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指南立足于我国快速老龄化的社会发展现状,以落实国务院35号文件要求,为我国95%以上的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提供必要条件,建立适合居民长期居住并能满足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各项要求的社区为目标,从“绿色”和“适老”两个角度分别明晰了绿色适老住区的主要建设要求,构建了绿色适老住区的评价指标体系。 指南中绿色适老住区的评定指标体系由节地与规划、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适老化设计、无障碍设计和信息与智能化系统七类指标构成,每类指标又均由必须满足的基本项和以分值计算的一般项构成。 本指南是目前我国部绿色适老住区的建设指南。适用于我国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绿色适老住区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各阶段。希望能对我国绿色适老住区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同时为
朱文鉴、王复明、马孝春主编的《非开挖技术术语》共分8章。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规定了非开挖施工技术中的常用术语;重点重新界定了非开挖技术的基本术语;重点给出了水平定向钻进、顶管和管道*新技术体系的术语; 非开挖技术属新技术,在我国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有些技术工法在国内尚未应用。本规程编写过程中,力求保证技术体系的完整性,国内尚未应用或应用很少的工法,仅给出了少量的基本术语; 非开挖技术涉及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设备仪器主要来自岩土工程、钻探工程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等,涉及的行业主要有:电力、电信、交通、燃气、石油天然气、给排水、热力、工业等,所以很多术语多来源于上述领域或行业; 本规程主要对相关非开挖技术的设备、工艺、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的主要技术术语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非开挖专业相关术
本书是为配合建设部于2005年1月颁发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第136号令)的顺利实施而编写的。它结合当前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可能遇到的问题,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建设管理、竣工测量、管线图编绘、普查普测、计算机管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与服务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目的是使读者,特别是建设、施工、地下管线产权单位以及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技术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原理、把握方法,增强操作技能,有效地开展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为城市建设提供服务。 本书可供城市建设管理人员、地下管线建设单位、专业管线管理单位、地下管线施工单位、工程测量单位及档案管理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档案工作者参考使用。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没部《关于印发 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文)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国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经验,参考国内外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管线分类与编码;5.数据库建立;6.数据汇交与更新;7.信息系统构建;8.系统验收;9.数据交换与信息服务。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以第1392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实施。
《给水设施与水质处理》为村庄整治技术手册之一。书中依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的要求,对村庄给水设施及水质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主要内容有:给水方式;水源;集中式给水工程;分散式给水工程;特殊水处理;工程实例分析。可供各省、市、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村庄整治管理人员;农村基层建设技术人员;各镇、乡、村领导学习使用。
本套丛书包括的专业有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市政公用工程、建筑工程、机电工程、公路工程。丛书内容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经过学天教育的层层总结,根据对历年考题命题点的分析,提炼了核心知识点。
本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导则、相关标准规范、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及实例。其中技术导则由总则,术语,技术要求,设计原则,原材料选择,配合比,制造和运输,浇筑和养护,施工缝、防水节点和施工缺陷的处理措施,附录A和B等内容组成。本书可供工程设计、施工、建材产品研发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地震灾区城市供水应对水源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要点》、《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地震灾后建筑修复加固与重建技术手册》等资料,其内容涵盖“总体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水排水设计、废弃物处理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道路建设”等诸多方面,以期为灾区全面开展的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设计参考和技术支撑作用。本书对新农村及村镇建设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规范适用于以景观环境用水、工业用水水源、城市杂用水、绿地灌溉用书、农田灌溉用书和地下水回灌用水等为污水再生利用途径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2017-4-1实施。
中国供水服务评级指标体系(1.1版)根据特许经营模式下的政府市场监管体系的三方面内容,针对用户、企业和政府均比较关注的方面,选择四个关键性的复合指标作为突破VI进行研究,包括用户服务指数、水质合格率、供水能力指数、供水绩效指数;并根据各项指标对企业服务水平的客观反映进行权重合理分配,形成综合绩效评价指数,评价结果将作为供水服务评级的主要依据。
《城市社区绿色建筑规划社会人文需求技术导则》是该系列 《技术导则》之一,编号RISN - TG020 - 2016,内容包括:建筑空间多样化需求;公共服务人文需求;交通人性化需求;生态环 境健康性需求;社会公平性与公众参与需求等内容。 该系列《技术导则》及内容均不能作为使用者规避或免除相 关义务与责任的依据。