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这门课程讲什么?作为教育学类专业基础课程,中国教育史重在讲述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将它们置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进行考察,揭示其内在联系,把握其发展脉络。对教育制度的讲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阐述相关的方针政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措施及其经验得失;其他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人才选拔制度等内容,仅述及与学校教育相关涉的部分。对教育思想的讲述重在介绍和分析代表性人物、学派与思潮,反映各个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理论思维的得失。为了能够讲述清楚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的发展,需要旁及一些历史和学术史内容,说明教育发展的背景。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根据有关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新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地下出土简牍材料整理和研究成果,对教材的相关内容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怎么做?怎么教?》是一本有趣味、凸显思维、有方法、案例丰富的科学思维教学指南,可靠、系统、接地气。全书各章节聚焦两个话题:科学家怎么做,科学教师怎么教,既有案例分析,还有要点总结、教学脚手架,以及关于各探究要素的 误解与澄清 。全书内容和体例设计新颖独特,力图帮助广大一线科学教师认识科学思维究竟是什么,如何正确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可视化的内容编排 不是一本满篇文字讲理论的书,把科学思维是什么、怎么教可视化了。内容编排用心,配图可爱。 全面实用的教学工具 用生动的案例和图画,讲解了科学探究的四个要素 提问、假设、实验、论证,解构了在各个环节科学家怎么做、老师可以如何教。 专业的分析讲解 每一章设有 误解与澄清 板块,一起厘清对科学和科学家的一些 典型误解
我们亟须采取紧急行动并紧密团结,以期改变发展路径并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教育,长期以来被公认为一种能推动积极变革的强大力量,应为此担负起崭新、急迫且重要的使命。本报告历时两年拟定,吸纳了由约100万人参与的全球咨询过程中的意见,并由 教育的未来 国际委员会提交,它号召世界各地的政府、机构、各类组织和公民为教育订立一份有助于为所有人创造和平、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的新社会契约。本报告审视了教育在过去的承诺和不确定的未来之间所处的现状,提议从教学法、课程、教学、学校和生活各领域中的学习五个维度革新教育,后以呼吁加强研究、呼吁强化全球团结和国际合作来推动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收尾。针对学习者、教育工作者、教育体系管理者和规划者、研究人员、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兴趣,本报告突出强调了对数字技术、气候
得益于认知神经科学的出现,认知科学的研究在近的十几年里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本书概述了来自神经成像、脑损伤患者研究、单细胞记录、电磁信号等研究领域关于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结果,将神经科学充分融入认知研究,从全新的角度阐释了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重要问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反映认知心理学研究趋势和成果的认知心理学教科书。
本书是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教育学家泰勒的经典著作,是迄今为止课程领域有影响的著作之一,被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自1949年初版以来,该书已重印40余次,并以多种文字翻译出版,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 泰勒在书中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构成了考察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基本原理,既为课程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又为现代课程研究开创了范式! 经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正式授权,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同时获得该书的中文和英文版权。为保持原貌,本书后半部分直接复制了英文原著。 本书适合高校教育专业师生、教育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等使用。
本书是国内首本自主编写的项目式学习(PBL)教师手册,核心内容包括 为什么需要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什么 项目式学习如何设计 项目式学习如何实施 项目式学习经典案例 。本书在关注PBL发展理念的同时,重视PBL教学法的实际操作与运用,具体内容涵盖PBL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PBL课程设计思路、PBL课程设计工具、PBL本土化案例等,以期帮助更多的读者能够深入理解PBL教学理念,独立设计开发PBL课程。
全书主体共分为六个部分。 *部分为本书导言,直观呈现了没有高阶思维的课堂就是在欺骗学生思考没有价值、面向未来的高阶思维课堂、高阶思维技能的五个维度三个层次,以及高阶思维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读完导言部分,你会对本书的逻辑结构和写作方式产生初步的理解与内化,并反思自己的课堂,认识到开展高阶思维教学的紧迫感和意义。 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回应高阶思维的五大维度三个层次,分别从 建立相关性 发展丰富性 提高关联性 锻炼严谨/专注性 强化迁移/递归性 五个方面解密高阶思维培养的门道。每章开篇借由一个故事道出高阶思维技能与生活的关联,并从各思维层次可选择的教学策略、教学提示、可用于发展思维技能的问题和相应图形组织器,直观呈现高阶思维技能是什么、何以可见、如何有策略地培养,为思维技能课堂教学搭建实施的
