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柯布西耶全集--第1卷·1910~1929年 》共8卷,约400万字,由瑞士Birkhauser出版社引进,堪称建筑界有关柯布西耶资料为详尽的权威著作。全套书囊括了1910~1969年柯布西耶的作品及理论,图样详细、照片丰富,文字生动。 “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杰出——精神之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 “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 柯布西耶的语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设计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
《勒·柯布西耶全集》(第6卷)(1952-1957年)“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杰出——精神之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柯布西耶的语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设计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让热爱建筑的莘莘学子捧起这套书,共同聆听大师的演讲吧!
1952年10月14日,马赛一米什莱的“居住单位”宣告完工并正式交付重建部部长,从今往后,这栋公寓的所有权将归于它的1600位居住者。 1953年1月14日,马赛公寓的居住者集结整齐,构成了一个垂直公社,他们不是受政治热情的煽动,而是为生活在高效与和谐之中的愿望所鼓舞。 部彩色的资料片在工程结束后不久便摄制完成。这部影片已在一些私人的圈子里放映,即将公之于众。片子简短,只是展示了这栋沐浴在地中海阳光中的建筑。没有论证,没有解说。事实,只有事实。每每,观者总是热泪盈眶,深深地被打动。这便是马赛的“居住单位”:孕于机器文明社会行为中之一新事件。为了实现它,酝酿了整整40年。在全集的前4卷中,可以看到发酵的全过程。 朝向明天将推开一扇怎样的窗?尚无人指明,尚无人将其成功地开启;现代世界的地平上阴云满布,无
刘先觉编著,彭华亮主编的《阿尔瓦·阿尔托/国外 建筑师丛书》全面系统地评介了芬兰 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的建筑创作过程,建筑思想与理论,代表性作品,并附有主要论著摘录,简历,作品年表等。书中图文并茂,内容翔实,重要作品还附有彩图,可供建筑设计人员、规划人员、科研人员及建筑院校师生参考。
《1000名世界著名建筑师及作品》共分上下册,次介绍了全世界范围内500多个建筑事务所、1000个建筑师及其作品。本书所收录的建筑师及作品在媒体中频频出现,在互联网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介绍。本书是一个完整紧凑、方便易用的信息资源库,它不仅介绍每个公司或个人的详细情况及,并且配有相关的项目及图片介绍,图文并茂。是建筑设计人员、相关专业师生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1000名世界著名建筑师及作品(下)》适用于建筑设计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师生。
刘先觉编著,彭华亮主编的《阿尔瓦·阿尔托/国外 建筑师丛书》全面系统地评介了芬兰 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的建筑创作过程,建筑思想与理论,代表性作品,并附有主要论著摘录,简历,作品年表等。书中图文并茂,内容翔实,重要作品还附有彩图,可供建筑设计人员、规划人员、科研人员及建筑院校师生参考。
《大拙至美:梁思成好看的文字建筑》是梁思成先生一本经典的通俗的建筑著作。梁先生的历史、文学、文化方面造诣极深,他有许多关于建筑和建筑人生的文字是很好易读和有教育意义,具有传播文化的作用。这是一本能给众
马里奥·谢赫楠是当代世界上有成就和多才多艺的景观建筑师之一,他既是全球性的,又显然特别是墨西哥的。他参与了不少改变当代墨西哥严酷现实,为城市贫民提供住所和公园方面的工作,为之做出了贡献。事实表明他是多才多艺的,有能力适应日益增多的全球性业务的要求。本书展示了城市集团设计事务所20年来的工作。
荷兰是“设计强国”,素以思想“先锋”著称。在世界近现代建筑师群体中,荷兰可以列出长长的名单, 着建筑的走向。他们犹如璀璨群星,闪耀于整个建筑世界的夜空,并在20世纪末形成“ 荷兰”(Super Dutch)的建筑文化现象。而这个面积狭小、资源匮乏的“低地之国”,在12世纪之前几乎还不存在。16世纪荷兰建国,随即在贸易、文化上迅猛发展,17世纪 达到经济与文化的 ——史称荷兰“黄金时代”。如今,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乌得勒支……一个个特征鲜明、文化丰厚的荷兰城市已经蜚声世界,举足轻重。从表面上看,个性张扬、类型多样,甚至有些令人费解的荷兰建筑,像是一组组未解的“密码”。而这密码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某种可以解读的规则。于是,《荷兰的密码》作者走进荷兰,透过建筑师的眼光,开始了从城市、建筑到思想的探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