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节能诊断;4.节能改造判定原则与方法;5.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改造;6.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供应系统改造;7.供配电与照明系统改造;8.监测与控制系统改造;9.可再生能源利用;10.节能改造综合评估。 本规范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刘艳峰、王登申编*的《太阳能采暖设计原理与技术》是作者多年在太阳能建筑领域的研究成果积累而成,针对以低温热利用为主的太阳能采暖技术,基于对建筑和设备系统热过程的数学描述,通过大量模拟计算和实测分析,并侧重于以热量蓄调改善建筑热环境的稳定性,建立技术原理、形成优化设计方法。 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部分以建筑中的被动太阳能利用技术为主,介绍太阳能在建筑构件上的光热转换过程、建筑外窗等集热构件的热过程、建筑构件的被动蓄热过程以及对应的优化设计方法;另一部分以太阳能热水采暖技术为主,分别介绍太阳能采暖集热系统、热水显热蓄热系统和室内采暖系统的热物理过程和设计运行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技术、暖通空调和建筑设计等专业研究生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从事土木工程、建筑设计和太阳能
韩喜林、盛忠章编著的这本《酚醛泡沫建筑保温系统应用技术》在详细介绍酚醛泡沫原料选用、合成酚醛泡沫配方与工程设计要点等内容的同时,重点介绍了酚醛泡沫在节能建筑墙体、屋面保温系统工程中,采用典型粘贴、模板内置、干挂、浇注和喷涂工法的施工技术,也适当介绍了酚醛泡沫复合板作为建筑外保温的防火隔离带、空调通风管道安装和工程项目管理等内容。 《酚醛泡沫建筑保温系统应用技术》侧重实用,具有图文并茂、系统翔实等特点,可供生产、设计、施工、监理和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任绳凤、王昌凤、李宪莉主编的《村镇节能型住宅相关标准及其应用》采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 地介绍了村镇住宅的节能技术及在相应规范、标准指导下应如何使用节能技术。全书共分为9章,主要包括:工程建设标准概述、建筑规划节能技术与相关标准、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与相关标准、通风节能技术与相关标准、室内供暖技术与相关标准、采光节能技术与相关标准、沼气技术与相关标准、热泵技术与相关标准、太阳能利用技术与相关标准等内容。 本书既可为广大的农民、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和农村科技人员提供具有实践性和指导意义的技术参考;也可作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新型农民、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还可供所有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学习使用。
常茹编写的《节能住宅沼气技术》共9章内容,第1章简要介绍了生物质能的形成、来源、应用技术及其发展前景,第2章至第8章分别介绍了沼气基础知识与沼气用具、户用沼气池技术、大中型沼气技术简介、沼气产品综合应用技术及生态农业模式、户用沼气池的使用与管理、沼气设施常见故障及解决措施、推行沼气技术的相关政策等。内容较为翔实,深入浅出,实用性较强。可作为广大农村沼气用户的技术资料,也可作为沼气技术培训教材,可供从事环境工程、农村能源、生态农业等专业的师生和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根据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有关标准及规范,结合 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注重实践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并结合建筑节能新技术和BIM技术应用进行编写,重点介绍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概念、建筑节能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方案、BIM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以及建筑节能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对建筑节能的意识和职业能力。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节能概述、建筑节能设计、建筑围护构件节能技术、建筑给水排水节能技术、建筑采暖系统节能技术、空调通风系统节能技术、建筑照明节能技术和建筑节能检测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土建类其他层次教育相关专业的教材及土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通过本书,学生可以了解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全国设立本专业的主要院校名录,全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考试的相关内容,本领域研究的热点及新技术,以及大学期间所要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简介。
根据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组织申报2016~2017年度新型城镇化省级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湘财建函[2016]2号)的要求,本标准经申报列为2016~2017年度新型城镇化省级引导专项资金项目。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计策划及文件要求、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筑材料、给水排水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电气设计等。
本书系统性地介绍了基于卫星定位的建筑塔式起重机智能监控系统关键技术与方法、系统硬件装置组装以及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主要内容包括:阐述了卫星定位高频数据单历元监控算法,基于高频数据的单历元定位数学模型,
我国近些年来绿色建筑发展迅猛,绿色建筑产品的市场需求凸显。《绿色建筑产品认证与评价:外典型政策和案例解读》结合外情况,介绍了产品认证、绿色产品和政策制定有关概念,分析了各国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法律和行政性规章的制定,内容包括概述,产品认证发展,我国建筑产品发展,国外绿色建筑产品,我国绿色建筑产品评价,认证制度与政策、法律、法规,认证制度与标准体系,认证制度与标准管理八章以及三个附录。《绿色建筑产品认证与评价:外典型政策和案例解读》案例可供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和利益相关方品读。
本书全面介绍建筑用能系统的对象,了解建筑用能照明插座系统、空调系统、动力系统和特殊用能系统的组成;根据用能系对象,建立建筑能源监管体系,从建筑能耗统计和能源审计、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的建立、建筑节能诊断到建筑节能管理,了解能源监管体系建立的来龙去脉,利用节能监管平台开展建筑用能特征分析,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各个设备用能系统和规律,判断建筑用能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制定对建筑用能设备的调节、控制策略;分析各个用能系统节能改造的节能效果,介绍各个系统节能量计算方法,实现学生对建筑节能概念的认识从局部到整体的转换,从基本理论的工程应用和能源管理主要内容两方面达到教学要求。
