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作者主持结构设计的5个典型大型复杂超限工程实例为依托,针对结构设计开展研究,总结形成了多项创新性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如下: 1.横琴国际金融中心大厦 通过一种超高层建筑结构加强层□□数量及位置的设计方法得出最少加强层数量和□□位置,该方法是高效、快速合理设置加强层的有效手段;剪力墙存在较多错洞时,可以通过□部应力分析和适当的构造措施使其满足相应的抗震性能目标;当结构上下柱网尺寸□化较大时,斜柱过渡是除了设置结构转换梁以外的另一个合理选择;利用屋顶水箱作为调谐液体阻尼器系统(TLD)减振是一种解决风振舒适度问题的经济有效的手段。 2.越秀 国际金融汇三期超高层T5塔楼 超高层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加强层设计及结构转换等是超高层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当结构整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的要求,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参照现行的《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2021、《砌体结构通用规范》GB55007-2021等进行修订编写。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梁板结构、单层厂房结构、多层框架结构、砌体结构。为便于教学和学生自学,每章都有本章要点及学习目标和本章小结,章末附有思考与练习题,部分章节还附有设计应用实例。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施工、科研、工程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介绍了开口和闭口薄壁构件线性理论,绕强迫轴的弯扭,均匀受力下薄壁构件的弯扭屈曲,介绍了板件的线性屈曲理论,截面的屈曲以及工字钢梁腹板在各种应力状态下的屈曲。由浅入深,推导了薄壁梁的总势能和弯扭失稳的平衡微分方程,介绍了简支梁和悬臂梁的临界弯矩,发展了薄壁构件弯扭屈曲的一般理论。研究了侧向支撑梁和柱的屈曲,特别是论述了隅撑-檩条支撑体系对梁和柱的支撑作用,设置水平隅撑的钢吊车梁的稳定性,被吊车桥架相互支撑的吊车梁的稳定性,两跨连续吊车梁的稳定性等等。论述了薄壁构件弹塑性弯扭非线性分析的刚体检验,发展了非线性分析理论和弹塑性非线性分析的有限元方法和程序,提供了三种常用薄壁梁柱节点中梁柱之间翘曲位移的传递规律。对楔形变截面梁和压弯杆的弯扭屈曲提出了计算公式,对上翼缘有楼
本书由江苏省住建厅科技中心组织编写。科技发展中心是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直属机构,担负着省住建厅许多科研与技术研发工作,包括组织省内的相关课题,人员培训等工作。为适应国内预制构件生产的技术需求特编写本书。对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全流程涉及的材料、生产准备、构件生产与管理、堆放、吊运和防护、资料管理及建筑轻质条板隔墙的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总结和凝练。本书共分为预制混凝土构件和建筑轻质条板隔墙两大部分,8个章节,内容精炼、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可供生产一线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参考使用。
这本基于科学原理说明的时宜且实用的指南,可展现在设计环境敏感型、能源效益型立面时的策略与技术导引。其中也提到适应特定气候而产生*能耗的途径、分析不同立面系统与材料的热性能,以及利用案例研究图解说明这些方法是如何在建筑项目中实践的。此外也探讨了新型立面技术、材料与系统。在这本独特且重要的指引中,主要探讨的主题包括:?基于气候设计的高性能立面的方法?可持续性立面的特征:能源效率、热性能与抗湿性?热舒适、照明与眩光控制、声学质量的设计方式?建筑立面设计的新型技术,包括智能材料、双层玻璃幕墙、以及产能立面等?建筑朝向与立面设计、建构的日照控制、室外遮阳构件,以及其他的案例研究
本书主要是作者从事研究的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808355,基于负刚度-阻尼控制系统的结构减振控制研究,作者经过整理,内容更加精炼,图文并茂。1 绪论\t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t11.2 负刚度控制理论基础\t31.2.1 负刚度控制简介\t31.2.2 负刚度控制机理\t41.2.3 负刚度控制研究现状\t71.3 形状记忆合金及其特性及应用\t91.3.1 形状记忆合金特性\t91.3.2 形状记忆合金在结构控制中的研究进展\t111.3.3 形状记忆合金在其他领域应用\t151.4 本文研究内容\t162 新型轨道式负刚度装置设计和建模\t18
(主要从填补图书市场的角度评价本书稿的价值,如果市场上有同类的图书出版,请从与同类书对比的角度,客观评价本书的出版价值所在) 1.本书填补了城市建设领域对辐射热作用体系化论述的空白。太阳辐射是城市气候 系统最主要的热源,也是建筑的主要热源,同时辐射换热方式是人与环境热交换方式中所占比重最大的热交换方式。之前的建筑热工、城市热气候方面书籍缺少从城市下垫面,城市热环境、城市空间,建筑能耗等相关联角度进行专门的、融合的系统化论述。 2.本书完善了城市辐射场计算理论与方法。对现有的总辐射计算模型的进行了类型化综述研究。提出了新的建筑辐射传热中空间关系计算方法。基于现代化高密集度城市的形态特征,针对各种建筑围合方式,系统化阐述了城市辐射在被反射、遮挡过程中的形成过程及强度计算方法。并
全书呈上、下篇两大部分的结构关系,目的是为了将一些研究内容较为相近的理论板块有联系地进行分类,以便各位读者、同业和研究人员快速理清本书的研究思路。【上篇】主要围绕 建筑空间的秩序、模块及要素 这一主题来展开。*部分 建筑空间的秩序 ,通过对建筑空间秩序的伦理、审美以及传统建筑空间当中的留白艺术三个层面来进行研究。第二部分 建筑空间的模块 ,从建筑空间的模件体系与模块化设计的发展变革窥见建筑空间的发展趋势。第三部分 建筑空间的要素 ,以当下建筑空间呈现 共享性空间 的现象作为切入点,分类讨论了建筑当中时间要素、视觉要素,使用主体要素的等作用,对于未来建筑空间发展形态的意义。【下篇】 研究内容理论范围以 建筑空间的载体,媒介及语意 为题。*部分 建筑空间的载体 ,通过借鉴美学研究领域当中与 意境 概念有
