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近十年来对幼儿园课程相关问题的思考,包括儿童文学、高质量发展、环境与资源、教育与课程理论、经典思想、课程游戏化、历史发展、幼小衔接几部分,既有对幼儿园课程热点话题的回应,也有对幼儿园课程重大问题的深入反思和分析。 本书内容丰富,贴近幼儿园实践和理论前沿,是作者长期指导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经验总结和反思,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在我国,0 3 岁阶段的正规机构教育基本是一个空白,多数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教育工作是在家庭中完成的。而在美国,这一阶段的机构教育也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美国社会中的教育监管组织、民间机构合作的条件下,在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高瞻基金会所创办的针对0 3岁儿童的机构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广受美国家长欢迎的教育机构。 高瞻基金会的0 3岁阶段教育开始于1968年,本书是其50多年办学经验的总结,内容立足于对婴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秉持 主动学习 的理念,全面介绍了高瞻理念下的婴幼儿课程的方方面面。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婴幼儿学习的特点,如何促进婴幼儿的主动学习,如何培养婴幼儿的关键发展指标(KDIs),教师如何与家长合作,教师团队之间该如何合作,教师如何与婴幼儿建立
本书是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及其团队,再次梳理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突出工作逻辑、实践逻辑,淡化(实际上是隐藏)学术逻辑、学科逻辑,努力深度地以更加 幼儿园教师友好 的形式将这些成果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本书包括上中下三篇:游戏观察的基础知识、游戏观察的计划与准备、游戏观察的实施,分别涉及游戏观察与游戏质量、游戏观察的基本流程、游戏观察的计划与准备、幼儿园游戏的基础知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知识:五大领域和学习品质、制定观察计划 做好观察准备、实施观察 做好记录、整理资料 读懂儿童、支持儿童 持续观察、游戏案例的撰写。 在写作形式上,本书以一种类似对话的形式展开,在适宜处穿插 阅读与思考 练习活动 思路提示 案例 以及精彩的视频,帮助读者带着问题阅读,与作者进行无声的
“游戏”是当前在幼儿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如何把游戏和课程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滋养和成长呢?《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第6版)》作者朱迪斯·范霍恩、帕特里夏·莫尼根·努罗塔、芭芭拉·斯凯尔斯、基思·罗德里格斯·奥尔沃德紧紧围绕“具有发展适宜性的幼儿园课程是以游戏为中心的”这一观点进行了阐述。阅读本书,你会了解到以下内容: 经典的幼儿游戏与发展理论都有哪些。 如何创设游戏环境,与幼儿进行游戏互动,组织户外游戏。 如何将游戏与数学、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课程领域结合起来。 如何使用游戏评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案例丰富。各章以案例导入,在具体阐述过程中 是结合了大量的幼儿游戏案例,可读性较强。 框架清晰。各章都设有“学习目标
何为自主游戏?为什么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此强调自主游戏的价值?如何为幼儿的自主游戏创设适宜的条件?幼儿教师如何观察、分析和跟进、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如何让幼儿在享受自主游戏的快乐的同时,获得有意义的发展?如何构建自主游戏的家园共育联盟……可以说,大家有关幼儿园自主游戏的疑惑或者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本书既具有理论深度和广度,又贴近幼儿教育实践,它通过200多张全彩照片和丰富的案例将理论和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值得细细品味和珍藏!
英国《早期奠基阶段教育指南》(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是英国政府以 给父母好的选择、给儿童好的开始 为宗旨提出的针对0 5岁儿童的教育指导框架,是结合英国社会和历史大背景、融合世界多种先进早期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儿童发展与学习体系。本书对该指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解析,不仅包括政策和社会背景等宏大视角,更深入剖析教育实践,思考游戏、观察、评估、记录等重要问题和儿童发展的各个学习领域(如社会性、沟通、读写、数学、社会、身体发展、表达性艺术等),以期在回答人们对《指南》 如何落实 的追问之余,引导人们朝着提高质量的道路前进 这正是世界各国早期教育与保育发展的共同方向。
培育积极的人际关系既是婴幼儿健康发展的“活性成分”,也是婴幼儿照护的“核心”。积极的亲子关系和师幼关系,能够赋予婴幼儿安全感、幸福感和信任感,让他们可以放松地观察并探索世界,进而促进其情感、社会性和认知等方面的正向发展。 本书倡导以关系为基础的照护模式,具体阐述了:?婴幼儿是有能力且独特的个体,在关系中学习;?婴幼儿发展理论以及他们在社会性、情感、认知、语言、运动领域的具体发展特点;?观察、读懂婴幼儿的方法和技巧,及时捕捉婴幼儿发出的信号;?使用“尊重―反思―联系”策略与婴幼儿进行回应式互动,应对他们的挑战性行为;?以婴幼儿为中心设计课程,促进婴幼儿的完整发展;?在一日常规和过渡环节中与婴幼儿建立积极的关系;?创设及时且适宜回应婴幼儿需求的高质量环境。 本书图文并茂,以科
“儿童是自主的学习者,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儿童是通过与环境中的材料、活动和人的实际互动来建构知识、经验的。” 《幼儿园自主性区域活动:环境、课程与儿童发展》紧紧围绕这些理念,阐述了如何创设积木区、戏剧游戏区、图书区、倾听区、书写区、美术区、音乐区、大肌肉运动区、数学区、科学区等10个自主性学习区,如何观察儿童并在“儿童互动表”上记录和评价儿童与材料、与同伴的互动水平,如何追随儿童的游戏兴趣和需要做出呼应性的调整,从而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情绪情感和创造力方面的完整发展。此外,本书还呈现了300多本儿童图画书,展示了如何把图画书与各个课程领域相结合,引发儿童的自主游戏和学习。 《幼儿园自主性区域活动:环境、课程与儿童发展》论述详尽,图文并茂,既适合广大一线幼儿教育从业
从大学教师到幼儿园园长,胡华园长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与老师们共同建构了一套带有中国文化印记、以儿童立场诠释生活与学习意义的生活化课程体系,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幼儿园打造成了植根于中国文化、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著名幼儿园。本书记录了胡华园长从2006年至2020年对具体生活事件和教育的感悟,展现了她在专业及心灵方面的成长之路,呈现了“给童年留白”这一认识背后由繁入简的思想蜕变过程。阅读本书,喜欢“花草园”以及生活化课程的同行,会更加完整地了解胡华园长是如何理解教育,如何认识教师发展,又是如何从倾听儿童走向关注儿童与文化的适切性的。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也将回到教育发生的现场,以更加直观的方式“看”“听”和“感受”,并逐渐体悟到,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正在发生着的鲜活生动的过程!
