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学数学教师实践手册:第10版》从当代的教育视角出发,聚焦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据,根据数学不同内容领域和不同领域中具体的数学主题,在数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相融合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组织策略、教学方式的选择与实施、真实教学现象的重现、教学工具和技术的运用等等,分析探讨中小学生如何学习数学,以及教师如何基于具体的数学内容,正确的理解与合理的运用相关教学概念和要求,开展有意义的数学教学活动。 本书针对中小学阶段的各个数学课程内容主题,详细说明了如何规划该主题的学习进度,以及如何通过有价值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理解该主题的内容。手册中有大量真实的学生学习示例,对常见问题和挑战进行归纳与总结,可以帮助教师直观地了解什么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学和评估策略。
《场景式育人:体育与健康双新单元学习手册》围绕 场景式育人 理念,基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和北京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系统介绍了 双新单元 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本书共7册,内容包括6个分册[《基本运动技能(水平一)单元设计与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水平二)单元设计与实施》、《篮球(水平三)单元设计与实施》、《跑的组合(水平四)单元设计与实施》、《健康教育(水平四)单元设计与实施》、《体能(高中)模块设计与实施》]和1个导读手册。各分册的体例基本保持一致,上篇为单元教学设计,下篇为单元实施改进。6册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每课均配有完整的课堂实录视频,展示了如何通过单元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罗增儒数学教育文选》收录罗增儒教授关于数学教育和教育数学的代表性文章百余篇,系统总结罗增儒教授的数学教育思想,构建数学解题学理论,丰富中国特色数学教育理论体系,并为当代中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丰富素材和宝贵经验。全书分为 上集:中学起步期 和 下集:大学发展期 两部分,具体包括数学教育学的基础建设、数学解题学的基本建设、教育数学的基础建设、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几方面的内容。
《中国数学教育通史》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一部通史,共分12章,概述了从新石器时代直至中国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中国数学教育历史。中国数学教育发端于新石器时代,在此后六千多年的历史中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传统,积累和总结了丰富深刻的数学教学思想方法。中国数学教育历史上曾出现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典数学著作,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数书九章》《杨辉算法》等;也产生了很多富有启发意义的典型数学教学案例,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启发式教学、精讲多练、熟能生巧、一题多解等数学教学智慧。明末西方的《几何原本》《同文算指》等数学著作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国数学教育在中西文化碰撞和文明互鉴的发展道路。这一发展至清末民国时期达到了高峰,使中国数学教育与世界接轨。
《单墫数学与教育文选》包括六章,章:数学论文;第二章:数学竞赛;第三章:数学教育;第四章:数学普及(一);第五章:数学普及(二);第六章:数学师友,系统展现中国 竞赛数学与解题研究 学科的起源、发展历程,从而丰富当代中国数学教育理论体系,增强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理论自信,提升中国数学教育的国际话语权。
本书是基于核心问题的中学学科课程开发与实施系列丛书中的物理、化学、生物部分。其中,物理部分涵盖高中物理教材《物理 选修3-1》《物理 选修3-2》中的大部分课题,这些教学设计都是老师们认真解读分析教材、运用核心问题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多次运用并修改后形成的教案。教案设计不仅体现了核心问题教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并且实用性很强。化学部分以 元素化合物教学 为主线,从化学学科的视角,阐述了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体验的认识和教学操作。生物部分,通过核心问题教学实践研究,讲解了核心问题教学模式下的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本书适合中学一线教师用作教学参考书。
丛书记录了吴正宪老师50年来的教学实践,整体设计,精心研磨,每本书分别聚焦小学数学一个领域某主题下的关键课,这样整套书几乎涵盖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关键课。丛书以2022版课标为指导思想,努力体现 的新要求,从内容结构化的整体视角呈现教学活动,通过“走进吴老师的课堂”“与同伴论课”“吴老师开讲”“专家说”等板块深度解读 ,解密吴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让吴老师 加“可学”,让核心素养真实落地。
《于漪全集》收录了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自1951年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写作的论文、论著、序跋、书信等,共分8卷21册。涉及于漪老师在基础教育领域所做出的诸多贡献,有办学理念、语文教育教学、学生德育工作、青年
《于漪全集》收录了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自1951年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写作的论文、论著、序跋、书信等,共分8卷21册。涉及于漪老师在基础教育领域所做出的诸多贡献,有办学理念、语文教育教学、学生德育工作、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