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海洋大学客座教授、德国汉斯·冯·斯托奇教授/博士组织人员撰写的关于2021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创所主任克劳斯·哈塞尔曼教授的故事,撰稿人包括克劳斯·哈塞尔曼的朋友、同事以及与他一起工作的人。
本书共分十章,主要以时间为序。部分内容,如人才培养、创建产学研一体化公司等,因时间跨度较大、内容连贯性强,故单独成章。章介绍了毛二可的家庭情况,主要厘清了毛二可父亲毛韶青人生经历中的重要阶段,介绍毛二可兄妹四人的基本情况;第二章和第三章讲述了毛二可的青少年时光,父亲和哥哥对他的影响,南开中学的教育,大学时期如何在老师的引导下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第四章到第六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毛二可从大学毕业留校工作,到改革开放后开展科学研究的艰难历程;第七章到第九章讲述了毛二可在人才培养、创建产学研一体化公司、团队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工作;Z后一章对毛二可的家庭生活和对孩子的教育进行了介绍。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松恩的学术传记,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戴松恩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 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
.
潘家铮院士是我国水工结构和水电建设的很有名的专家,一生从事水电设计、建设、科研和管理工作,我国水电事业尤其是三峡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都与潘院士的贡献有直接关系。他以其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过人
顾孝烈教授,浙江嘉兴人,一九五三年考入同济大学测量专业,一九五五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一九八六年晋升为教授。顾孝烈教授是我国有名的测绘学者、测绘教育家和同济大学测量系的资历教授。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
本书为采集工程丛书。本传记以朴实的笔触,力求准确、完整、清晰地描绘杨叔子院士的学术成长经历,以全面展现他为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与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以期为年轻一代树立一个现实的光辉典范。
李仪祉(1882-1938),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他主张治理黄河要上中下游并重,防洪、航运、灌溉和水电兼顾,改变了几千年来单纯着眼于黄河下游的治水思想,他创办了我国一所水利工程高等学府——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和多所院校。胡步川先生按照年代顺序,逐年介绍了李仪祉先生的生平大事件,尤其是为我国水利事业所做的工作。 《李仪祉先生年谱/河海文库》早于20世纪40年代刊印,对民国时期的水利史研究具有价值,在年谱之后,还附有胡步川悼念李仪祉先生的诗集、文章以及拍摄的李仪祉工作时候的照片等,十分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