《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第二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的相继出版发行、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ubingyin)的开通,及在国内主要城市的巡回宣讲,笔者有机会通过博客、邮件、电话及与网友和读者面对面交流,就大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与工程实际*为紧密的、及大家感兴趣的工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现将这些问题及笔者对这类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归类成册,以回报广大网友和读者的信任与厚爱。其目的拟使结构设计过程中,在遵守规范规定和解决具体问题方面对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有所帮助,也希望对备考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生在理解规范的过程中以有益的启发。本书所根据的主要结构设计规范是:《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
本书在2002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版的基础上,汇总了作者及其团队2003~2013年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与成果;也反映了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本书主要介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重要性与研究现状;混凝土结构服役的各种环境,以及为进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环境区划研究;各种耐久性试验方法与装置;材料层面和结构构件层面的耐久性研究成果;以及从结构的层面来阐述混凝土结构设计、评估和性能提升方面的内容。
本书依据国家最新标准规范编写而成,从设计一线人员的视角出发,尽量避免教科书晦涩难懂的理论推导,穿插讲解常规钢结构设计软件流程及设计思路。全书分为背景知识篇和工程实例篇,包括:钢结构概述、钢结构的材料选用、钢结构的连接、钢结构的防腐及防火设计、门式钢架、多高层钢结构、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钢结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书后附有钢结构设计常用软件、常用规范及标准等。本书讲解深入浅出,内容全面翔实,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和结构设计新人的指导用书,亦可供具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在结构设计中,对复杂的子结构或者非常规设计内容,大多采用各种简化、构造的方式处理,这些做法即不符合我国结构设计的技术发展要求,也不一定保证结构安全。SAP2000是非常优秀的结构设计软件,与其他大型软件不同的是,软件集成了包括材料在内的各种中国规范的相关内容,非常容易上手,可以很方便处理复杂挡墙、抗浮锚杆、异形楼板、墙体稳定、复杂预应力、楼板舒适性等各种常见的子结构问题。本书每章以一个常见的子结构问题为例,详细论述了规范的要求以及软件的实现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判读给予了详细的说明,形成了针对具体工程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本书所选取的子结构问题非常常见,几乎每个工程都会遇到。软件教授的相关技术内容,学习起点低,可以零基础入门,力争做到技术人员 学得懂、用得上 。
【新华书店旗舰店】 建筑钢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著作 原价 ¥98.00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09-01
该书不仅涵盖了混凝土受弯、受剪、受扭和轴心受力构件的基本力学性能和设计方法,而且提供了多种结构的设计方法,还给出了板的深入分析,地基、基础和挡土墙等的设计方法及非常重要的节点设计方法。受弯构件设计一章
储液罐广泛应用于能源储运、土木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在外部激励作用下,储液罐内的流体将发生晃动,流体晃动所产生的液动压力作用于储液的壁面,对储液结构的安全性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加装隔板装置是控制流体晃
本书由中国建筑业协会组织全国70余家大型企业、100多位鲁班奖评审专家共同编写,对建筑整体从质量要求、工艺流程、精品要点等全过程进行编写,并配以详细的BIM图片,全书的BIM图都由湖南建工集团绘制,图片清晰,说明性强。本书对于建设高质量工程,建筑工程数字建造等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于企业申报鲁班奖、 优质工程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出版后协会也将在全国进行重点推广,力争成为推动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建设的一部里程碑一样的作品。
本书通过文献、案例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论以及地域文化特色理念进行研究,梳理相关知识及理论,综述 外地域性道路景观设计研究状况;从城市地域文化、道路景观序列、道路景观生态学等方面,探讨通过地域文化的传承与提炼,进而生成道路景观特色的方法;对基于地域特色的黄山市迎宾路景观提升、S316巢湖段沿线景观规划设计、江苏临海地区高等级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三个典型案例作了深度分析与解读,总结出道路景观设计中营造地域文化的要点和方法,梳理城市道路绿地地域性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为相关研究、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路参考。 本书适合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和从事风景同林规划设计工作的人员阅读参考。
仿真分析技术是解决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技术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已在高层建筑领域广泛应用。本书系统阐述了仿真分析技术理论,并结合大量实际工程案例,详细介绍了仿真分析技术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全书共分为8章,包括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静动力弹塑性仿真分析技术、施工过程模拟及预变形仿真分析技术、抗连续倒塌仿真分析技术、减隔震仿真分析技术、风工程仿真分析技术、性能试验仿真技术以及性能化设计方法与仿真分析等,形成了完善的高层建筑结构仿真分析技术体系。本书可供从事高层建筑设计与科研人员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