儿童早期教育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管理。借助这本书,教师可学会10种有效的合作学习管理诀窍,掌握6大合作学习结构。此外,书中提供了大量合作学习活动设计,公交是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实用。使用过这些活动设计的教师已经对它们爱不释手。希望有更多教师通过这本书,打开合作教学的全新世界。
当前,全球化的教师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教师个人成长和有意识的自主学习。教师自主学习是教师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真实情境而主动发起的、自觉独立的学习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驱动力。 本书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对幼儿园教师、园长、幼教专干与教研员进行广泛调查,对教学反思、园本培训和课题研究中的幼儿园教师自主学习及支持系统,幼儿园组织气氛、社交网络学习共同体和区域教研共同体对幼儿园教师自主学习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就幼儿园教师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目标、内容、路径及对策提出了系列改进建议,对我国地方政府和幼儿园完善幼儿园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乔治·S·莫里森所著的《学前教育(从蒙台梭利到瑞吉欧 1版)》是美国 、 的学前教育经典。自1976年初版以来,30余年历经11次修订,始终关注世界 前沿的学前理论动向和课程研究。 《学前教育(从蒙台梭利到瑞吉欧 1版)》几乎囊括了学前教育 前沿、 精华的内容:儿童早期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幼儿教育理念的发展——蒙台梭利、高宽课程、瑞吉欧、华德福;0~8岁儿童的发展阶段、特点和需要给予的教育支持;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当代幼教公共政策和热点话题;家庭、学校和社区合作;等等。 读过本书的学生和教师对它的一致评价是:覆盖面广、专业性强、话题新颖、洞察热点、易于理解。 无论你是幼儿教师、幼儿教育研究人员,还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或是对学前教育感兴趣的家长,读过本书都会了解该如何给儿童一个高质量的
在实际工作中,幼儿园教师需要各种参考资料作为教学工作的辅助。在美术领域尤其如此。《幼儿园美术教育参考资料》一书展示了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使用不同方法、不同材料进行的各种美术活动案例,以图片、视频等直观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本套书包括三本,分别是《幼儿园美术 教育资源 绘画》《幼儿园美术教育资源 手工制作》《幼儿园美术教育资源 欣赏》。全套书采用彩色印刷,每一本书中都提供了大量的美术活动案例,作品生动有趣,富有新意和启发性。
本书是全美幼教协会(NAEYC)出版的优秀幼儿教育管理学教材,致力于提高幼儿园管理者的情商(情绪智力),使其学会有目的地领导和处理幼儿园管理的内外部事务。该书由五个部分构成,作者依托于自己在幼儿教育领域40余年来的研究和经验总结,按照“形成、调整、规范、执行、重组”的逻辑统筹全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多元的视角介绍了与幼儿园管理相关的情商理论和实践。全书涵盖管理系统建立、教师发展监管、财务管理、安全管理、课程设置、外部宣传、家园合作、幼儿园质量提升等诸多话题。几乎每一章都由一个生动的案例导入,以幼儿园管理者普遍面临的难题和疑问为切入点,借由案例分析、幼儿教育专家访谈、经验总结、管理误区剖析、反思性问题、情商训练等方式,阐述幼儿园管理者如何提升情商,并运用情商更全面、更系统、更有效地进行
本书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以幼儿发展为导向,立足大班幼儿特点开展幼小衔接课程,从幼儿一日活动组织与安排、探究性学习环境创设、主题活动设计与组织、大班家长工作四个方面,生动呈现了深圳市龙岗区幼小衔接课程取得的成果,阐释了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和实施策略,展示了幼儿探索性学习环境创设,精选了十个主题活动方案,介绍了家长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可供学前教育理论工作者、管理者、一线教师及家长阅读参考。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与提升路径》梳理了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教育阶段的立场与政策,基于国内已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以及国外早期教育工作者信息技术能力框架指标,经多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模型,研究了信息技术素养模型中各要素间的效应关系以及对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的促进效应。《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与提升路径》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探讨了阻碍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的因素,提出促进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的路径和建议,旨在为提升我国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