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发生与板块的相对运动、相互作用密切关联。在板块大地构造学说创立过程中,地震与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板块大地构造学说虽然是 20 世纪 60 年代才提出来和确立的,但它的来源至少可以追溯到 1912 年著名的德国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天文学家、探险家阿尔弗雷德●罗萨尔●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本书为陈运泰院士地震通俗读物(之三),本书内容包括现代地震学的发展,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地震与板块大地构造学说,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与创新,兴利避害、造福人类的地球物理学。
张仲先等编著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依据*国家标准和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20lO等编写而成,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大量的建筑设计资料、结构设计资料和详细的设 计计算实例。全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设计概要、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荷载计算、内力分析与内力组 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基础设计、框架结构电算分析、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混 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计算实例及毕业设计中常见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作为高 等院校全日制本、
本书内容包括:力学计算基础,阐述超静定扭转计算与常见静力计算扭转的内力图;详细阐述建筑结构静力计算受力分析、计算方法和公式,列出了计算图形和计算表格,特别列出了简支斜梁的内力与变形计算,同时,详细介绍静力计算需要的力学基本资料,列出了常用截面的几何特性表和塑性截面模量表;阐述了应用各类静力计算方法的典型例题;简明地列出桥梁结构的静力计算方法和公式等。本指南适合于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的考生使用,也可供本行业结构设计人员使用和大专院校土建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作者从事结构设计工作20余年,一直在结构工程设计的第一线从事具体的结构设计、计算及设计管理工作,对于结构工程师提出的一些有较大难度的结构设计疑难问题做了较深入的剖析和解答。针对每个疑难问题,从规范条文编制的背景、具体算例、笔者的设计建议,全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剖析。比如某结构工程师提出一个问题: 抗拔桩 钢筋需要沿桩身全截面通长布置吗?作者从抗拔桩与抗压桩摩阻力和轴力分布的模式、《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2019 保护层厚度大于30mm,按照30mm计算裂缝 的规定、各本规范裂缝计算公式的区别,全方位剖析了抗拔桩钢筋配置构造、裂缝计算的方法。 全书共深入解答了建筑结构设计的56个问题,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地基与基础,第二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三章为钢结构,第四章为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第五
本书是继2019年出版的《建设工程成本优化》之后,通过实战案例来讲解成本优化的系列书籍。本着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的思想,作者选择了有代表性、有实用性、有复制性的若干案例进行全过程复盘与分析,并着重于在管理方法上的介绍和剖析,力求透过一个个普通的案例,揭示出在建设工程成本优化中的经验做法和出现过的问题。通过对案例作这样的描述和剖析,向读者展现为了做好企业降本增效,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如何去做这些工作、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和可以规避的教训。
本书共有6章,包括绪论、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设计、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设计。教材主要根据《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 138-2016)编写,除了介绍组合结构体系和各类组合构件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公式外,本教材更注重对设计方法和设计公式由来的讲解,让学生 知其然 ,更 知其所以然 。除第1、2章外,每一章都包含一些设计实例,这些设计实例不同于一般的例题,而是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的综合性设计案例。通过对这些设计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把整章内容 串起来 ,加深其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每章都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除第1章外,每章都有一定数量的习题。
本套丛书按照近期新颁布的标准规范,分别介绍了室内装饰装修相关分项工程的造价、材料、管理、创优、资料等管理手册。本书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管理丛书其中一个分册,本书以某酒店装饰装修工程为背景,以《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 2009为依据,通过结合工程实例,对装饰装修工程资料的填写、签署、整理、归档、组卷等要求进行示例说明,对装饰装修专业工程的资料管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可作为该专业资料管理参考工具。本套丛书适用于建筑施工、建筑装饰装修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
2022年开始实施的多本通用规范中,规定了与钢结构相关的新条文。通用规范中所有的条文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新强条对已有条文的延续、增强及废除也是设计和审图人员在通用规范推出后最为关心的问题。除了新强条以外,在规范中也有一些在安全性方面同样不可忽略的关键性条文,在设计时同样值得引起注意。本书针对钢结构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强制性条文和关键性条文进行解读,并对涉及强条的设计方法提出建议,值得广大设计人员借鉴。本书适合从事钢结构设计的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第4版)》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以概率为基础的结构可靠性设计方法,工程结构才俩的物理力学性质,构建的连接,梁、柱、板、墙等构建的设计,预应力构件和组合构建的设计等。
本书根据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工业建筑抗震关键技术研究 的科研成果编写而成。项目组经过二十多年技术攻关,在工业建筑抗震的基础理论、设计方法、性能评价、性能提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解决了工业建筑抗震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创新成果,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抗震设计的水平。
本书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土建类学科专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和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是在第二版基础上,根据《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以及其他新颁布实施的标准规范,结合教学实际对全书内容进行修订而成。 本书主要介绍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房屋建筑、地下建筑、桥梁、矿井工程等遇到的钢结构的基本原理。从钢结构的特点、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入手,对钢结构使用的材料,轴心受拉、受压构件,受弯构件,拉弯、压弯构件,索,组合构件以及珩架、钢架、拱等基本构件和结构形式进行了说明,介绍了其破坏形式、计算原理和一般计算方法,并介绍了构件与节点的抗震性能。 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从事钢结构设计、制作和施工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
本书采用有限元软件,基于合理的材料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模型,对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进行了研究,选择了适合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的钢材(钢筋)和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模型,开发了适用于弹塑性分析的混凝土材料塑性损伤本构关系模型的用户材料子程序。采用本课题研究成果,对典型构件、节点振动台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建立了典型超高层框架建筑结构的精细弹塑性分析模型,对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较为清晰地揭示这类结构体系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工作性能,并结合相关实际工程,介绍了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上的应用。有关研究成果可为结构抗震设计及研究人员进行相关工程设计计算或加固改造等提供参考。
本书立足于巴蜀传统城乡建成环境的田野调查与技术深描,在风土建筑历史现象描述的基础上,专注于院落空间历时性的动态发生学分析;在风土建筑类别形式特征的基础上,专注于院落空间共时性的多元类型归纳;在风土建筑应对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专注于院落空间适应环境变化过程的探究;在风土建筑应对社会环境的基础上,专注于院落空间适应多元制度模式的探究;在风土建筑应对文化环境的基础上,专注于院落空间适应民间观念惯习的探究;在风土建筑地域技术表达的基础上,专注于院落空间的特色文化技术解析。综合阐述地域合力影响下的巴蜀风土院落空间特色,指出文化技术特色是解开巴蜀风土院落空间现象与本征的密钥;巴蜀风土院落空间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且饱含科学艺术价值,其作为一种延续至今的文化技术建成实体,包含多元丰厚的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