李竹平带领其团队研发的这套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新课标的全新实践。从单元整体解读、大单元设计思路、学习过程设计和评价量规设计四个板块入手,构建了这样一个设计思路:分析单元语文要素,界定所属的学习任务群;梳理单元学习KUD目标,明确大概念,发布核心任务及子任务;按子任务展示学习过程;明确单元学习成功标准和核心任务完成标准,以进行教学评价。清晰完整的设计链,给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出了明确指引。紧扣教材,经过实际教学的检验,能够切实助力一线教师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
《于永正教育文集》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家于永正老师50余年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文集分别从教育理念、教师成长、语文教学、课堂实录及人生感悟等方面,全面展现了于永正老师深刻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 本套书适合于中小学教师、教研员、语文教育工作者阅读,特别适合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员阅读与培训。 教好语文,其实并不难。于永正老师数十年耕耘课堂,对语文教育有着系统思考,他还培养数十位语文特级教师。语文教师读后,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脑科学和教育的结合是近期学界和教育一线都密切关注的话题,脑科学和教育的结合令人振奋但也存在巨大的鸿沟。《教师应该知道的脑科学》一书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将脑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本书既为教师解释了为何要了解脑科学知识,又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教师应该知道哪些脑科学知识、教师应该为学生讲授哪些脑科学知识、有哪些需要澄清的脑科学迷思,还为教师提供了获取研究信息、参与和影响研究的指引,有 鱼 亦有 渔 。本书从海量的研究中抽身而出,放下了对脑生物学特征的详细介绍,以证据为基础,是一本人人都可读的真正写给教师的脑科学入门书。
本册教师教学用书紧密围绕心理健康教材内容,指导初中心理健康教师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受篇幅和不同版本的学生用书的限制,本书总体介绍该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主要面临的心理困扰、一般性的解决办法等,然后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主题,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测验和活动指导等,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充足的备课资料和备选活动。
李竹平带领其团队研发的这套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新课标的全新实践。从单元整体解读、大单元设计思路、学习过程设计和评价量规设计四个板块入手,构建了这样一个设计思路:分析单元语文要素,界定所属的学习任务群;梳理单元学习KUD目标,明确大概念,发布核心任务及子任务;按子任务展示学习过程;明确单元学习成功标准和核心任务完成标准,以进行教学评价。清晰完整的设计链,给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出了明确指引。紧扣教材,经过实际教学的检验,能够切实助力一线教师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
本书以 人类是如何思考和学习的 为线索,按章节依次阐述了大脑关于学习的10项基本运作原理,回答了诸如为何我们无须费力就能记住热播剧剧情却记不住知识等普遍学习困惑,揭示了故事、情感、记忆、背景知识、练习在构建知识和创造持久学习经验中的重要性,据此给出教育工作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精进教学技艺的方法建议。 作者的多个观点会颠覆你的固有认知,你将会重新认识并思考以下主题: 事实性知识优先于技能知识 反复练习是精通任何脑力工作的开始 因材施教是否有科学性证据支持 智能可通过持续努力而改变 对于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我是否应该调整我的教学 学生真能像科学家、数学家、史学家那样思考吗 技术革新的速度再快,也没有改变人类的思考方式 等。 掌握10大认知原则,就能掌握有效学习的诀窍,不是你不喜欢学习
本书由俞敏洪老师在两会期间拔冗力推、亲笔推荐,由北京大学教授、新闻传播学院创建者龚文庠老师亲手题序,并由人大附中老师、北京特级高级 本书由俞敏洪老师在两会期间拔冗力推、亲笔推荐,由北京大学教授、新闻传播学院创建者龚文庠老师亲笔题序,并由人大附中老师、北京特级高级教师、教师进修学院全力推荐 这是一部获得公立学校、培训机构一致认可的高考语文教学专著。仅此一点,在语文教学中就足以证明其价值与口碑。 全书五十二万字,可称关于高考语文教学的煌煌巨著,包括写作理论、真题分类、素材精讲、例题分析、示范例文,都由杨洋老师亲手写就。其中不仅有对题目细致的讲解和亲手示范的例文,还有纵贯中西古今、文艺科学、历史现实的素材巨库,既可以满足同学们平时语文积累的需要,又可以在考前熟悉真题和积累素材。
李竹平带领其团队研发的这套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新课标的全新实践。从单元整体解读、大单元设计思路、学习过程设计和评价量规设计四个板块入手,构建了这样一个设计思路:分析单元语文要素,界定所属的学习任务群;梳理单元学习KUD目标,明确大概念,发布核心任务及子任务;按子任务展示学习过程;明确单元学习成功标准和核心任务完成标准,以进行教学评价。清晰完整的设计链,给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出了明确指引。紧扣教材,经过实际教学的检验,能够切实助力一线教师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是苏联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本教育经典著作,全书共分59节,分析了伦理学的主要问题,书中向正在成长的一代提出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和具有社会意义的目的、需要、兴趣和追求的形成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有机地把伦理学范畴、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荣誉、良心、自由、责任心、公民的觉悟、爱情、公共行为准则等纳入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理念问题的结构之中,揭示了其在解决思想、劳动、智力、道德、美学、体育方面的发展形成和教育问题上的意义。书中所阐述的中心问题是:正在成长的一代孩子们在道德关系组成的基础上及其在自发的或者专门组织的道德活动中如何形成道德意识,也就是如何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的问题。 本书的内容围绕培养真正的人这一主题展开,书中把智力上的丰富同热爱劳动,把对世界美
