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煮上一个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生活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 伍 建 你 好! 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 后进生 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 教授、学者、公务员、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态度,因而改变了人生。 1999年,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 五个一工程 奖、冰心
本书运用宏观综合的视野,描绘了后现代多元而开放的课程设计蓝图,以寻求取代现代性的单向独白式权威教育。作者首先深刻批判了西方受工具理性所支配的课程理念与课程体系,认为这种课程理念与课程体系已沦为一种封闭性的科学教条,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体系的一个环节,教育与课程从而被彻底工具化了,教育与课程的内在价值 促进人的心灵成长的价值被彻底泯灭。 br 作者进而提出了一种超越现代科技理性的课程观 后现代课程观。这种课程理念创造性地运用了混沌学、过程哲学等思潮,提出了以 丰富性 、 回归性 , 关联性 、 严密性 为标 的后现代课程设计理路,这是对具有工具理性性格的 泰勒原理 的真正超越。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 30 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的教育观、学生观,以及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 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 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体权威 班级管理要以 法治 取代 人治 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 童心是师爱之源 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 教育呼唤民主、科学、个性 其 爱心、民主 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让广大教师感动、折服, 未来班 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很多身处 迷茫 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
幼儿的学习品质决定了他们在所有其他领域的教育经历,并将决定幼儿未来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本书在描述学习品质的内容、发展、要素、影响因素,以及培养幼儿积极学习品质的一般性教学策略的基础上,重点用6个章节描述了培养每一关键发展指标的具体教学策略,同时真实展示了支持每一关键发展指标的教学实践。
本书所收入的文章是根据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的手稿整理而成的。本书的特点是,它全面地阐述了爱情问题,它把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同迫切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同非常重要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同需要指导年经人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本书可供各种年龄的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阅读。
《高效能教学 罗森海因教学原理的实践》(新班级教学译丛)是英国教育专家汤姆 谢灵顿对美国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巴拉克 罗森海因所撰写的《高效能教学原理》一文的解读与宣讲。 巴拉克 罗森海因于2012年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撰写了一篇文章,其中列出了一系列简单的、基于研究的教学原理,以提高教学效率。本书是对这些教学原理的深入研究与阐述。全书将十大教学原理分为四个模块,即调扶放、善提问、勤复习和精练习。通过课堂实例、可操作的策略以及从真实课堂体验开发、经过测试的实施方法,详细阐述和构建了罗森海因的教学原理,以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他们的教学效率。书中还收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发布的《高效能教学原理》作为附录。
本书从学科视角切入,探讨了跨学科学习是什么、跨学科学习中的学科关系分析、不同学科如何跨的载体、跨学科的设计框架及实施,首次从学科的角度提出系统的跨学科学习设计方法,对澄清当下的众多概念有所帮助,具有理论的创新性和针对我国当下实际的可行性,特别是将跨学科作业、跨学科评价融入其中做了系统的分析,突破当下的难点。同时,提供了实践中有价值的案例,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主要学科,为的落地提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本书是 自然教育译丛 中的一本,以语言、科学、艺术、感官游戏等方面丰富的自然游戏活动,引导儿童走进自然,留意大自然中那些罕见的、不可预测的和不寻常的东西,让儿童和它们建立联系。 本书包括四章,让所有儿童亲近自然、发展适宜性自然课程实践、利用自然创造特别的游戏场所、感觉统合的自然活动。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自然增强儿童的感官意识,发展儿童的社会性、读写和语言技能;如何创设自然导向的课堂教学,建立实践学习中心;以及在自然中游戏的力量和重要性、运用自然元素和特别的自然游戏空间进行游戏的方法等。
强健的身体、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自我照顾能力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内容。本书在描述身体发展和健康的内容、特点、价值、发展阶段和原则,以及促进幼儿身体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般性教学策略的基础上,重点用5个章节描述了培养每一关键发展指标的具体教学策略,同时真实展示了支持每一关键发展指标的教学实践。
