成功。富兰克林终于成了真正的企业家。 由于1928年以后每张百元美钞上都印有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肖像,再加上美元身为世界主要流通货币的重要性,导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形象广为世界各地不少人所熟悉。 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这样评价他:“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
按照一份在历 知名的影响力人物名单——“100 个伟人”所列,艾萨克· 牛顿排名第二。牛顿从大学新生到升任剑桥大学教授只用了8年时间,他所创建的诸多原理,帮助我们塑造了现代世界的模型。他是世人景仰的天才, 是破界创新者。 然而,牛顿并非如历史一向记述的那样是个人格无瑕的人。过去的传记作家往往为了神话牛顿的“科学伟人”形象,故意避而不谈他从事炼金术和个人信仰。这本书的作者迈克尔·怀特则以特有的科学视角,求证于牛顿留下的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提出了牛顿痴迷炼金术、神学研究和他奠立近代科学基础之间的重大关联。 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性格曲折难解、穷尽一生追求知识的天才,他同时还是个为学术界所不容的炼金术士。在孤独的少年时代,他对传统的教育不满,难以觅得他人的友情,
按照一份在历史上知名的影响力人物名单——“100个伟人”所列,艾萨克·牛顿排名第二。牛顿从大学新生到升任剑桥大学教授只用了8年时间,他所创建的诸多原理,帮助我们塑造了现代世界的模型。他是世人景仰的天才,更是破界创新者。 然而,牛顿并非如历史一向记述的那样是个人格无瑕的人。过去的传记作家往往为了神话牛顿的“科学伟人”形象,故意避而不谈他从事炼金术和个人信仰。这本书的作者迈克尔·怀特则以特有的科学视角,求证于牛顿留下的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提出了牛顿痴迷炼金术、神学研究和他奠立近代科学基础之间的重大关联。 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性格曲折难解、穷尽一生追求知识的天才,他同时还是个为学术界所不容的炼金术士。在孤独的少年时代,他对传统的教育不满,难以觅得他人的友情,于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 本书是一本可信的严济慈史传,严格按史传体的要求撰写而成,丰富翔实的内容来自严济慈生前日记、书信、回忆总结性文章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的领导、同事及亲友撰写的回忆录、纪念文章。书中重点突出了他艰难的求学经历和科研、教学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对同一事件有几种说法的,笔者进行周密的考证,确实是史实原貌,才写进书中。因此,本书是一本可信的史传。
本书由杨建邺、陈珩编著,是爱因斯坦的传记作品。本书中以时间为顺序收录了近600张照片,其中既有爱因斯坦各年龄段的留影,也有其父母、妻儿等家庭成员及其朋友、同事的照片,此外还有爱因斯坦各阶段居所、办公地、书信、手稿的图片等,内容丰富全面;结合图片内容和大量史料,文中用质朴生动的文字纵向挖掘了爱因斯坦不平凡的一生:他是如何从困境中逐渐走向科学的*殿堂?他一生中幸福的思想——广义相对论是如何得到的?他的两次婚姻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两个儿子给他带来了怎样的烦恼?……在图文并茂的阅读中,你将找到真实的爱因斯坦。
他曾被称作“整个世纪的大脑”,并给我们的世界观带来了彻底的变革。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97年生于乌尔姆,1896年后移居瑞士。在他的“奇迹年”1905年,他完成了他著名的著作“相对论”。1914年他迁居柏林,1921年荣获诺贝尔奖,1933年被迫逃离德国,尔后一直在美国的普林斯顿执教和从事研究工作,直至1955年辞世。爱因斯坦的一生是动荡不安与波澜壮阔的结合体。他不但是为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同时还作为一位逆向思维者和特立独行、在政治上善于思考的人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爱因斯坦用他的公式E=mc2书写了历史,而他那张对着全世界伸出舌头的著名照片同样广为流行。 于尔根·奈佛借助大量新披露的文件和令人惊讶的档案资料,讲述了爱因斯坦及他那个时代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在爱因斯坦神话背后所隐藏的鲜为人知的奥秘,深入浅出地描述了这位
本书详细梳理杨振宁的学术成就和对现代物理发展的影响与贡献,并深入探寻其学术研究上深邃精简风格与独特科学品位的形成。这本传记不仅描述了杨振宁一生的行止,也为他在物理学上的历史地位做了一个总体评价,展示了20世纪现代物理学群星闪耀、蓬勃发展的鲜活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