《建筑节能技术》第2版根据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有关标准和规范,结合 高职高专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注重实践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并结合建筑节能新规范、新技术和BIM技术应用进行了修订,重点介绍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概念、建筑节能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方案、BIM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以及建筑节能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建筑节能的意识和职业能力。全书包括建筑节能概述、建筑节能设计、建筑围护构件节能技术、建筑给水排水节能技术、建筑采暖系统节能技术、空调通风系统节能技术、建筑照明节能技术和建筑节能检测8章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建类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土建类其他层次教育相关专业教材及土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环境生态导向的建筑复合表皮设计策略》汇集了作者庄惟敏、祁斌和林波荣,十年来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建筑复合表皮系统的创作方法、工程设计关键参数与工程实践的成果,包括基于环境生态性能优化策略的建筑复合表皮建构理念及设计方法,即将环境性能优化作为设计出发点及主导价值观,并集成*的生态节能技术、空间环境模拟优化技术、新材料与复合构造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在建筑不同层面的表皮设计中实现对不利环境的主动控制、对特殊功能需求的有效回应。创作过程中,将环境性能优化作为设计出发点,提出从气候策略、材料策略、技术策略、能源策略和细部策略,融入建筑策划、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各环节,从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风环境、视觉与文脉等角度对建筑复合表皮环境生态性能和建筑体形空间平面进
王秋菲、王盛楠著的《建筑垃圾减量化问题研究》聚焦于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活动中的三个核心的问题: ,不同政策工具下具体的制度对政府和建筑施工企业的减量化行为的影响;第二,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哪些影响因素来推动企业进行减量化活动、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目标;第三,政府利用何种工具 利于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活动的开展。本书基于有限理性的假设,运用演化博弈和数值模拟仿真等研究方法,根据不同的环境政策工具,构建了政府和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垃圾减量化过程中的演化博弈模型,从罚款制度、排污费制度和补贴制度这三个层面深入探讨了政府和建筑施工企业行为变化情况对建筑垃圾减量化的影响。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有关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的教师和研究生等参考。
本书写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生态取向的城市设计理论发展。本书首先从理论及历史脉络着手,以五种设计维度,勾勒出理论的框架;其次从规划史的脉络来探讨生态城市主义的观念起源,并梳理与批评其理论的发展及典范移转。接着以尺度、流动及设计三个主轴作为主要思路,来引导写作的过程,并逐次展开本书框架。本书后介绍生态系统城市设计(ESD)案例,结合理论及实践的设计,以论证生态城市主义的可操作性及经验反思。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内容涵盖从典型示范项目推广到城市级大范围节能改造,可为我国北方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规划提出科学建议。通过唐山、乌鲁木齐等北方地区4个城市和北京地区既有农宅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示范,总结了北方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政策和管理经验,可为在全国广泛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基础数据的调查提供参考,为全国大规模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节能的意义,北方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现状,既有居住建筑调查方法,综合改造节能潜力及经济性分析,节能改造技术措施,节能改造案例分析。 本书可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也可供建筑热工、暖通空调技术人员、建筑节能相关工作人员及高校师生参考。《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由刘月
曾理主编的《夏热冬冷地区 建筑节能设计简明手册(第2版)》依据 及浙江省相关现行规范、规程、通知及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气候特征与建筑特点,在认真总结大量实际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对建筑设计在建筑节能设计中所需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本手册包括8章10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概况;屋面节能设计;外墙节能设计;内隔墙节能设计;门窗与透明幕墙节能设计;楼板及架空楼板节能设计;天然采光及自然通风与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与权衡判断。 本手册可作为建筑节能设计、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实用工具,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教师、学生以及设计院青年员工教学与参考读物。
书中介绍了节能材料、建筑构件及建筑物实体等节能检测的原理、主要设备、检测技术,内容包括建筑节能检测的基础知识、建筑节能有关基本参数的检测、建筑材料导热性能的检测、建筑构件热工性能的检测、建筑物实体的节能检测、供热(供冷)系统的检测以及检测设备的选用、标定等。 本书在考虑取材的深度和广度时,主要着眼于以实际操作为主,以理论指导为辅,突出实际应用。同时,为了适应建筑节能检测技术及检测设备日新月异的发展,反映建筑节能检测技术与检测设备近年来的技术进步及应用成果,本书尽可能地介绍了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和新出现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 本书第二版根据*的《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32 2009和《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77 2009编写,并新增了空心砖导热系数计算、外保温层现场检测方法、采暖空调水系
本书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与地方现实条件,从自然、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了地方性建筑中适宜技术的应用:即地方性建筑与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关系以及适宜技术如何保护和回应地方自然环境;地方性建筑与当地经济条件的关系以及适宜技术如何适应并促进地方经济;地方性建筑与当地文化的关联以及适宜技术如何回应并发展地方文化。书中实例翔实,可供建筑相关专业的设计、研究人员以及学生阅读参考。
清华大学-太古地产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编写的《建筑节能常见问题分析》根据章节具体内容分为上下两篇:概念篇和技术篇。其中概念篇:IDM(IntegratedDeeign and whole-process Management,集成设计与全过程管理)解决传统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常见问题,保证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处于 状态,即消耗 少建筑能耗及维护费用实现健康舒适环境,具体解决方案是引入第三方顾问机构,在建筑项目的规划阶段至运行阶段,确定设计能耗目标、过程严格控制及后期评估,实现建筑低能耗目的。技术篇:针对建筑方案、空调及可再生能源系统节能设计时出现的常规问题,如围护结构保温设计、空调设备选型、冷机冷凝热回收、空调水系统、排风热回收及太阳能综合利用等,以节能、高效为 终目标,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对建
通过本书,学生可以了解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全国设立本专业的主要院校名录,全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考试的相关内容,本领域研究的热点及新技术,以及大学期间所要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