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课2.0》 本书是全国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俞正强继《种子课》之后的又一力作,是对《种子课》的进一步深入思考与实践成果。俞老师认为,数学课要教好的前提是教对,否则再华丽的课堂也与真正的教育南辕北辙。本书聚焦当前数学教育的现实问题,直指一线教师关心的种子课有哪些、怎么上等问题进行阐释。本书具体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 教对数学的问题讨论 ,下编是 教对数学的路径把握 ,具体通过追问与思考以及6大领域的12个种子课例,在幽默、智慧的语言中向老师甚至家长娓娓道来。 《种子课》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首批兼职研究员、全国小数名师俞正强的数学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果。俞老师认为,如何让小学生喜欢数学,又学得不是太辛苦,教师的专业发展很重要。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显性标志是,能够有能力把握知
本书结合片段教学实例向读者详细地介绍了片段教学中导课、提问、评价、生成、结课、板书的基本方法,以及不同教学内容的片段教学指导技巧,并通过精选的部分3~6年级小学语文片段教学的课堂实录及评析,让一线教师对如何精心设计片段教学能有更深入的认识。全书直指重点,实用性强。 本书适合参加各类学校教师招考的 准教师 参考借鉴,也可供参与职称评聘、骨干选拔、名师选拔、特级教师评选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阅读与参考。
这是一本关于当代语文教育史研究的专著,作者以 当代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发展研究 为题,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发展与变化的轨迹,对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设计智慧进行分析与总结,对语文教学设计的本质、 特点与意义予以追问。本研究将拓宽当代语文教育史研究的内容,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促进教学设计理论研究成果与语文学科教学现场的对接,有利于语文教学设计实践智慧的理论提升,并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本书是一本完备的早期学习环境创设指导用书,既适用于师范类院校的学前教育系学生,又可为各类托幼机构和学校教师所用。 ·该书图文并茂.全面介绍了如何创设支持主题和课程学习的活动区域。 包括创设读写区、操作区、感觉区、科学区、数学区、建构区、戏剧游戏区、艺术区、音乐与舞蹈区、特殊兴趣区等活动区的原则和方法。 ·提供了与各个活动区互动的丰富案例,并介绍了融入科学技术、创设户外环境以及为家长和教师创设空间的多元策略。 ·该书强调早期学习环境的重要性,阐明了教师在不同活动区里的角色以及支持儿童学习的策略。 ·其中,既有将研究应用于实践的方法,又有丰富的环境创设信息和具体案例,为一线教师生动地呈现了每一个基于这些原则所创设的,有效且独特的早期教育环境。 ·该书强调在充
学科教学知识被认为是有用的一种教师知识形式,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与低成效教师。《BR》 本书基于质性研究,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特征、类型特征,并基于开发的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测量工具 开展了大规模现状调查,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成因。另外,本书从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研究方法、发展策略以及学科教学知识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有效路径。
本书是基于核心问题的中学学科课程开发与实施系列丛书中的其中一本 高中数学。本书立足于高中数学 复习课 ,结合己有的复习课教学的研究成果,针对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运用校本教研 核心问题教学 的*成果,如体验性目标的点检测、核心问题教学评价表等,在理论层面上符合当前数学复习课教学发展,具有理论价值。本书适合一线中学数学教师和即将从事一线数学教学的师范生学习参考。
上好数学课,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熟练的教学技能,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学科知识贮存。本书正是从基本概念出发,旨在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贮存和专业素养提升的教学指导书。它从数学的十个核心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各领域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了描述,并对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还附有各年级的综合与实践课例,可以说是一本专业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教师工具书。
本书是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子课题《浙江教育史》(已于2006年12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本书的基本史料来源于《浙江教育史》,但编写体例不同,内容更为精炼,重点更为突出。《浙江教育史》分古代、近代、当代3篇,完全按朝代、按时间顺序撰写;而本书则依据教育发展规律,依次展现了浙江古代教育的起源、发展与兴盛,近代教育的兴起、发展与体系形成,以及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曲折发展与全面改革开放后科教兴省战略的确立,并以较大的篇幅评述浙江历史上的教育家和有关学者,如王充、吕祖谦、陈亮、叶适、王阳明、刘宗周、黄宗羲、朱舜水、龚自珍、王国维、孙诒让、蔡元培、杜亚泉、经亨颐、杨贤江、竺可桢等,在浙江教育史上所起的作用和对中国教育发展所作
本书在“理论+实践”模式背景下,通过学生、教师、教材、教学四条主线对中学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与探索,具体从地理“问题研究”课程教学实践、地理教学方法应用、地理学科能力培养、地理区域认知水平测评、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地理教师成长与专业技能发展和地理教学论文写作指导七个方面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