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 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开始自省,从此改变态度,因而改变了教育方法。 1999年,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 五个一工程 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教育学会 东方杯 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传播,时至今日,因为广大教师的喜爱,《爱心与教育》已成为教育新经典。
......
......
本书收录的是语文特级教师陈海燕老师的班级故事、从教心绪、教学札记以及生活随想。全书共分四个板块,包括灵犀乍现、行走记忆、字里行间、此间相遇。这是一个走在教育路上的思考者的影像纪录,文字灵动而又意味绵厚。在娓娓叙说中,读者望见的是生活着、教学着、阅读着、研究着的教师步态,是亲历着、洞察着、比较着、判断着的学者目光,是感念着、浸润着、萌动着、生长着的儿女情怀。
......
......
......
本书系钱穆先生谈论为学之方法与门径的专门著述。钱先生在书中首先谈到孔子与朱子谈论读书的内容,后又列举曾国藩、张之洞、康有为等近代名儒谈论读书的言论,并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读者可由此获知治学之源流。后几篇,钱先生从当身感触谈起,希冀好学之士取而为法,获得为学之一门径。
教育专家储朝晖编著的《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史》是 部专门研究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发展史的学术著作。大学精神是有关大学发展的价值取向及其在大学设置与运行中的体现,是大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本书通过对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发展的历史研究,揭示了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轨迹、发展走向、核心内容、基本规律和有效方式。本书认为,从历史源流看,中国近代大学精神是中西兼容的结晶,其阿部结构与形成过程经历了生成、初曙、完形、转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从外国人开办的教会大学中的精神生态,到有典型特征的北大精神、清华精神、西南联大精神、南开精神、南京地区诸大学精神、上海地区诸大学精神、华南地区诸大学精神等,都是学人自主建构的,形成了近代整体大学精神的轮廓。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的发展遵循着以传统为根基由点到面逐级生成的原
......
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对于读书和做事,都要存一种诚心,凡事只要求其尽责在我,不可过于贵人。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
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现代教育论(第3版)》根据国家教育改革有关精神和教育.部关于高校教材改革具体要求,力图反映现代教育发展与变革的时代特征与社会需求。本书力求构建现代教育的科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