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首要目标是讲述全口义齿修复中混合多种临床过程和理念的当前治疗过程,建立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的现代诊疗流程。目的就是建立与当前各种修复治疗程序相关的基本操作方法。另一个目的是帮助读者丰富修复学知识、修复治疗操作方法和增长自信。本书一共十一章,每章详细讲解了无牙颌患者的评估、重建下颌位置的方法、制取终印模、制作暂基托、蜡堤以及固定正中支持装置、全口义齿的美学考虑、记录颌位关系、中性区记录、技工室二次流程——人工牙的选择与排列、试排牙、义齿初戴和使用CAD/CAM技术记录并制作中性区义齿。内容翔实,面面俱到,帮助修复医生在设计义齿时候能够正确运用中性区这一区域,提高义齿的稳定性及舒适性。
免疫学是一把钥匙。正是我们了解了自身的免疫系统,通过调控免疫反应来克服癌症,防范传染,我们才开启了这自愈之路。我们治疗癌症的方式将由此改变。医生将不再直接使用药物来攻击肿瘤,而是先用药物调动人体的免疫系统去攻击肿瘤。 本书所访谈的25位生命科学研究者,包括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两位获得者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都是癌症免疫疗法领域的先驱。科研创新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宽敞笔直。在求知的过程中,他们同样苦恼不堪,但也在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困难,日以继夜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直到醍醐灌顶的那一刻。 这是一本生命之书,也是人生之书。
本书分为:医案实录、朝花夕拾、教学随笔、跟师往事,其中医案实录和教学随笔为作者日常临证及教学中医案故事汇编;朝花夕拾为作者早年医案,学习经络医学后,有了 深的体悟,故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跟师往事则记录了作者跟师的点滴。本书不是常规的医案书,而是以故事的形式,从普通读者的视角诠释经络医学专业晦涩的医理,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适合广大中医院校师生、中医爱好者阅读。
作者素以“伤寒信使”自喻,对《伤寒论》进行了六十余年潜心研究。本书共六章,对医圣张仲景的生平和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 》《脉经》《金匮玉函经》等进行了全新考释,后附运用仲景方治疗危急重症的案例,有助于中医药工作者和中医药院校学生建立中医临床思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中医经典研究著作。
伍连德(1879—1960)是中国抗疫先驱,在东北鼠疫阻击战中力挽狂澜,成功控制了疫情,当时年仅32岁。晚年在剑桥大学李约瑟的约请下,用英文撰写了这部回望一生的自传。书中不但再现了抗疫过程中惊心动魄的细节,介绍了其中关键的防控措施,还回顾了自己的童年和学生时代,从求学剑桥到回国报效,建立防疫体系、医院和中华医学会的过程,以及回到马来亚后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