解读即把文章读懂,是统理、鉴赏的基础。全书讲析了解读文本的三条基本规律。第一,关键信息导引律: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其词句、段落有主次、轻重之分。抓住作者最想让读者把握的关键信息,就能准确而迅速地整体把握文本。第二,文内诸因互解律:构成合格文本的诸因素之间有一种既互相制约又互相阐发的关系,因此可以文解文。第三,文外诸因互解律:文本必然体现着作者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蕴含着时代、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以事(与文本相关的事实)解文、以理(事理、文理)解文、以情(人之情感态度)解文。本书通过列举大量经典文段、高考用文等实例解说上述三条规律,简明,好懂,有用。
社会化学习是指学生基于共同体而开展的促进社会性与个性协同发展的交往式学习。在社会化学习中,学生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要和他人成为互帮互助的伙伴;每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激发和调动,形成了一种健康、良性的学习生态,构建了一种新的育人方式。本书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作者团队多年的实践研究,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生动的案例、易于实操的工具,手把手地教您实践社会化学习,让学习更加有品质、有深度,得以真正发生;更让儿童成为课堂的主角,对学习的热情持续不减,从此爱上学习。
双减 政策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孩子。但怎样的课才是好课?如何才能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继《种子课2.0 如何上对数学课》,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以课说法,和北京师范大学课程教学论学者郭华教授强强联合进行对话,精选10节种子课,通过论课的形式,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切入,呈现和剖析什么样的数学课是好课,为一线教师如何上好数学课做出引领和示范。本书另外还有 U盘版 ,含10节种子课课例视频,生动地再现俞老师教学现场,让一线教师更真切地体验和学习好课。
本书以作者曾经历的区域推进校本研修项目的研究积累为基础,回溯校本研修的实践缘起,系统阐述了深化校本研修的实践策略,讨论了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方法。本书提出从 控制性管理 走向 指导性管理 的主张,推行旨在理解并落实教学常规的校本研修,倡导从教师研修活动组织与策划的创新到触及教师学习机制的实践研修,让教师研究返璞归真。
该书讲述了胡华园长创建花草园的心理历程,以及自己对幼儿园、工作、儿童、生活等的思考。作者将哲学融入幼儿园教育,悉心地通过给幼儿 留白 的自在、自主发展,去理解幼儿教育的本质;强调要为儿童的生命留白,为教育留白,为课程留白,为孩子们的学习过程留白,也为教师的心灵留白,寻找到做幸福教师的密码。全书共六部分,部分主要介绍幼儿园外部的自然环境是如何呼应儿童学习的,强调内部环境的 虚室生白 和有呼吸感的设计理念在幼儿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介绍了作者心中理想的幼儿园从无到有的经历,第三部分介绍幼儿园发展的四个阶段,从制度、文化、信仰管理、从教育过程到教育文化阶段;第四部分介绍办学思想的形成,包括教育思想、课程思想和管理思想;第五部分介绍花草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一群志同道合、有教育情怀的教
本书从学习素养的视角,深入探讨项目化学习的质量评估问题。本书共分为九个部分,第1部分是问题提出与概念界定,第2 3部分详细梳理了项目设计、教师支持和学生学习质量的研究历史与理论基础,第4 7部分介绍了项目设计、教师支持和学生学习的质量指标、研制和验证,并且对各维度的质量水平进行了验证、描述及样例评析。 本书用实证和理论结合的方式,首次在中国的教育情境中构建我们自己的项目质量标准,并用坚实的证据和数据模型验证标准,这是奠定中国自己的项目化学习发展之路的重要基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此同时,本书研制的指标对于教师设计项目、设计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本书是著名特级教师吴非力作。在书中,吴非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如何提高专业修养,教师心中要有阳光,要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 吴非就像是一个即将交班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他们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他推心置腹,现身说法,告诉他们自己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自己还做得不够,哪些问题还在深入思考 今天应该如何做教师,吴非以自己30年的经历作了回答。因为真实、坦诚,本书格外打动人。 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诸多观点,引起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同: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终止 ; 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 读者纷纷撰写读后感、在网络上发帖交流,各种教育报刊大量刊发这本书的书评、书摘。 本书于2010年6月出版,五年中印刷21次,销售15万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