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尾矿及废石大掺量制备绿色混凝土》以实现铁尾矿和铁矿废石大掺量制备混凝土为目标,对铁尾矿基掺合料-全固废骨料混凝土的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铁尾矿及废石大掺量制备绿色混凝土》内容包括:铁尾矿活化和三种不同铁尾矿基三元掺合料体系(IFG、ICS和IPL)的胶凝活性及其随铁尾矿活化条件、水胶比、水泥取代率、三元掺合料体系配合比等参数的变化规律;铁尾矿基掺合料-全固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及其随掺合料掺量、水胶比、掺合料中铁尾矿的粒度分布、三元掺合料体系配合比等参数的变化规律。《铁尾矿及废石大掺量制备绿色混凝土》揭示铁尾矿基掺合料的水化机理及其对混凝土抗压性能的作用机理,得出铁尾矿基掺合料-全固废骨料混凝土的*佳配料设计。
本书总结了作者团队对形状记忆合金(SMA)在土木工程加固领域中的大量试验和机理研究成果,明晰了SMA的力学性能、形状记忆效应及其预应力损失与疲劳性能,深入阐述了SMA加固结构的界面力学行为、加固构件的疲劳性能及协同工作机制,通过试验和理论解析厘清了SMA加固技术的工程技术应用思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3月23日印发了《关于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城函〔2018〕65号),决定在北京市等35个城市(区)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通知》要求,要合理布局消纳处置、资源化利用设施,加快设施建设,推动资源化利用,提高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质量,研究制定再生产品的推广应用政策,要求试点地区在2018年4月前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底。试点工作结束后,试点城市要及时总结试点主要做法、成效、经验以及问题和建议,形成试点报告,于2020年1月底前报送我部后全国推广。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建筑垃圾大量产生。由于大部分城市对建筑垃圾治理工作不够重视,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建筑垃圾私拉乱倒、挤占道路、侵占良田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城乡人居环境和安全运行。
本书主要讲述钢结构的基本原理和钢结构设计,被评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规划教材,本次修订增加了大量数字资源按《钢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6-2021、《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等 标准、规范编写。全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绪论、钢结构的材料、钢结构的连接、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单层厂房钢结构、轻型门式刚架结构、大跨房屋钢结构、多高层房屋钢结构、钢结构的制造及防护。 书末有附录,列出了设计需用的各种数据和系数供查用。各章还列出了本章要点及学习目标,同时均有本章小结以及必要的思考与练习题,以便于对重点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本次修订增加了移动交互式数字化部分,有助于提高读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教材除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
近海大气环境中,氯离子侵蚀引发的在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时变退化特性,加剧了沿海城市建筑结构的地震灾害风险。探明该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构件与结构的抗震性能退化规律,并建立其数值分析模型,是提升沿海城市建筑结构震害抵御能力、降低地震灾害风险的重要前提。本书首先通过人工气候环境模拟技术模拟近海大气环境,对箍筋约束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和剪力墙构件进行加速腐蚀试验,进而进行静力及拟静力加载试验,系统研究不同设计参数下锈蚀箍筋约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退化规律,以及各类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性能退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试验结果和 外既有研究成果,建立锈蚀箍筋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及各类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宏观恢复力模型,以期为近海大气环境下在役钢筋混凝土结构数值模拟分析及抗震性能
本书针对带缺陷的钢管混凝土“如何检测、影响多大、怎么加固”三个问题展开系统研究,一方面结合试验和精细化有限元建模,分析带缺陷构件在不同受荷工况下的工作机理,揭示脱空缺陷对“组合作用”的影响实质;另一方面在现有钢管混凝土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考虑缺陷影响的实用设计方法、脱空率 限值、以及相关检测技术和加固方法,把研究成果推进到实用化的程度。本书共6章,分别是:绪言,钢管混凝土脱空缺陷的检测方法,带脱空缺陷的钢管混凝土压(拉)弯构件的力学性能,带脱空缺陷的钢管混凝土压(拉)弯构件的滞回性能,带脱空缺陷的钢管混凝土在复杂受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带脱空缺陷的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方法。本书适用于结构工程专业的研究、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共分为7个项目,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建筑结构与平法及识各类配筋构造详图等。本书以以学生熟悉的学生公寓施工图为载体,对接建筑工程识图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竞赛规程,将识图与绘图技能有机融合,融入课程思政要素,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展开学习内容,以思维导图启发学生的思考,精心设计实训任务单与评标标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从业人员岗位培训的教材,还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工作时参考。
装饰施工图体系庞大,内容繁杂且高深,涉及的知识点多,并且关联性强。本书主题为室内细部设计中的“材料收口”,这是每个合格设计师必须掌握的知识。书中每个实例分别由三维透视图、现场照片、施工图和文字解析组成
本书是以16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系列图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和《湖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工程量计算规则为依据编写而成的,全书理论与工程实例相结合,理论部分采用全彩三维钢筋构造图和基于AR技术的数字三维模型,与16GlOl系列图集中的平面图对照并辅以文字说明的方式进行讲解,目的是满足当前形势下高校对培养应用技术型、复合型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教学实际需要。 全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知识,梁平法识读与钢筋算量,柱平法识读与钢筋算量,剪力墙平法识读与钢筋算量,板平法识读与钢筋算量,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平法识读与钢筋算量,基础平法识读与钢筋算量。 高校学生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可快速掌握结构识图能力;教师采用该书进行教学