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是目前国内外数学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本书密切联系教学实践,系统阐述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方略。全书共分为十 三 章,*章 概述 中学数学核心素养 的 培养 , 第二章阐述如何打好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 。 从第三章开始,分 十一 个专题,分别阐述包括空间想象、数学思维、运算、解题、学习、探究、创新、建模、合作交流等数学素养的培养方略 。 本书为广大一线中学数学教师系统学习和掌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书是近年来有关早期阅读发展和早期阅读教育研究成果的集中呈现。研究者们在广泛吸收国内外早期阅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早期阅读教育的需要,用浅显的语言介绍有关早期阅读发展和教育的理论观念,并重点阐述如何将这些理论观点应用于实践,以帮助我国的早期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发展观和教育观,并运用这些观念分析我国早期阅读教育中的特殊现象,解决我国早期阅读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褚宏启主编的《教育政策学》力图吸收国内外教育政策研究的一些新成果,在内容上包括四个部分:(1)教育政策本质论。涉及教育政策的内涵、分类、本质特征、历史演进、价值追求等内容。本书章和第三章论述这些内容。(2)教育政策系统论。涉及教育政策主体(包括官方主体和非官方主体)、教育政策环境、教育政策工具等内容。本书第四至六章论述这些内容。(3)教育政策过程论。涉及教育政策问题界定、政策议程建立、政策形成与采纳、政策执行与监测、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环节。本书第七至十一章论述这些内容。(4)教育政策研究与教育政策分析的方法论。涉及教育政策研究的历史演进、教育政策研究的方法论、教育政策系统的分析方法、教育政策过程的分析方法与技术等。
本书简明却全面地反映了李吉林老师三十多年来,从小学语文学科的情境教学,到各科各育的情境教育,及至为了让更多儿童获益的情境课程的核心思想与操作策略。全书涵盖了情境教育的基本思想和核心内容。在操作指导方面,要点阐释与案例相结合。分为 情境教学 情境教育 情境课程 三部分,以精要的文字和条目分别介绍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情境教学(具体到识字、阅读、作文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和创设情境的手段等),各科各育的情境教育(操作主张、原理、模式、核心元素等),以及情境课程的四大领域、策略、原则、操作要义等。书稿内容全面,阐释简要、明晰,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
本书由著名教育思想家内尔 诺丁斯教授和女儿劳丽 布鲁克斯合著。诺丁斯认为审辨式思维是一种理智的德性,要让道德承诺指引审辨式思维,用审辨式思维影响道德行动,培育学生的理性、情感和品德,终促进对自身和他人的理解,增进合作。本书主要探讨美国课堂上教师如何带领学生探索那些对于美国社会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但又充满争议的具体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审辨式思维与道德承诺,使学生形成明智的道德认识,以道德行动增进个人幸福和社会福祉。对于我国教育教学实践而言,在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和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方式等方面,本书提供了一些认识、方法、策略上的有益启示。
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得到各级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教师成长的外部支持环境逐步优化,但本书作者认为,教师成长更为关键的是自我生命力量的激活,内在精神朝向与认知模式的转换。 作为教育专业报的记者、编辑,本书作者长期关注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问题,采访报道了大量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作者精选16位优秀教师作为研究案例,解读了每位教师的 核心成长智慧 ,涉及成长理念、关键行动、有效教学和师生关系等;16种智慧共同构筑起可以深度精准把握教师职业 核心机密 的认知框架,能够帮助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成长迷茫中的教师、职业倦怠的教师等明确方向,解除困惑,增添力量,走上高效成长之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教育媒体人的视角所见,可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个有益参考。
本书首先阐述了不插电编程的概念、让编程成为21世纪课堂必要组成部分的11个理由,随后介绍了计算思维的概念、瑞吉欧教育的基本理念及二者的联系,接下来用6章的篇幅,结合丰富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引导儿童认识编程板、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如何支持儿童在创客空间、社区探索、艺术创作、读写学习、数学学习中进行编程,实现编程和各领域学习的相互促进。 全书共有80多个游戏案例,每个案例均包含材料、指导、观察、延伸四个模块,且大多附有照片,详尽、生动地描述了游戏的玩法,具有很强的实操性,为一线教师开展活动、促进儿童编程学习和计算思维启蒙提供了重要参考。
