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为了记录院士为国家和科学技术事业繁荣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及其成长经历,弘扬科学精神,彰显优良美德,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社会风气,激励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奋,中国工程院决定组织编撰出版《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含自传)系列丛书。 主要内容包括:(1)记述传主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对国家、对工程科技事业进步和培养人才的突出贡献;(2)传主学术成长和取得成就的历程、治学态度、价值观念、爱国情怀等精神风貌;(3)传主的家世、人生经历、成长环境、性格爱好、亲情志趣等。
本书是 中医、养生学家、真气运行学术创始人、原甘肃中医学院(现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少波先生的学术传略。 李少波先生出生于1910年4月1日(农历庚戌年二月二十二日),于2011年9月28日17时29分在甘肃省平凉市无疾而终,享年102岁。他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秉承大医精诚之理念,淡泊明志,孜孜不倦,悲悯患者,治病救人,继承和发展了中医医学宝库的精髓一吐纳导引术(即真气运行养生方法)。传播50余年,治愈患者无数。 本书详解真气运行法创立细节,揭秘真气运行法深层奥秘。既是李少波先生的学术传略, 是读者学习真气运行“登堂入室”的 读本。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力作,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专业思想、传承中医精髓、提高医德医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本集记载了任应秋的生平事迹,阐发了其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和突出贡献。
本书以国内外肾脏病临床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体现肾脏病领域临床工作的新进展和实践经验,具以下特点:①强调肾脏病临床诊断与治疗;②肾脏病诊疗技术体现国际化与实用性;③重点介绍肾脏病诊疗中的经验与体会。全书共25章,包括肾脏解剖生理、肾脏病常用检查与症状;全面系统地阐述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损害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疗新进展;介绍肾脏病常用药物及透析与肾移植;规范肾脏病临床常用诊疗操作技术,包括中心静脉置管术、血管搭桥造瘘术、腹膜透析等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程序、方法,以及肾脏病中医药治疗等。
《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为世界医学名著,已有78年出版史,是美国最有性的临床皮肤病学专著。虽自中文翻译版(原书第九版)问世至今四年,然而影响极大,深受读者的欢迎。第十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主编Willam D James Timothy G Berger 和 Dirk M Elseon 对其做了全新的修改,并且将黑白图片改为彩色图片,其中文翻译版由徐世正教授主译,徐文严教授主校,廖康煌、张建中、王家壁、李若瑜教授副主校。 全书内容方寸新颖,病种齐全,反映了皮肤病研究进展,对皮肤科医师是一部极好专业指导用书。
本书共分7个部分共24章,前两部分(1~6章)分别介绍了起搏器的发展史,起搏相关解剖、心脏电生理特性和起搏参数等基础知识,第3部分(7~11章)重点介绍了起搏器常用的起搏模式、临时起搏器和起搏器的植入技术、起搏器的更换技术以及儿童患者的起搏器植入,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第4部分(12~15章)和第5部分(16~18章)则分别就常规起搏适应证和新拓展的适应证,如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充血性心衰及神经介导性晕厥等进行系统论述;第6部分(19~22章)重点论述起搏器术后的随访以及起搏器的现代功能,为临床实际工作提供指导;最后一部分(23~24章)则系统论述了ICD的植入和随访等知识。本书以起搏治疗为重点,内容翔实,突出临床实用性,既有关于起搏器和ICD的基础知识、实用技术的详细论述,又有对起搏领域发展的介绍。适
本书不是自传,更不是引用数百篇文献的博士论文,而是科学家赌上性命的冒险故事。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作者皮奥特走上了一条常人无法想象的道路——追踪未知病毒。在机缘巧合之下,他成为发现“埃博拉病毒病”和“”的特殊历史见证人。作者挑选了冒险旅途中诸多精彩的片段,向读者展示了在科 学家、政治家和成千上万人的努力下,疫情形势发生的巨变,展示了6000 多万毒感染者的境遇,让更多人认识到科学具有无限潜力,必将打破现实的局限。
本书由具有丰富考前培训经验的专家老师根据2020 版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及考试指南的内容要求精心编写而成。书中习题按新版考试指南章节编排,题量丰富,出题角度多样,题目难度恰当,考点覆盖全面,题型与真题要求 一致,并逐题配有答案和详尽解析。本书便于考生在系统复习的同时,通过做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和记忆,提升应试能力,是参加2020年 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考生的 用书。
本书以古代和近现代军事医学人物为选取对象,以历 对军事医学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的重大医学事件的核心人物、重要医学技术的领衔人物、代表医学成果的牵头人物为选取原则,分中国篇和外国篇两部分,采用人物传记体例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52位具有代表性的军事医学人物。
彭淑牖,1932年11月生,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英、法三国及欧洲外科学院荣誉院士。获 发明专利17项,独创新术式9种,在 外率先开展新技术5项,主编和参编著作34部。获 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 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及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奖等20余项,获中华医学会肝胆外科分会“终身成就奖”、 肝胆胰学会“杰出成就奖”、全国五一劳动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及中国“人民名医”“十大医学泰斗”等荣誉称号。所著Hepatic Caudate Lobe Resection(《肝尾叶切除术》)获“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奖等。 本书 限度完整、真实地还原彭淑牖教授90年的人生历程,向世人呈现一位 的中国外科医生用一生的热血和 、用仁心仁术演绎大医精诚。他毕生努力,不断创新,研发新技术,创建新术式;使复杂手术简易化,解决了不少世界性难题;也推动着中国
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在这部自传中,回顾了自己从年少时意外接触并爱上科研,到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去往斯德哥尔摩的路上发生的有趣故事。莱夫科维茨在这本书里,展现了一个生动鲜活、与众不同的诺贝尔奖得主形象:总是乐呵呵的、经常自嘲、秀发浓密、热衷跑步、擅长投出 妙棒球、也会“讳疾忌医”……喜欢闲聊的他聊着聊着,就聊出了这本从心脏病患者变成心脏病专家,再变成传奇科学家和诺贝尔奖得主的欢乐回忆录:只想遵守与父亲的约定、成为一名心脏病医生的他却意外接触并爱上科研,承诺与热爱该如何取舍?五十年如一日,他致力于破解G蛋白偶联受体奥秘,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去往斯德哥尔摩的漫长的梦想之路到底如何坚持?明明是研究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生物化学家如何意外成为精子专家和白发神医,明明凭实力获得诺奖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