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经常会遇到 设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的情况,但由于大部分学校只有一个心理教师,缺少有效的备课组学习和探讨,所以就想针对心理教师的这些困惑、难题做一些讨论和分享。本书分为两个版块:一个是心理教师在心理教学中常见的困惑、难题及应对,另一个是小初高各学段心理教师 设计 试讲 困惑 反思 改进 动态备课过程的呈现。本书立足于心理课的课堂实践,记录了心理教师成长的职业历程,同时反映了在此期间心理课堂的转型与成长,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具有参考性意义的典型课例。
《看见 看不见 高中生心理解忧杂货铺》是针对高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学指导的一本学生自助手册。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剧的21世纪,青少年群体的心理成长也面临着重重危机与考验。本书围绕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案例进行针对性分析,对此给予专业性的建议,总结出高中生群体在成长过程和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根据个体特征予以个性化的分析和答疑。从整体上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解惑,从各个微小的个体案例出发,逐一答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解忧 。
情绪、友谊、亲情、学习、校园、花季、自律、休闲是我们成长中的重要组成,过程中孩子的烦恼、家长的无措、教师的困惑,身陷其中的我们可能都会有感到无助的时刻。 《奇妙心之旅:小学生心理解忧杂货铺》选取了小学生成长中颇具代表性的60个烦恼,用漫画的形式予以呈现。来自教学一线的心理老师们会将烦恼背后的原因细细说给你听,通过互动小游戏陪你找到应对的方法,还贴心地为小学生家长们提供了理解和帮助孩子的小贴士,悉心挑选、推荐了进一步帮助大家的阅读资源,以期给予孩子们更有力的支持。
在上海市心理课程大赛中获奖的心理教师们将他们多年探索和实践的精华课程呈现在本系列图书中,为读者提供可操作、有内涵的优秀心理课程。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萌芽阶段,对于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根据教学中的实战经验,本书是以帮助初中学生理解和回答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常见心理困惑为目的,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心理教师及长期接触初中生心理咨询个案的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者,围绕着初中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自我认识等方面的困惑进行心理学指导,是一本学生自助手册。由点到面,既呈现个性化的案例解析,又归纳具有共性特征的心理案例,组成初中生的心理解忧杂货铺。
《学生发展问题咨询》从特殊需要的角度关注和研究学生发展问题,指出了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包括生理发展问题、行为发展问题、社会能力发展问题、个性发展问题、非智力因素问题、学业发展问题等六类,并通过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各种问题的表现、原因,以及矫治策略,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根据与案例的相似性和症状迅速判断问题的性质,了解问题现象与实质并进行诊断,分析成因,进而参照矫治策略来实施救助。
《中小学健康教育:理论与实施策略》首先从理论层面对中小学生群体的健康素养的概念、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等作出了清晰的界定和系统的回应,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构建了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未来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学校开展高质量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明确的指导。
本书是三名 名师名校名校长系列之一。内容以学校咨询案例为参考,对象为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小学高年段到高中阶段的学生,以初中生为主。根据在这个年龄段常接待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归类,分章节展开:第一章,侧重于青春期自我成长问题;第二章,侧重于常见情绪问题;第三章,侧重于各类行为问题;第四章,主要讲述与家庭人际相关的案例故事;第五章,主要讲述与学校人际相关的案例故事;第六章,则是有代表性的心理障碍案例。最后,外加 番外 一篇及全书结语。本书里的案例故事并非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是以写作人学校咨询的工作实践为参考,经过后期专业整合及文学加工处理,主要是想通过典型故事呼吁广大家长、教师、学生重视心理健康、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是中学生自己的图画, 一共包含了21个图画主题、112幅图画。这些主题根据中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来的,同时也是很好有意义的心理学议题。每个主题都先有心理学的解释,再呈现学生们的图画,
中学生心理课(综合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课程设计系列丛书,陈瑾瑜//楚冬梅//丁蓉//姜企华//李雪梅等|主编:蒋薇美,轻工 【新华正版书籍】 作者 陈瑾瑜//楚冬梅//丁蓉//姜企华//李雪梅等|主编:蒋薇美 原价 ¥52.00 出版社 轻工 出版时间 2015-02-01
书中主要阐述了心理健康、心理适应、自我意识、人格塑造、情绪管理、挫折应对与压力管理、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心理、心理障碍与危机干预等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主题,知识系统全面,观点权威,文字精炼,呈现方式灵活,案例分析透彻,策略方法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 本书优化课程设置,设计体验式的教学内容,以“成长案例”“心理故事”“心理训练营”等板块来呈现各部分内容。各个板块灵活而不失严谨,可谓大学生心灵成长的一个特制手册,让大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经常会有人问:“如果我出现了抑郁情绪,是不是就说明我得了抑郁症?” 实际上,抑郁是很多人都会出现的一种常见情绪。所以,出现抑郁情绪并不等于患有抑郁症。事实上,对于抑郁症的诊断有其严格的诊断标准,而且只有精神科医生才拥有对精神障碍的法定诊断权。 一个人只有在两周内持续出现以下症状中的五个或五个以上,才有可能被诊断为患有抑郁症: ·心境抑郁; ·丧失兴趣或愉悦感; ·食欲锐减导致的体重急剧下降; ·几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眠过多; ·几乎每天都出现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 ·几乎每天都感到疲劳或精力不足; ·感到自己毫无价值,过分内疚; ·思考能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或犹豫不决; ·反复出现 的念头。 在本书中,作者以家庭动力为主线,辅之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对抑郁的察觉与诊断、个体与
本书是针对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常见心理困惑,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心理教师及长期接触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的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理学指导的一本学生自助手册。小学生群体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健康心理的建构对其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围绕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案例,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化心理特征,总结出符合小学生心理需要的实用性建议和参考性措施,为广大小学生群体答疑解惑,为教师群体呈现丰富的小学心理教育实践以供参考,为家长群体呈现实然的心理教育环境以促进家校共育。
教育心理学始终关注兴趣。兴趣、好奇和内在动机等理论在历史和现代研究中均受到重视。但是,迄今 尚缺乏一本全面介绍兴趣及其作用的著述,本书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另一方面,兴趣的研究在国外方兴未艾,而 相对低迷,这样一本书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该领域研究的概况。此外,在倡导素质教育的 ,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有助于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并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热情,改善学习质量。 本书涵盖学习兴趣、职业兴趣和心流体验三方面,并遵循兴趣从起源、发展、到作用的主线,对有关兴趣的 外研究加以系统的整理。作者旨在为读者呈现尽可能完整的目前关于兴趣研究的画面,并提供有关兴趣应用的参考性建议。
本书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常见的问卷编制、量表选择、个别与团体心理测评、特殊与一般学生的心理评估、教师、家长的心理测试等做了细致的介绍,同时对当前大数据心理测试网络平台的构建、生涯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档案与心理测试的结合也做了方法与技术层面的探讨,所以如何将互联网、大数据等与心理测评结合也成为本书思考的一个重点,尤其是动态常模、心理发展指数等融入到学校心理测评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本书也做了尝试,对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