《教育管理与领导》(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Leadership)是国际上权威的两种教育管理学术期刊之一。 本书是精选2006年英文版*、前沿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这些文章运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当今世界应该被关注的问题,内容涉及教育管理、教育行政、教育领导和教育政策等诸多方面。既关注基础教育的管理。也涉及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管理;既关注学校层面、区域层面、国家层面的教育管理,也涉及国际层面的教育管理比较研究。
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涵盖了新教育实验最全最新的资讯。新教育实验自2000年萌动,其理论和实践让无数教师感动、感奋,显示出非凡的感召力,让诸多身处应试重压下疲于应付的教师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看到了真切的希望。新教育吸引了全国各地5200多所学校、560多万师生投身其中,已成燎原之势。 什么是新教育?怎样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本书全方位阐释新教育实验的理念和观点、方法和步骤,展示美好愿景,解答疑难问题,是新教育实验的入门向导,是新教育实验的经验总结,更是教师改变生活方式、发现自我、创造价值的行动指南。
《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国际比较研究 (高中物理卷)》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国家普遍使用的高中物理教材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 在本研究中,教材内容分为知识、实验、习题、拓展四个方面,即教材内容的四个维度。作者从教材广度和教材深度两个角度分析教材的总体难度。其中,教材广度是指教材内容的多少,即教材容量,这个容量可分别用知识、实验、习题、拓展的数量来计算;教材深度则为教材内容的不同深度。综合研究教材的广度与深度, *后汇总得知教材难易程度。除了量化统计, 本书还通过对教材文本的细致分析,比较不同国家高中物理教材的特点,为我国高中物理教材建设和课程发展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有价值的启示。
约翰·哈蒂(John Hattie)于2009年推出的的惊世之作《可见的学习:对800多项关于学业成就的元分析的综合报告》(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凝聚了作者持续15年的研究成果,数据涉及成千上万名学生,这些基于证据的研究旨在揭示究竟什么可以真正带来学校学习的改进。本书是迄今为止关于这一领域相关研究完整的汇集与总结。 接力《可见的学习》,《可见的学习(教师版)》将这些突破性的观念呈现给全新的读者群。 本书是为学生、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而作,向他们解释如何在课堂中运用《可见的学习》所提出的原则。作者对成功的干预方式做出了简明易懂的总结,并提供了可操作的逐步指导,以帮助读者在课堂中成功实施可见的学和可见的教。 本书:?将迄今为止教学策略领域研究项目与实际的课堂实践联系在一起;?既从教师角度出发,又兼
本书是在《暨南大学、华侨大学联合招收港澳地区、台湾省、华侨、华人及其他外籍学生入学考试复习大纲(2016-2020)》的基础上更新修订而成,同时,结合了新修订的中国内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科学严谨,时效性强。包括中国语文、数学等八个科目的考试大纲及样卷和参考答案。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对课程进行复习的依据,对于考生了解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知识点、考点明确,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使考生复习备考有的放矢,助力考生精准备战。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走向有意义的写作》是作者王维审 觉者为师 个人写作书系的第三本,主要记录了作者从一个被压制和歧视的农村教师,通过教育写作逐步获得了成长、形成了理念、组建了团队,并一步步走向明师的艰难历程。全书共分六章,靠前章主要记录个人前期的成长困境及与文字的偶然相遇,以及在教育写作中获得的点滴感悟;第二章至第四章论述了个人写作的三个阶段,分别是问题性写作、专题性写作和研究性写作,重点谈了教育写作对教师成长的意义和价值;第五章和第六章讲述了作者从 一个人坚持写作 到 带着一群人写作 的行走改变,重点论述了团队共写对个人成长的激励和助推作用。
《可见的学习:优选地促进学习(教师版)》内容主要包含有以下几个部分:1、将迄今为止教学策略领域优选的研究项目与实际的课堂实践联系在一起;2、既从教师角度出发,又兼顾学生的立场,提供循序渐进的指导,包括课前准备、解读学习过程和课堂交流及课后追踪;3、提供检查单、练习、案例研究,描述很好实践以辅助提升学生学业成就;4、为学校领导提供学校层面的检查单和建议,在学校内促进可见的学习;5、在《(可见的学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元分析,至今《可见的学习:优选地促进学习(教师版)》研究所引用的全部元分析已超过900项;6、全面涵盖了学习活动的众多领域,包括学生动机、课程、元认知策略、行为、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
自然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这一领域也越发成为国内教育界新兴、热门的研究与实践方向,特别是在幼儿教育及小学低年龄阶段。 对于大多数中国幼儿园,园内没有较大的草坪、树林以及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等,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开展自然教育的实践,并创设相应的环境?为此,我们引进了介绍国外自然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图书。 本书推动了这样一种观点:能在室内做的事,在室外也能做。将室外空间转化为学习环境,这样儿童就能在自然中享受一系列活动。本书是作者团队三十多年从事室外课堂研究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反思,包括室外课堂的基本理念、儿童与室外的关系、室外课堂的教师、室外课堂的设计与实施、室外课堂的环境设计与使用、室外课堂的相关人员的组织与协调、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