本书以清水混凝土作为地铁站建筑设计的切入点,从建筑学、材料学等多角度出发进行综合探索,通过对混凝土材料在地铁站建筑中的深层次研究,梳理其建造逻辑和形态表达,总结其设计策略,使地铁站建筑在满足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本书共6章,分别是混凝土的性能与应用、地铁站建筑的空间环境、混凝土在地铁站建筑中的建构逻辑、混凝土在地铁建筑中的施工工艺、混凝土在地铁建筑中的形态表现、混凝土在地铁站中的应用实例。本书适用于建筑设计师和地铁工程师参考使用。
本书依据 的建筑材料相关规范编写,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应用为主,力求反映当前 进的材料技术知识。内容精炼信息量大,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同时,为适应社会实践需要,本书在内容设计上与材料员考试大纲相接轨,使课堂与岗位需求的结合 加紧密。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胶凝材料、普通混凝土、建筑砂浆、建筑钢材、砌筑块材、防水材料、建筑装饰材料,建筑材料检测等。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和培训教材。
本书主要讲述钢结构的基本原理和钢结构设计,被评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规划教材,本次修订增加了大量数字资源按《钢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6-2021、《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等 标准、规范编写。全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绪论、钢结构的材料、钢结构的连接、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单层厂房钢结构、轻型门式刚架结构、大跨房屋钢结构、多高层房屋钢结构、钢结构的制造及防护。 书末有附录,列出了设计需用的各种数据和系数供查用。各章还列出了本章要点及学习目标,同时均有本章小结以及必要的思考与练习题,以便于对重点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本次修订增加了移动交互式数字化部分,有助于提高读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教材除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
本书以特色教学课程为基础,通过对土石、竹木、砖瓦的历史源流、分布特点、形成背景、演进发展、与地域民族习俗的关系、以及土石、竹木、砖瓦材料类型、空间要素、构架体系、建造程序、聚落民居建筑特色等诸方面,深入剖析传统建筑基础材料产生与发展的缘由,及其对环境适应性的特点,展现中国传统乡土建筑意匠之材——土石、竹木、砖瓦的艺术特性,凸显其中蕴含本土材料技艺匠意的艺术特色,从而感受到建筑美学和人类的生存智慧,敬畏地域文化智慧中人与自然的所属关系,直观地表达生活与生产方式。在科学技术 发展道路的 ,以材料的艺术物理特性构架新时期发展中,传统建筑材料呈现的艺术可能性和实用性的再生价值体系。
本书系统介绍了开口和闭口薄壁构件线性理论,绕强迫轴的弯扭,均匀受力下薄壁构件的弯扭屈曲,介绍了板件的线性屈曲理论,截面的屈曲以及工字钢梁腹板在各种应力状态下的屈曲。由浅入深,推导了薄壁梁的总势能和弯扭失稳的平衡微分方程,介绍了简支梁和悬臂梁的临界弯矩,发展了薄壁构件弯扭屈曲的一般理论。研究了侧向支撑梁和柱的屈曲,特别是论述了隅撑一檩条支撑体系对梁和柱的支撑作用,设置水平隅撑的钢吊车梁的稳定性,被吊车桥架相互支撑的吊车梁的稳定性,两跨连续吊车梁的稳定性等等。论述了薄壁构件弹塑性弯扭非线性分析的刚体检验,发展了非线性分析理论和弹塑性非线性分析的有限元方法和程序,提供了三种 常用薄壁梁柱节点中粱柱之间翘曲位移的传递规律。对楔形变截面梁和压弯杆的弯扭屈曲提出了计算公式,对上翼缘有
本书介绍当前 外在混凝土断裂与阻裂方面研究的 成果,针对混凝土断裂破坏过程,将钢筋和FRP布作为阻裂介质,开展钢筋混凝土与FRP加固混凝土断裂破坏试验与理论研究工作。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标准钢筋混凝土弯曲梁阻裂特性试验与理论,非标准弯曲梁阻裂特性试验与理论,FRP-混凝土黏结界面可变形双层梁理论模型,不同胶层厚度的FRP-混凝土黏结界面节点模型,FRP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应力-滑移黏聚本构模型,初始缝高比对FRP加固混凝土阻裂特性影响的试验与理论,FRP加固混凝土 阻裂长度和层数试验与理论,不同FRP类型加固混凝土阻裂试验与理论,以及FRP加固混凝土黏结界面混合型断裂试验。 本书可供水利、力学、土木、工业民用建筑等领域从事混凝土理论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为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提供
本书主要对混凝土早期性能及评价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性与评价方法、混凝土早期强度与评价方法、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与开裂、混凝土的气孔结构与性能、混凝土早期热性能和其他早期性能与评价方法等,详细介绍了混凝土早期性能方面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和测试方法。 本书选题独特,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读性强,既可作为从事土建结构设计、现场施工、材料检测、工程监理等人员的理论学习资料,也可作为土木工程材料专业方向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的参考教材以及相关专业科研人员的科研技术资料。
《氧化镁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围绕氧化镁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介绍了氧化镁膨胀剂、氧化镁混凝土、混凝土中氧化镁极限掺量的判定方法、外掺氧化镁水泥基材料的压蒸膨胀变形、超长龄期氧化镁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和氧化镁混凝土的典型应用案例。
本书是为泡沫混凝土行业全面介绍泡沫剂生产与应用技术的著作。泡沫剂是泡沫混凝土的核心原料,是行业各类企业关注的重点。全书共10章。~2章讲述泡沫剂基础知识及技术原理;第3章讲述泡沫剂的成分与复合技术;第
膨胀土在我国分布广泛,其胀缩性、裂隙性对建设工程的影响不容忽视。本书依据目前土力学室内试验的分析测试水平与微观结构测试的*新研究进展,开展膨胀土裂隙演化试验、膨胀土裂隙—扩展—入渗综合试验研究,综合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从微观角度分析膨胀土裂隙演化微观机制,从根本上解释膨胀土裂隙演化本质与机理,对深化膨胀土性状演变规律的认识,以及为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治对策和处理措施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与工程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