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了混凝土强度与韧度兼容理论和模型的新成果,系结了著者多年来在混凝土强度与韧度兼容理论与模型、分析方法和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主括:混凝土、碾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以及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强韧参数测试方法、强韧参数概率统计分析模型及结构失效行为预测方法。 本书可供土木、水利、港口、海岸、近海工程、市政、水工材料等领域从事混凝土相关理论研究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参阅。
曹建生主编的《土木工程材料》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有关土木工程材料方面的一些资料,采用我国颁布的材料方面的新标准、新规范,并吸取了本学科在国内外的新成就。在内容上,本书针对土木工程所涉及的材料进行介绍,涉及面较广,内容较全面,建议不同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选择重点进行讲解。
本手册汇集了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轻型屋面板和轻型墙板的建设、设计、构造和施工安装应用资料;有金属板材和非金属板材,详细列出了各类板材的规格、尺寸、性能和用于建筑不同部位时的节点处理方法。轻型板材的特点是降低房屋重量,节约材料,有利抗震,但不时出现被风掀翻、吹倒的事故。本书专门针对轻型板材特别是压型钢板和夹心板的连接,提出了具体的计算和构造方法,并列出了一些计算实例和选用表,可在设计和加固时参考与直接查用。 本书可供土木工程与建筑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使用和阅读。
......
本书分为6章,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材料与构配件,设计,搭设、使用与拆除,以及检查与验收等。本书以《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GB55023—2022为基础进行精心编纂,并通过大量三维图示、三维动画和三维模型的演示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为读者学习、应用该规范提供参考。本书不仅适用于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工人等专业人士,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的学习参考资料。
本文件规定了柜式电池储能系统的一般规定、系统构架、储能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能量管理系统、消防系统和安全、散热冷却系统、安装、运行和维护要求。
郭树林、许佳华主编的《建筑防火材料及其应用要点》采用“要点”体例进行编写,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建筑防火材料及其应用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全书共分为六章,内容主要包括:材料燃烧与阻燃基础、建筑防火板材及应用、建筑防火涂料及应用、建筑防火玻璃及应用、建筑防火封堵材料及应用、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和耐火性能等。内容翔实,体系严谨,简要明确,实用性强。本书可供建筑设计人员、建筑施工技术人员、监理人员、消防专业相关人员以及建筑材料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全书共分为6章,主要介绍常见土木工程材料的试验、检测与评定,具体包括金属材料、集料、水泥、普通混凝土、砂浆和沥青材料的试验、检测与评定。 本书为“ 工程师”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职业教育专业教材,还可作为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材,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道路与桥梁专业及相关专业教材。本书可作为自学考试、职业教育用书,也可供从事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工作的科研、教学、设计、施工人员参考。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国建节协(2017)40号)及《关于印发(2019年度 批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建节协[2019]5号)的要求,由上海君道住宅工业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组建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证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 外标准和 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共同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材料;4设计;5加工制作;6施工;7质量验收。
张爱勤、李晶、张旭、王彦敏编著的《混凝土性能与检测技术》分为两篇,系统地介绍了混凝土的性能与检测技术。篇混凝土性能.主要内容有混凝土概述,混凝土的技术性质、组成结构、组成材料,普通混凝土组成设计,混凝土质量评定及控制,特殊功能混凝土和砂浆。介绍了混凝土主要性能评价指标、混凝土微观结构,以及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利用大量的工程案例与实体图片介绍了普通混凝土、特殊混凝土及砂浆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选用与评价方法,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以CDIO模式工程教育思想为主线将内容设计为一体,具有鲜明的工程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第二篇混凝土检测技术,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程案例为背景,通过试验设计方案介绍了混凝土组成材料性能试验、混凝土与砂浆性能试验方法和混凝土结构构件检测;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国建节协(2017)40号)及《关于印发(2019年度 批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建节协[2019]5号)的要求,由上海君道住宅工业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组建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证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 外标准和 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共同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材料;4设计;5加工制作;6施工;7质量验收。
本规程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地震作用;5性能目标和性能设计指标;6计算分析;7性能目标评价。
随着 减隔震技术政策由鼓励性逐渐向强制性转变,为了加快结构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帮助广大科研人员和高校学生尽快掌握减隔震基本原理,帮助工程设计人员全面掌握结构减隔震设计关键技术和方法,本专著综述了 外结构减隔震技术的 研究现状,总结了适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计算方法、隔震设计计算方法、消能减震设计计算方法。通过对某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抗震、隔震和消能减震(黏滞阻尼器和BRB支撑)设计与计算,获得了抗震结构、隔震结构和减震结构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地震能量、附加阻尼比等计算结果,通过对这些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以定量数据形式清楚地展示了建筑结构抗震、隔震、消能减震的基本工作原理、区别和联系, 便于科研人员、高校学生和工程设计人员理解和掌握。
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 本规范共分5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无障碍通行设施、无障碍服务设施、无障碍信息交流设施、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